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在這場史無前例的脫貧實踐中

在這場史無前例的脫貧實踐中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6 00:08:33

夏秋時節,爐霍大地景色如畫。

麥浪滾滾的青稞地裡,瓜果飄香的蔬菜大棚裡,歡樂的七色草原上,群衆舒展的笑容裡……處處都洋溢着一種喜悅,這種喜悅叫“精準脫貧”。

平均海拔3860米的爐霍縣自然條件惡劣,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經濟發展滞後,是全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縣、全省45個深度貧困縣之一。今年2月,全縣88個貧困村、10019貧困人口成功脫貧。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爐霍縣委、縣政府将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發展機遇,認真踐行“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的誓言。

“在脫貧攻堅中,我們5項工作案例被評為全省脫貧攻堅典型案例,多項典型經驗做法在國家和省級層面推廣,脫貧攻堅工作先後得到國家、省、州領導的充分肯定。”爐霍縣委書記伍強說。

今天的爐霍“蛻繭蝶變”,展示了精準脫貧的“爐霍實踐”;5萬爐霍兒女幸福的笑容,書寫了精準脫貧的“爐霍答案”。

在這場史無前例的脫貧實踐中(書寫精準脫貧的)1

爐霍縣幸福美麗新村(瓦達村)

基礎設施改善 扮靓美麗鄉村

近日,記者走進爐霍縣雅德鄉交納村,藍天白雲下溪水潺潺,房前屋後格桑花盛開,一條條硬化道路聯村聯戶,設施齊全的文化廣場、文物展館、農家書屋整齊美觀,村民們臉上個個露出幸福的笑容……

“感謝黨的好政策,讓我們的村寨變了樣,讓我們過上好日子!”75歲的退休村支書九呷感激地說。

交納村平均海拔3300米,全村35戶140人,建檔立卡貧困戶9戶38人,2014年全村人均純收入2000元左右。落後的基礎設施,髒亂差的村容村貌,讓交納村成為爐霍縣一個名副其實的貧困村,村民們普遍靠國家惠民資金勉強糊口。

“2018年5月3日,省委書記彭清華來到村裡調研囑咐——希望村裡把庭院規整出來,栽花植樹種菜,讓交納村綠起來、美起來、富起來。”交納村駐村工作隊隊長、省總工會援藏幹部黃先明說。

為了貫徹落實好省委書記彭清華的重要講話精神,2018年5月,交納村敲定了實施農旅結合、産業脫貧的路子,打造“最美藏家庭院”,建設融藏家民俗體驗、愛國主義教育、森林探險活動為一體的旅遊新村,帶動村民脫貧緻富。

在四川省總工會的幫助下,交納村實施了庭院改造、奶牛養殖、黑青稞種植等18個幫扶項目,2018年交納村實現整村脫貧。

“今年村上建成了4棟輕鋼别墅,讓鄉村酒店與民居接待有效結合,雖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我們已接待遊客5批次了。”黃先明介紹說。

交納村以旅遊業為引領,帶動種植、養殖、飛地經濟等業态全面開花,2019年村民人均收入增長到4500餘元。

在爐霍縣瓦達村,通村水泥路蜿蜒盤旋;藍天白雲下,小橋流水人家;一棟棟“崩科”藏房錯落有緻,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徐徐展開……

走進村民仁青擁措家中,一棟兩層近千平方米的藏式民居在陽光下熠熠發光,極目遠眺,鮮水河畔美景盡收眼底。

“現在不僅居住環境好,而且還有好收入!”53歲的仁青擁措熱情地盛上酥油茶,端上花生、瓜子、水果與記者聊起了家常,“家中11口人,有的上班,有的經商,有的上學,都在各忙各的,現在村子越來越美,遊客越來越多,家裡的房子正在裝修,準備搞民居接待,今後的日子将更好。”

近年來,爐霍縣狠抓基礎設施建設,以“安全出行、安全飲水、安全用電、聯絡便利”為目标,實現了通鄉油路通村硬化路100%、農戶安全飲水質量100%達标、貧困村通電率100%……群衆的幸福指數越來越高。

産業帶動就業 群衆穩定增收

連日來,爐霍縣宗塔草原熱鬧非凡,從重慶等地來的遊客在帳篷裡一邊喝着酥油茶、吃着鮮嫩的原生态牦牛肉,一邊欣賞七色草原的美景。

“迷人的草原風光,厚重的民俗文化,讓人流連忘返。”來自成都的王先生說。

新興的旅遊業讓曾經一貧如洗的當地村民,告别貧困,過上好日子。

“每年5月至10月旅遊旺季都來度假村上班,一個月有2800多元的工資收入,淡季時外出打工,家裡有了穩定的收入。”宗塔鄉色科瑪村四郎央金說。

宗塔鄉平均海拔3800米,屬純牧業鄉,牲畜出欄率低,種植業受氣候影響,收益不高,牧民增收渠道單一,産業發展後勁不足,是全縣深度貧困鄉之一。

“鄉上唯一的資源就是旅遊資源,我們将精心打造宗塔七色草原生态度假村。”鄉黨委書記奇美倫珠說。

2017年初,宗塔鄉成立了以全鄉8個行政村為股東的“爐霍縣宗塔百姓樂牧業有限責任公司”,打造一個集帳篷酒店、帳篷餐飲、休閑娛樂、文化體驗、草原觀光為一體的牧旅融合生态度假村。

