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是一部記述戰國時期有關策士和國家曆史的著作,塑造了許多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或忠肝義膽,或足智多謀,能于國家危難時力挽狂瀾,也能在朝堂之上舌戰群儒,展現出群雄争霸的背景下小人物的光輝時刻。
封建社會男性掌權,書中出現的人物也多為男性。但漫長的男性統治仍不能遮擋住女性的輝煌,兼掌全國的趙威後,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寵妃鄭袖,雖然描繪她們的筆墨不多,但她們在政權交替的過程中仍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天,就讓我們切換到女性的視角,重讀一段風雲巨變的戰國史。
一. 寵妃鄭袖的“後宮成長史”《戰國策》中寵姬形象很多,魏美人、南後、韓美人、江姬,以及那個舉足輕重的鄭袖,她們雖然作為妃嫔隻是君王的陪襯,隻是憑借美貌獲得君王的寵愛,沒有選擇權與自主性。但寵姬身處的後宮同樣是政治與權力的漩渦,寵姬憑借君主的喜愛,将權力之手伸到前朝的例子數不勝數。鄭袖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從剛入宮的稚嫩到後來成熟的老辣,步步為營的權力之争堪稱一部“成長史”。
1. 害怕失寵,終究淪為他人的政治工具
《楚策二》中鄭袖作為以靳尚、張儀為主人公的故事的配角出現。楚懷王扣押秦國大臣張儀,并準備殺了他。楚懷王身邊的佞臣靳尚主張放了張儀,并利用鄭袖在懷王身邊吹“枕邊風”。
靳尚先對鄭袖說“自亦自知且賤于王乎”?又詭辯道:秦國公主美貌動人,秦國換回張儀勢必讓公主嫁到楚國,秦王愛惜公主,也必會重金陪嫁,到時候鄭袖就隻有失寵的結局。
鄭袖自然害怕失寵,立刻求助于靳尚,靳尚這才顯露出自己本來的目的:隻要鄭袖能讓楚懷王釋放張儀,張儀回到秦國自然不會讓公主前來,況且你若放了張儀便是有恩于他,張儀日後必定報答你,你在秦國的威望也會上升,未來你的子孫沒準也會成為秦國的王儲嘞!
站在曆史的角度自然明白靳尚在蒙騙鄭袖,鄭袖作為一個楚國的寵妃怎麼可能幹涉秦國的政治,更何況是立儲之事。可是當時的鄭袖眼光短淺,還沒有政治頭腦,關鍵在于進入後宮不久,不知後宮與朝廷瓜葛頗深,也不知各國間的政治鬥争的激烈,一味的擔心自己的榮寵,被一個政客颠三倒四的蒙騙一番也就信了,最後真的勸說懷王釋放了張儀。
這也确實能看出鄭袖在楚懷王心中還是有不小的影響力,但在政治上鄭袖也确實是個失敗者。釋放張儀終究對楚國時局不利,後來鄭袖也因為左右君王的決定在後世背上“亡國禍水”的罵名。
2. 曆史上極具代表性的毒婦形象
王曰:“婦人所以事夫者,色也;而妒者,其情也。今鄭袖知寡人之說新人也,其愛之甚于寡人,此孝子所以事親,忠臣之所以事君也。”楚懷王深信自己的寵妃鄭袖不會嫉妒後,徹底助長了鄭袖的妒火。
進宮多年的鄭袖熟知了後宮的生存法則,行事手段逐漸成熟老辣,加之性格使然和楚懷王的偏愛,這位深宮妒婦甚至成為中國曆史上毒婦的代表人物。《楚策三》中,鄭袖還作為政治工具出現過一次,來襯托張儀的謀略高深,不過我們仍能從中窺探到鄭袖作為妃嫔的成熟。張儀先對楚懷王說自己見過北方的美女比南方的漂亮,願為懷王求取美人。
鄭袖和南後聽說這件事後,私下花重金賄賂張儀,張儀第二天又在懷王面前裝作第一次見南後與鄭袖,并說“儀行天下遍矣,未嘗見人如此其美也。而儀言得美人,是欺王也。”
我們能在這其中看出鄭袖的“成長”,之前她在與靳尚的交流中處于被動,靳尚單純利用她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在與張儀的交流中她逐漸學會利用計謀主動出擊,學會為自己謀利,“尚計”、“崇利”的心理第一次在鄭袖的身上體現,她對掌握權力的渴望也顯露無疑。
