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人員在對臍帶血标本進行分離,檢測病菌。約一個半月後,檢測報告顯示各項指标正常,該臍帶血才能入庫。文若愚/攝
在醫院婦産科候診時,準父母們經常聽到這句話。有人不以為然,有人内心卻起了波瀾,甚至即将臨産時都在糾結——臍帶血,存還是不存?花幾萬元的保管費,能不能儲存成功?儲存成功了,是否真能治療重大疾病?
近年來,醫學臨床實踐表明,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确實有很大的治療潛力。但與此同時,衆說紛纭的宣傳,也對“臍帶血儲存”提出了諸多問題。對中國、對昆明的準父母們來說,“臍帶血”仍然是個比較陌生的概念。
存,還是不存?
嘗試:在成為一名幹細胞庫的咨詢顧問之前,41歲的向曉芹自己就是幹細胞庫的儲戶之一。她相信,這是科學為生命帶來的另一種保障。
婦産科産房門外,幹細胞庫的工作人員向曉芹已經等待了兩個多小時。在她身旁,産婦的家人也在焦急等待,她嘗試與對方聊天,放松彼此的情緒。
夜裡11點多,産房裡忽然傳來一聲啼哭,走廊裡的安靜頓時被打破。很快,新降生的嬰兒被抱出産房,送到嬰兒室觀察。家屬沉浸在喜悅中,向曉芹卻顧不上,沖着産房大喊:“醫生,麻煩你幫我們把臍帶血拿出來!”
作為私立幹細胞庫的咨詢顧問,每幾個月,向曉芹就會遇到一次産婦夜間分娩。那時,她會從安甯的家裡迅速趕到昆明市區的醫院,等待願意存儲臍帶血的産婦生産後,第一時間采集臍帶血。
“時間對細胞活性有影響,要盡量早,能早一點就早一點。”按照向曉芹以往的經驗,新生兒被抱出産房或手術室後,醫生一般會縫合傷口或者是對産婦進行觀察。産房裡所有醫護人員都在忙碌,如果不提醒,由助産師幫助采集的臍帶血可能長時間被放置,影響細胞活性。
在成為一名幹細胞庫的咨詢顧問之前,41歲的向曉芹自己就是幹細胞庫的儲戶之一。她相信,這是科學為生命帶來的另一種保障。盡管2010年她的兒子出生時,她并沒有這麼想。
懷孕後,她一直在猶豫,直到快要生産的時候,她才下定決心,為孩子儲存臍帶血。期間,她上網查閱了大量資料,了解了國内臍帶血庫的現狀。但網上的說法不一,有成功治愈疾病的案例,也有種種質疑聲。
花2萬多元儲存22年,這筆費用是一次性付清還是每年分期付?家人提出了疑慮。“分期付吧,少虧一點。”這是向曉芹當時的心态,盡管把儲存臍帶血看作是為兒子買了一份保險,但她的内心并沒有100%認可。
分娩那天,直到進了産房,向曉芹還沒見到來采血的工作人員。晚上7點多,她的丈夫給工作人員打電話:“你再不來,我老婆都要生了!”這令她心生疑惑。于是,她打算每年去查看一次儲存情況,然後付一次費用,“這樣我才覺得比較恰當”。
2013年,向曉芹去交儲存費,得知她為兒子儲存臍帶血的幹細胞庫在雲南也建立了分庫,并且在招聘員工。于是,她辭去在安甯當幼兒園老師的工作,成為了幹細胞庫的一名咨詢顧問。
“做這個工作,可以幫到很多人。”向曉芹這樣認為。現在,她的任務是,每天在醫院的婦産科候診區,向來做産檢的準父母推薦儲存臍帶血。
“你聽說過臍帶血嗎?”
“啊?幹什麼用的?”