2018年、2019年,生态度假村吸引省内外遊客2.5萬餘人次,營業純利潤共計48萬餘元,全鄉貧困戶人均集體經濟分紅390元。

“牧旅融合”讓曾經放牧為生的牧民們逐步告别了風餐露宿的日子,過上幸福舒适的定居生活;同時,爐霍縣還大力發展飛地産業,讓村民持續穩定增收。

在這場史無前例的脫貧實踐中(書寫精準脫貧的)2

爐霍縣飛地園區遊客觀光采摘遊

采摘、包裝、上車……8月21日,在爐霍縣斯木鎮吉絨村盛煌農業飛地産業園區,十多名工人忙活着裝運新鮮小番茄,運往成都各大超市。

作為爐霍縣脫貧攻堅發展産業的重要載體,2015年,盛煌農業飛地産業園區落戶吉絨村。按照“土地集中、各村飛地、龍頭經營、入股分紅”的思路,推動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

大棚裡,56歲的吉絨村村民郎吉忙着采摘蔬菜,“幾年前,我這個年紀想去外面打工掙錢不容易,崗位少,工錢低。”郎吉說,自從在園區上班後,她每個月能掙2600元左右。

除了務工收入,園區帶給村民的還有土地租金和産業分紅,幫助村民穩定脫貧成果。2019年,僅園區1020畝的土地流轉費,按每畝600元的标準,就讓附近的村民收益61.2萬元。

受益的不僅僅是當地村民。近年來,爐霍縣累計投入資金1.69億元,重點推進在甘孜州首創的“黨支部 專合社 集體經濟 貧困農戶”的4 “飛地”産業園區扶貧模式。目前,全縣建成蔬菜大棚300座,覆蓋88個貧困村及83個非貧困村,實現集體經濟分紅900萬元,轉移就業168個,貧困戶戶均分紅增收800元。

免費技能培訓 激發内生動力

8月21日,爐霍縣攀德達傑民族手工藝文化有限責任公司實訓基地一片繁忙,學員們正忙着進行金屬鍛造、雕刻、藏繡、服裝縫紉等技能學習。

在這場史無前例的脫貧實踐中(書寫精準脫貧的)3

爐霍縣攀德達傑民族手工藝實訓基地,學員學習唐卡繪畫

“2019年5月,公司面向全縣貧困戶家庭開展民族手工藝技能培訓,通過培訓擺脫貧困。”公司總經理能周說,“為了讓學員順利完成培訓,公司免除了所有學費和生活費,學員培訓合格後可選擇自主擇業,也可在公司就業。”

目前,培訓基地已招收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殘疾人等學員106人,其中有24人畢業後實現了穩定就業,還有82人在繼續學習。

“感謝基地的培訓,讓我學到了一門手藝,能夠自食其力,現在收入穩定,家庭很幸福。”來自宗麥鄉40多歲的謝拉措在電話中感激地說。

據悉,由于雙腳殘疾,謝拉措以前沒有适合的就業門路,生活很艱辛,通過在公司學習5個月的縫紉技術後,她在家裡購置了縫紉設備,由于技術好,人勤快,在當地小有名氣,加之培訓公司也經常給她一些訂單,生意一直不錯。

在學員作品展示大廳,一件件精湛的雕刻、雕塑作品,一幅幅精美的唐卡、藏繡作品傳遞出民族傳統手工藝文化的感染力。“有了藏繡這門技藝後,學員們在老師指導下曆時6個月完成這幅作品,她們想用藏繡的形式表達内心的感恩,感謝黨的好政策!”能周介紹道。

“我們通過大力發展技能培訓,提高貧困人口勞動技能,讓貧困家庭的孩子掌握一技之長,切斷貧困代際傳遞,努力實現‘學會一技、就業一人、脫貧一戶、造福一方’。” 爐霍縣扶貧開發局局長亞瑪裡初說。

早在2017年,爐霍縣便與四川省藏文學校、北京新時代傳媒投資有限公司以及爐霍唐卡協會共同協商,探索建立了“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的辦學新路子。當年9月四川省藏文學校首屆爐霍唐卡藝術班在爐霍實訓基地正式開班。

近年來,爐霍縣累計開展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100餘期,覆蓋2400人次,轉移就業927人;開發各類公益性(類)崗位3300餘個,采取政府購買方式公開招聘編制外學前輔導員342名,實現有勞動能力貧困家庭至少有一人穩定就業目标,人均年增收6000元。

通過精準脫貧,如今,爐霍縣群衆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緻富路子越來越寬,幸福指數越來越高,感恩意識越來越強。

“下一步,我們将常态推進監測幫扶,突出抓好産業就業,激發長效脫貧動力,構建穩定脫貧的長效機制,鞏固提升脫貧成果;同時,以實施鄉村振興為契機,推動脫貧攻堅走深走實,努力讓全縣群衆過上更美好更安逸的生活。”爐霍縣委副書記、縣長巴登說。

(四川經濟網記者 楊琦 文/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