可由于她在政治上稚嫩的思維還是不可避免遭人利用,在後人看來隻不過是一個對榮寵患得患失的“繡花枕頭”。
《楚策四》記錄下鄭袖心狠手辣的一面,并最終使鄭袖“毒婦”的形象坐實。在她獲得了楚懷王無條件的信任後,她表面上推心置腹地為魏美人提建議,告訴她“王愛子美矣。雖然,惡子之鼻。子為見王,則必掩子鼻。”實則是想要置她于死地,最終在她的布局下,魏美人難逃被割鼻的命運。
在後宮殘酷的生存法則下,鄭袖最終成為一個心機深沉,狠毒狡詐的女人。但透過她的成長曆程,我們也不難看出,她隻不過是一位被失寵威吓着努力求得生存的普通妃嫔,深處後宮政治的中心的她不過是權臣的陪襯。
在男性主掌的政權中,女性集體是失語的,這也給了男性統治者“甩鍋”的機會,将亡國的罵名推給女性,就是所謂“紅顔禍水”。女性很少有機會為自己正名,就算是千年後踐臨帝位的武則天,終究隻為自己立下無字碑,更何況是鄭袖?這麼來說,鄭袖也算得上是“脂粉堆裡的英雄”吧。
二. 女政治家趙威後
1. 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後
趙太後是趙惠文王之妻,趙孝成王之母。孝成王繼位時不過二十出頭,威後愛子心切,加之盛氣淩人的性格,決定坐在皇帝理政廳堂側面的房間裡,并在房間和廳堂之間挂一簾子,聽官員們與皇帝談論政務或者接見大臣。這就是早期的“垂簾聽政”。
威後執政時,戰國七雄鼎立的局面已經形成。齊王為與趙國交好,派使臣出使齊國。接到齊王的慰問信後,威後并沒有打開信件,也沒有問齊王的情況,而是先後問了“歲”,再問了“民”,最後才問“君”。
在她看來,“苟無歲,何以有民?苟無民,何以有君?” 對于一個國家來說,百姓的收成最重要,然後是百姓的安樂,最後才是君主。威後明确表達了自己的執政理念——民本思想,既體現出一位女性政治家特有的敏銳與體恤,又能看出趙威後在政治上的遠見卓識和開明态度。
2. 觸龍說趙太後——聽得進忠言才做的了“明君”
這位老太後并不是任何情況下都能做到行事果敢,當機立斷。齊國要求趙國以太後的小兒子作為人質才肯出兵救趙,威後自然舍不得,甚至在大臣們勸急了的情況下放出狠話說:“有誰再提讓長安君做人質的事情, 老婦我就往他臉上啐唾沫!”不過在觸龍的委婉勸說下,威後還是舍小家為大家,将自己的幼子送到齊國,換回了趙國的一線生機。
對于一位母親來說愛子之心可以理解,但在國家危難時刻,大義往往重于親情,威後能在最後時刻選擇與國家與人民站到一起,遵從了她一貫的執政風格,也為趙國培養政治後代做出努力,展現出卓越的政治遠見。
總結《戰國策》不僅是一部描述先秦諸侯争霸的史書,更是中國古代政權割據與權力紛争的一個縮影。在由男性主導的政局中,我們仍能看見女性可貴的身影,她們在曆史舞台上夾縫求生,同樣發揮着重要作用。無論是依附男權而生的寵姬鄭袖,還是一度淩駕于男性之上的趙威後,她們的身份具有多重性和複雜性,但都在推動着曆史的發展。
《戰國策》作為一部先秦著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在對女性的評價上,我們應該透過寵姬的形象看到背後封建社會政治統治中一整套男性話語體系,也應該看到女政治家威後治國理政中獨特的女性智慧以及其與“民貴君輕”思想的遙相呼應。
這些個性鮮明的形象不僅為後世開創了豐富的女性文學,也為後來的女性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思想。
參考文獻1、《早期 “垂簾聽政” 趙威後: 不講政治的政治家》
2、《女政治家趙威後》
3、《戰國策中聰明反被聰明誤的鄭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