“儲存臍帶血,可以治病。由于環境污染各方面的原因,孩子容易患白血病……”向曉芹的工作通常就是以這樣的對話開始的。但每每她還未說完,就會遭到打斷,比如“我孩子都還沒生,你别咒我了”“我們家孩子不會得這種病”“存那麼多年,你們垮了怎麼辦”之類。
有的人聽到“臍帶血”這個陌生的概念,會主動去咨詢了解;而有的人則堅持不信任的态度,拒絕與她繼續交談。一天下來,向曉芹最多能發出10多本宣傳資料。
選擇:臍帶血中含有造血幹細胞,臨床可用于治療白血病等血液類疾病,以及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免疫性疾病,且國内外已有成功案例。
“萬一得病了,多一種選擇。”
雖然身邊朋友有提出質疑的,但黃穎打定主意,要為女兒儲存臍帶血。原因很簡單——她的兒子快2歲時,她看到一篇關于臍帶血的報道。報道中稱,發達國家通過保存臍帶血來治療白血病之類的疾病。于是她決定,如果生二胎,就一定要把臍帶血保存下來。“萬一患了白血病,必須要留這樣一根救命稻草。”
此後,她一直關注着臍帶血的相關信息,直到2012年女兒出生。再次懷孕後,到醫院做産檢時,黃穎向醫生咨詢了有關臍帶血儲存方面的問題。醫生指了指門外,展架上放着針對孕婦的宣傳資料,示意她自己去拿。
“臍帶血,是寶寶帶給父母們的一份厚禮。其中含有的幹細胞,目前已成功用于多種疾病的治療,并在健康保健方面顯示了巨大的應用潛力。”依照宣傳資料上的電話,黃穎聯系了幹細胞庫的工作人員,上門講解。
工作人員介紹,臍帶血中含有造血幹細胞,臨床可用于治療白血病、地中海貧血等血液類疾病,以及硬皮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免疫性疾病,且國内外已有成功臨床案例。不僅如此,從胎盤羊膜分離提取出的胎盤亞全能幹細胞,還可用于治療糖尿病、心肌損傷、皮膚燒傷及美容保健等。
黃穎的父親患有糖尿病。全家人商量後認為,存了臍帶血(包括臍帶血造血幹細胞、臍帶間充質幹細胞和胎盤亞全能幹細胞),不僅相當于為孩子買了保險,父親也能夠用胎盤亞全能幹細胞,來預防糖尿病的并發症,儲存後,“可以當一種藥來用”。
2012年底,黃穎的女兒出生5個月後,“黃穎的父親第一次注射了孫女的胎盤亞全能細胞來治療糖尿病。黃穎說,從胎盤羊膜分離提取出的胎盤亞全能幹細胞,經技術人員在體外擴增培養幾周,可靜脈注射到體内,如此循環,可不斷使用。
每年,黃穎都會提前一周與工作人員聯系,到幹細胞庫内提取種子細胞。細胞培養到一定數量後,制成幹細胞注射液,24小時内送到醫院,請醫生幫忙,以靜脈注射的方式,注射到父親體内。用了這幾年,她對父親的病情有了直觀的感受——父親的老年斑不見了,腿也變粗了。
糖尿病會引起心血管等組織的病變,同時讓患者體重減輕。使用了胎盤亞全能幹細胞後,黃穎父親的糖尿病并發症引起的症狀有所改善。雖然她從醫生那裡了解到,使用胎盤亞全能幹細胞對糖尿病進行輔助治療,目前尚處于臨床試驗階段,但她認為“單純輸入血液進體内,應該是無害的”。
在黃穎為女兒儲存臍帶血的中源協和(雲南)細胞資源庫,其總經理劉傑也明确表示:目前,使用臍血造血幹細胞治療白血病、地中海貧血等血液疾病,已成為國内外認可的醫療技術;但使用臍帶間充質幹細胞、胎盤亞全能幹細胞治療疾病,目前仍存在較大争議。
保存:當完成了一系列的嚴格檢測,臍帶血才能夠入庫,進入-196℃的液氮儲存箱保存。所有酶被抑制,但細胞的生命活動不會停止。
臍帶、胎盤儲存,目前尚無國家标準。幹細胞庫是否能夠保存成功?這仍是準父母們擔心的問題。
就國内私立的幹細胞庫而言,臍帶血可儲存的幹細胞共有3項:臍血造血幹細胞、臍帶間充質幹細胞、胎盤亞全能幹細胞,其中每一項的儲存費用都在2萬元以上,儲存時間為22年。在房貸、車貸以及撫養孩子的壓力之下,家長們不得不考慮,花的這些錢是否值得,儲存是否有效。
根據我國規定,臍帶血必須儲存在合法的、具備資質的臍血庫才能得到權益保障。截至目前,我國由衛生部批準設置的臍帶血庫為北京、天津、上海、廣東、四川、山東、浙江7家臍帶血庫。同時,衛生部還規定,每個省(直轄市)隻能建立一家臍血庫。
就雲南而言,作為中源協和(天津)幹細胞庫的分庫之一,中源協和(雲南)細胞資源庫是雲南的唯一一家實體幹細胞庫,于2011年12月19日獲得昆明市衛生局批準,同時使用的是天津幹細胞總庫經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的批準、并通過執業驗收獲得的《血站執業許可證》,以開展臍帶血的采供業務。
