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年輕人,普遍有三大愛好:看片、聽歌、刷淘寶。
小雷也不例外,每天DuangDuang地幹完工作,回到家裡必須打開視頻App。
随後自然癱倒在大床上,盡情在電影世界裡遨遊。
但在看片的過程中,相信大家肯定遇到過這樣一種情況。
有時候電影裡聽到一首動人的音樂,看到一位感興趣演員、物品,卻無從得知名字,心裡瞬間有丢丢的抓狂和遺憾。
不過小雷最近在看“張東升喊你來爬山”之大型運動連續劇《隐秘的角落》的時候。
發現愛奇藝有個小功能,可輕松解決這個煩人問題。
它藏在播放界面的左側邊,名字叫【奇觀】。
奇觀一般用于形容雄偉美麗又罕見的景象,而愛奇藝裡的奇觀,卻是個點一點你就懂的識别功能。
比如識别演員是誰。
視頻播放東哥安撫妹子的畫面時,小雷點一點【奇觀】。
App自動截圖一張輸入到系統裡,1秒後,立馬顯示出張東升的演員資料。
幾幾年生,本名叫什麼,哪家學校畢業,到底有沒有秃頂,看得一清二楚。
又比如識别音樂。
在片中出現的背景音樂,片頭曲、片尾曲等,在它們播放時點擊奇觀。
App自動找出歌曲名字,有種一條龍服務到家的貼心感。
奇觀還支持識别台詞、動漫角色,商品等不同屬性的信息。
用戶一邊看視頻一邊輸入相關知識,看片學習兩不誤。
有什麼不懂的,想知道的,點一點按鈕,so easy~
不得不說,這個功能有點贊,平時看片遇到的問題,大部分被它輕松解決,使用體驗直線式飙升。
其實不止愛奇藝的奇觀,現在各大視頻平台也推出了許多特色功能和專門的優化。
目的很簡單,單純為了給用戶帶來更舒适痛快的體驗。
視頻平台為用戶體驗有多努力?Questmobile的調研顯示,泛娛樂用戶複購平台會員的主要因素中,體驗感知占到41%排第二位。
說明用戶是否會持續在視頻平台上消費,很大程度取決于平台的體驗好壞。
所以不僅是愛奇藝,各家都陸續瞄準用戶體驗,挖掘新一代用戶的喜好,滿足大衆的多樣化需求。
舉幾個栗子。
彈幕互動彈幕算是現在各大平台的标配,看片時候,遇到一些想吐槽的場景,必須得彈幕一下,與網友們切磋切磋啦。
但普通彈幕顔色樣式千篇一律,無法突顯我們沙雕的靈魂。
為了提升彈幕體驗,視頻平台們搞了許多花樣。
例如愛奇藝、優酷、騰訊上線五顔六色專屬彈幕,以及角色彈幕、表情彈幕、梗彈幕多種玩法。
我的顔色是基佬紫,你的是軟妹粉,那裡有位原諒綠,調侃起來多好玩。
現在還衍生出彈幕紅包、彈幕購物、彈幕裡加直接關聯節目鍊接……
個性化十足,滿足了用戶們追求獨特的需求。
考慮到彈幕過分密集,容易遮擋到畫面,影響觀看。
專門研發出“防遮擋”技術,所有彈幕悄悄從人物主體背後穿過。
主要人物看得清清楚楚,沒有受到彈幕轟炸的影響。
聊天室互動
如果彈幕滿足不了你,視頻平台現在專門搞了個聊天室,給追星族們釋放他們對愛豆的熱情。
今年初,李現親臨愛奇藝明星聊天室現場,粉絲們一邊看視頻一邊與李現互撩。
當時有多熱鬧呢?平均每分鐘消息超過500條,無數粉絲瘋狂給李現打CALL。
後來騰訊視頻也上線了“明星聊天室”,每當有明星駕臨平台,用戶們可迅速加入聊天室。
與明星近距離接觸,一起聊天暢談,偶爾還會翻翻粉絲牌子,回答你的問題。
對于追星族而言簡直是人生最大的驚喜。
彈幕、聊天室的出現,讓我們從單純的觀影人,轉變評論家。
這種感覺,如同遊戲廳裡原本看着别人打遊戲卻無法呐喊加油。
現在主辦方給你遞上一個話筒,想喊多大聲都行,參與感更為強烈,讓看片變成一種有趣好玩的行為。
互動視頻年初熱播的《愛情公寓5》播了一集互動視頻,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選擇劇情,比如發什麼彈幕,要不要丢掉盒子等等。
其實這不是互動視頻第一次出現,比如去年底奈飛火爆全球的互動電影《黑鏡·潘達斯奈基》,提供12個不同的選擇,不同選擇将進入不同劇情,産生不同結局。
不過《愛情公寓5》算是讓互動視頻小小出了個圈,小雷也是第一次看到互動視頻被廣大網友在微博、知乎上讨論地不亦熱乎。
互動視頻的特點是:擁有多種結局,劇情走向不固定,由你來決定。
小雷把它理解為視頻版的Gal Game。
整個觀看過程中充滿了對未知的恐懼與興奮,你永遠不知道自己的選擇會造成什麼後果。
有可能是全員壯烈犧牲的悲劇,也有可能是皆大歡喜的結尾。
帶給用戶的體驗,遠超普通視頻,十分刺激。
多視角觀看這是小雷最近發現的一個新玩意兒。
啥意思呢,就是你在看視頻的時候,畫面可以被一分為二,一部分顯示你最喜歡的明星,另一部分播放正常内容。
喜歡看哪個明星,鏡頭便隻給他一個人,同時因為另一部分畫面照常播放,不會影響節目的觀看效果。
用戶能在同一畫面裡觀看不同視角的内容,完美解決了追星個性化的娛樂需求。
類似的多視角觀看模式還有騰訊體育的“上帝視角”、YouTube的“360度視頻”.....
