01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方向不對,努力白費。那麼該怎樣定義正确的方向呢?隻是冥思苦想而不得其法,或許隻有我們做對了才能知道。所以在不知道我們該做什麼的時候,就去做我們能做的事情。做事情也不能想得太多,任何事三思之後就該行動了。想與做并不在一條軌迹上,想就像是在地圖上把要走的路盡收眼底,而做是隻能看着腳下有限的道路前進。前進的道路上,為什麼我們總是很容易走入歧路?因為我們總是想走那條自認為最順暢便捷的道路,我們以為走的是捷徑,其實有時反而是人生最長的路。
道理我們都懂,隻是知道與做到之間存在一條天然的鴻溝,每個人都想跨越這條鴻溝,但是在巨大的天然屏障面前,人力似乎顯得那麼渺小。記得有句話說的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那麼我們是否可以換算代入一下呢?仔細想想跨越這條鴻溝我們欠缺的是什麼?首先是我們要有敢于嘗試跨越鴻溝的勇氣,也就是我們要敢想敢做。不能因為視覺上的否定與沒有事實基礎的感覺而放棄做事的勇氣。千裡之行始于足下,不積跬步何以至千裡?我們總是想跨越這條鴻溝,但卻被有限的認知所禁锢。對于困難,到底是因為做不了,還是不想做而逃避?
02 重要的不是年齡,而是即刻出發
還是那句話我們會不會做一件事,并不取決于這件事情難不難,而是在于這件事情對我們有多重要。正如我們自身的脆弱與堅強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時我們脆弱的一句話就淚流滿面,有時我們咬着牙走了很長一段路。而比起吃多少苦,知道自己為什麼吃苦才更重要。小時候總是聽老師與父母說,不吃學習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我以為那隻是不想讓自己玩的借口。後來發現這句話不單隻是對小時候的告誡,正如當下我們的人生一樣,重要的并不是年齡,而是即刻出發。
生活不會詢問我們需要什麼,隻會為我們提供選擇。是什麼使得我們的生活如此蒼白、瑣碎和貧乏?是不思維導緻了我們的平庸。或許我們也曾期望過自己與衆不同,也有過缤紛炫麗的夢想以及各種創業賺錢的想法。隻是,慢慢地,我們的激情被磨滅,不斷地被教育、被教化。正如我們每個人出生時都是原創的,可長大後都成了山寨版。人生有太多的顧慮,于生活而言我們越是想照顧周全,越是容易陷入生活的泥潭。日常的忙碌會悄無聲息地在我們的行動與理想之間隔出一條鴻溝,看着想要到達但卻不知怎麼跨越的對岸,隻能望洋興歎。
03 改變從與自己和談開始
正如我們雖然無法改變世界,但卻可以改變我們對世界的看法。讓我們陷入黑洞的陋習會讓我們失去長遠的眼光,會讓我們為了眼前的苟且不顧一切。尤其是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到了承上啟下的時候,作為家庭的頂梁柱,如果沒有相應增長的支撐力,身上的重擔隻會越來越重直至不堪重負。因為改變一定不是一件舒适的事情,因為改變就是要走出舒适區,所以開始改變,并不會讓我們感覺良好,甚至會有一段時間讓我們感覺非常不好。人生的改變就是長期的自我察覺、自我規劃以及采取改變行動後逐步産生的結果。
想改變與開始改變我們都能做到,隻是能做到持續改變絕非易事。這是知道與行動之間所存在的鴻溝使然,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們朝朝暮暮的堅持,也是與人性的對抗。人生最大的痛苦是我們知道什麼是對的,卻永遠做出錯誤的選擇。大部分情況下我們不是向困難低頭,而是向自身的懦弱妥協,我們總是高估自己一年内能做的事情,而忽略自己十年裡能做到的事情。我們需要的是與自己和談,找到我們承受能力的臨界點,在此邊緣遊走,使自己處在痛苦與接受的平衡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