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懂茶的人是誰?我覺得是茶農。實踐者永遠比理論者更了解一個行業的本質,很多細節是理論者不容易知曉的。
當你上到茶山,去到茶農家,會發現這一群最懂茶的人常泡一種叫做“黃片”的茶來喝。
他們日常的茶飲,要麼是新生茶,要麼是自然後發酵的普洱茶,要麼是黃片,渥堆快速發酵的熟普似乎并不受歡迎。
黃片名副其實:呈片狀、外觀顔色黃、泡出的茶湯金黃。
老黃片,有人誤會說,它是:“病葉﹑枯葉﹑老葉”。
其實,它是指普洱茶在原料的篩揀工序中,茶農通常在出售毛茶成品前,手工從毛茶堆中撿出那些條索疏松﹑粗大﹑寬大的茶葉,這些由于含水量較少,所以殺青時易失水變黃,揉撚時又不易成條,所以在晾曬後被挑出,與細茶區分開來。
按照生産标準篩揀出來的這部分茶箐,因幹燥過程中難以卷緊,且曬幹後葉片顯黃色。俗稱“老黃片”,雅稱“黃金葉”。
黃片是什麼呢?這是普洱茶裡的一個專屬名詞,在其他茶類中目前并不存在。黃片實際上就是茶葉中的粗老葉。其實,這裡所說的“粗老”,也是相對的,相對于一芽一二葉的細嫩鮮葉而言。
黃片的形成有兩種:
第一、是采摘時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之外的第三葉、第四葉,一般不會到第五葉的老茶樹上的大葉、老葉,因為多數老葉時間長了會泛黃,“黃片”因此得名。
第二、是在做标準的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茶葉時,揉撚時沒有揉撚到位,條索比較疏松。
在這兩個情況下,殺青會造成葉片顔色發黃或綠色更深。因此,如果不把這部分茶箐揀出來,那麼壓成型後,整餅茶的條索、美感就會大打折扣。
普洱茶裡為什麼會産生黃片呢?黃片的品質和所選原料茶菁的品質是一緻的。基本上黃片都是第三葉片,因外形不佳而被挑揀的葉片。這些葉片粗硬,不易揉撚成條,但并不意味着品質不好。
相反,黃片由于生長時間較長,葉片組織厚實,成熟度高,多糖類物質豐富,其苦澀感、沖擊力較弱,反以甘甜醇厚的滋味和持久的耐泡度見長。
黃片葉片更為粗老,使得其中的茶多糖含量更高,故而更顯甜醇;同時其咖啡堿含量少于嫩芽,故少苦少澀,滋味溫和,湯感順滑。
為了茶葉外形的美觀,特别是壓制茶餅前,就需要把這些茶箐挑出,以緻于“挑黃片”成為了普洱茶制作中的一道工序。
是不是說挑出來的黃片就不好,就是現在一些人所說的枯葉、病葉、老葉?其實不然。
黃片在古代就有,被稱為“金玉天”,現在被很多人叫做黃金葉。看名字的含義就知道古人今人都并沒有貶低黃片,隻是因為不容易揉成條索、影響外觀而被挑出。
黃片的原料成熟度比較高,其中茶多酚、茶葉堿、咖啡堿的含量相比嫩芽要低,而茶多糖的含量卻比嫩芽高。因此即使是新茶,黃片的口感也比較溫和,以甜醇為主,苦澀度比較低。
因為黃片影響外觀,是要被挑出來的茶,而且相對嫩芽比較粗老,因此價格極其低廉。茶農不願意交易,普遍留下來自己飲用,這也就是為什麼最懂茶的茶農也喜愛喝黃片。
黃片湯色金黃,口感不苦不澀,絲爽綿滑,香味獨特。不僅作為新茶非常好喝,它也具有醇越陳越香的品質特征,特别是陳化的老黃片,更加迷人。存放得好的老黃片不論茶氣、香氣、醇厚感以及滑潤都很好很有特點。
黃片的沖泡卻有一些共同點,由于葉片組織厚實,因此沖泡水溫要高,投茶量要略大,沖泡時間也要适當延長,才能充分展現黃片的滋味特征。
老黃片的沖泡,可以稍增加一點投茶量,最關鍵的是水一定要開,泡的時間一定要夠,否則滋味就不能夠充分展現。至于投多少茶和泡多長時間,就需要根據自己的口味摸索一下了。
有興趣、有條件的茶友可以煮來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