(YouTube首部360度視頻《Youtube音樂夜》)
說完視頻平台們的一系列花樣功能,小雷隻有一個感受:
視頻平台PK用戶體驗的時代,已經來了。
用戶體驗的升維時代
問小夥伴一個問題:能随時随地找到自己喜歡的視頻,就代表視頻平台使用體驗很好嗎?
當然不是,擁有海量内容固然是個優勢,但舒适的使用過程,給用戶帶來超出預期的服務,才是體驗的根本。
所以小雷總結了視頻平台體驗升維時代的三個變化:
第一點:被動→主動→互動在視頻平台誕生之初,基本上是平台推薦什麼視頻,我們看什麼,如同電視頻道,每天播放什麼,取決于電視台,而非我們。
後來視頻平台們的内容逐漸豐富起來,搜索也越來越精準。
此時用戶們一改以往,開始了尋找寶藏視頻的驚喜之旅,不再是被動接受平台的推薦。
若哪部片子稀爛,可給視頻打分、評論,傳達自己内心的感受。
從被動到主動,整個過程中用戶得到了更多選擇權,那感覺猶如耕牛卸下農具,重獲新生。
前幾年,視頻平台在評論的基礎上開發出彈幕,進一步增強用戶觀看視頻過程中的參與感。
大部分小夥伴看視頻,都是一個人對着手機電腦,充滿了孤獨。
彈幕出現後,可以和其他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分享感想,調侃人物情節,玩梗開腦洞,甚至現在的年輕人最喜歡在彈幕上表白……
随着互動視頻的大規模應用,讓人與視頻真正實現了可交互,把我們原來旁觀者的身份轉為參與者,劇情的變化取決于我們的行動。
帶來了玩遊戲般的快感,又區别于過去普通視頻枯燥單一的沉浸感。
大家觀看過程中驚喜地發現,原來我們還能通過彈幕來跟演員産生聯系,自己成為了片子的一部分。
讓互動不再局限于人與人之間,而是升維到視頻與人,我自己可以決定故事的走向。
第二點:平面→VR→全景數十年來,我們所觀看到的視頻,均為二維平面展現,電視、電腦、手機莫不是如此。
在二維平面中,我們僅能感受到二維空間的光影變化,與真實的三維世界有巨大的不同。
因此無論電影拍得多炫酷,特效多誇張,也很難擁有“身臨其境”般的體驗。
但在2016發生了轉變,VR開始爆發,視頻平台們也陸續推出VR視頻。
隻要戴上VR眼睛,足不出戶就能在家裡,享受到現場級的NBA比賽或演唱會。
在VR電影裡,用戶們看到的一切變得立體起來,各種人物栩栩如生,仿佛真人站在你面前一樣。
現在還有了效果更為驚人的VR全景視頻。
用戶觀看視頻時,可以随意調節視頻上下左右進行觀看。
擺脫了VR的束縛,360度無死角體驗來自虛拟空間的魔幻。
尤其是5G到來後,5G技術的大帶寬、低延時、多連接的特點,解決了VR視頻需要高網速支撐的難題。
相信以後VR、全景視頻全面覆蓋,會給用戶帶來更加極緻的看片體驗。
第三點:平面看視頻→立體化獲取信息
此前,不論是觀看視頻從電腦到手機,還是視頻形态從二維到三維本質還是在“看”視頻。
實際上,視頻本身是一種信息載體,同一個内容的作品本身承載着多種多樣的信息單元。由于知識結構的差異,每個人接收到的信息差異很大。
拿《隐秘的角落》舉個栗子。同一部劇,有的人看到的是張東升與三個小孩之間劇情設計的巧妙,有的人稱贊構圖和拍攝,有的人分析配樂頭頭是道,有的人幹脆扒出了劇中的拍攝地,順道帶火了湛江和六峰山……
也正是因為這些視頻背後隐藏的“知識”被人們挖出來,這部12集的電視劇才變得更為豐滿。
顯然,視頻内容是平面的,用戶觀看視頻的視角卻是立體的。這種突然對某一個演員感興趣,被某個bgm擊穿靈魂等等,這也是視頻帶來的獨特美妙體驗。
類似于開頭提到的“奇觀”這類産品的誕生,滿足的正是用戶這種依照個人興趣探索視頻背後不一樣“精彩”的需求。但不同于需要借助屏幕外的搜索工具,奇觀讓這一過程簡化為“一鍵”即得,繼縮短了用戶從“感興趣”到“滿足”的消費路徑。
更遠一點看,以“奇觀”為代表的産品形态,或許将成為未來娛樂生态鍊接的新入口——不必中斷對内容本身觀看的同時,一鍵識别鍊接起搜索、互動甚至購買消費,讓娛樂的沉浸式體驗得到了充分的滿足。
小雷認為,視頻平台在關注用戶體驗上的變化,和幾十年前電影院們十分相似,最初的電影院隻提供基本的電影放映,更為粗暴者,直接在空地裡擺上一台大電視,美名其曰:露天影院。
後來為了提升用戶體驗,增強競争力,有的電影院推出裝修更為氣派的豪華影廳、有的則建造面向情侶的私人影院。
或者在觀影體驗上升級,高價引進畫質超清的3D-IMAX技術、杜比音效等先進設備與技術,以求給予用戶更舒适的享受。
而現在,在用戶越來越注重體驗的時代,視頻平台的用戶體驗升維,已成為不可阻擋的大趨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