決定儲存臍帶血的産婦,在進入産房時,幹細胞庫工作人員會将寫有姓名且配備保護液的采血帶、營養液、器皿等采集工具遞給醫生,一同帶入産房。待新生兒娩出、剪斷臍帶後,利用胎盤還未娩出母體的幾分鐘,采集臍帶和胎盤中的血液,進入經滅菌處理的器皿妥善保存。之後,器皿被放入盛有冰袋的運輸箱,在48小時内,由采運車運往細胞資源庫儲存。
到達細胞資源庫後,被采集的臍帶血将進入實驗室,經過不同設備進行程控降溫,逐漸将細胞溫度降低到-80℃,待細胞适應了該階段的溫度,便可放入-196℃的液氮儲存箱中凍存。這個過程大約需要四至五個小時,是為了避免溫度突然猛降對細胞造成損傷。
每一份采集的樣本,都要經過技術人員的臍帶血标本分離,對病菌進行檢測。約一個半月後,檢測報告顯示各項指标正常,這份臍帶血才能夠入庫,進入-196℃的液氮儲存箱保存。在這種條件下,所有酶被抑制,但細胞的生命活動不會停止。劉傑稱,這種儲存方式相當于“冰山下的種子”。
那麼,儲存的年限到底有多久,需要使用時是否會喪失其活性,導緻無效?這成為了臍帶血儲存的另一個争議點。
“去年,中源協和(天津)幹細胞庫提供了2份深低溫保存13年的臍帶血,分别與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配型成功,複蘇後的細胞活性分别達到96%和90%,并且細胞數、細菌、病毒檢測均達到臨床要求。”劉傑引用成功案例,證明液氮深低溫儲存的可靠性。
治療:國内臍帶血移植有不少成功的案例。而臍帶血儲存的更大意義,在于公共捐贈。
即便經過細菌、病毒檢測合格的臍帶血能夠儲存成功,那麼,臍帶血中提取的幾十毫升血液在治療時是否夠用?另外,它能否進行自體移植?這些,也是準父母們要考慮的問題。
中源協和(雲南)細胞資源庫的技術人員介紹,臍帶血采集量通常為90毫升以上,不足量的,或是在胎兒分娩時被污染的臍帶血,一般不進行儲存。那麼,90毫升以上的量,在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時是否夠用?
“按照我們造血幹細胞采集最低入庫标準,采集的臍帶血中至少需含有2億個帶核細胞,足夠體重30公斤的人使用。不同母體分娩出的臍帶與胎盤,從中采集的臍帶血量有所不同,其中所含有的帶核細胞數目因人而異,有的帶核細胞數目可能更多。”中源協和(雲南)細胞資源庫主任何勇介紹。
國内臍帶血移植有不少成功的案例。2009年,重慶新橋醫院一名急性非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使用剛出生兒子的臍帶血,加上其父親的骨髓進行移植。作為我國第一例母子間臍血移植的案例,這表示,臍帶血中所含的造血幹細胞數目,雖然無法達到成人治療所需的量,但能夠為成人治療提供一部分造血幹細胞。
1997年,一名14個月大的巴西女童,用自體臍帶血成功治愈了神經母細胞瘤,成為世界首例自體臍血移植成功病例。2009年,北京兒童醫院,一位小患者使用自己的臍帶血治療神經母細胞瘤,成為中國第一例使用自體臍帶血治療成功的病例。
但是,在白血病的治療上,自體移植能否成功仍然存在争議。目前的研究表明,白血病的病因與病毒、化學污染、電離輻射、遺傳等多種因素相關,還無法查明患者由哪一類原因導緻發病。有醫學專家表示,白血病是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下導緻的,也不排除遺傳因素。若是遺傳誘因患上的白血病,使用自體的臍帶血,本身是無效的。
臍帶血儲存的更大意義,在于公共捐贈。自2010年中源協和(雲南)細胞資源庫建庫至今,該細胞庫存儲臍帶血的份數,由0增至15000多份。其中,自體儲存的幹細胞有1萬多份,産婦無償捐贈給公共庫的有1000多份;而該幹細胞庫的建庫容量為10萬人份。
“2010年,我們每月收到的臍帶血為幾十份,後來每月上百份。現在面向雲南,平均每月收到約200份。”劉傑說,據該細胞庫今年的統計,在分娩的産婦中,僅有千分之三的産婦進行臍帶血儲存。至于公共庫中儲存的幹細胞,接受對外HLA分型配對,如配型成功,收取一定保存費用後,患者就可使用。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公共庫中的1000多份臍帶血,主要還是用于科研與臨床試驗。(記者 付靜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