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觀影的影商是很低的,和老婆一起去影院看過很多部電影,每每出來我各種的想不明白,直到老婆說是如此這般,我才搞懂,噢,原來是那麼回事。這次的《奇迹笨小孩》是一個人在家看的,老婆忙于各種團購之中,無法抽身。接下來就看我獻醜了。
從影片的題目,一開始就在猜測劇情,一個笨小孩通過努力做成了一件大事,創造了奇迹。但直到影片結尾我都沒整明白,奇迹是有了,但笨小孩在哪?主角從頭到尾都是個技術精湛的高手,智商相當不低。如果說是主角的妹妹吧,得的病也跟智商無關,也是個正常智力的小孩。希望好心人能告訴我答案。
去年看過電影《我的姐姐》,影片始終圍繞姐姐要不要放棄自己的事業和生活來照顧年幼的弟弟這個問題,經曆了一系列情感波動,排斥、糾結、内疚、彷徨、頓悟,直到影片結尾姐姐想明白了,奔向了自己的答案。
《奇迹笨小孩》中的哥哥,從沒糾結要不要照顧妹妹,一心想着如何才能掙到足夠的錢給妹妹治病。兩相比較,似乎《我的姐姐》中的姐姐差勁得不行,品德敗壞;《奇迹笨小孩》中的哥哥太高尚太偉大,令人敬佩。但事實是,《我的姐姐》中的姐姐才是正常人,遇到問題會糾結、彷徨;《奇迹笨小孩》中偉光正的哥哥隻存在于故事之中。純故事性方面,《奇迹笨小孩》很勵志,很感動,但也僅剩勵志和感動了,思維深度方面,《我的姐姐》完爆《奇迹笨小孩》,也跟貼近現實。如果我是制片人或者劇本作者,我會把《奇迹笨小孩》的名字改成《我的哥哥》。故事就是故事,可以不需要正常邏輯,感動就好了。
我是制造業的質量工程師,當影片裡出現進貨檢驗、合格率、檢驗報告等熟悉的術語時,我老淚縱橫,緩解了我的幹眼症。以往的影片往往是商務精英人士,西裝領帶,皮鞋铮亮,劇情是各種商業博弈,地點是千篇一律的寫字樓辦公室。這次電影裡出現的是工廠工人,穿着标準的廠服,地點是很接地氣的工廠車間。
不過有一點遺憾,影片裡主角的任務有兩個考核指标,第一是交貨時間,第二是合格率。交貨時間主角一直掐指在算,工人們也都了然于胸,至于合格率雖然大家都知道要超過85%,但每個人不知道如何量化把控,也沒有任何的檢驗手段,直到交貨那天,雖然主角似乎很有信心,但這信心是沒有任何數據依托的,其他工人更是心裡都沒底。合格率在甲方那裡最終達不達标,就像在一個盲盒,開之前誰都不知道結果是什麼。
作為一名質量工程師,我深表遺憾,在質量人看來是可以過程監控的,合格率在客戶驗貨時雖會有浮動,但大體是能确定的,絕不會像一個盲盒。後來一想,盲盒是劇情需要,要到最後才揭曉,因為沒有觀衆願意看這樣一部電影,客戶規定合格率要超過85%,乙方在生産線各個環節設置了十個檢驗點,終檢檢驗報告合格率87%,客戶驗收合格率也是87%,皆大歡喜。如果影片這麼拍,就沒人看了。
回頭一看,哇,寫了那麼多,好像負面的評價居多,但總的來說,《奇迹笨小孩》對于偏感性的觀衆來說是個好故事,對我這種偏理性的人說會有很多槽點。我向來不喜歡給電影和書籍打分,看完的感受是豐富的、形象的、強行映射到一個單一的、抽象的分數上,精确度很低。最近在重修《高等數學》,我居然在自己的文章中用到了“映射”這個數學術語,我給自己的重修成績打4.9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