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看一下論語學而篇的内容:“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我們今天來試着理解下第三句中核心的字”愠“。先來看一下”愠“的字形變化。
說文中解釋”愠“:怒也。
哈哈,挺開心的事,為啥會有情緒呢?我們繼續來試着解讀解讀。
在挖掘這個字的時候我們想到了一個詞”愠怒“,看樣子古人對生氣的狀态是有一個大緻等級的。
惱怒、憤怒。生氣的意思。據《靈樞·通天》說:“見人有榮,乃反愠怒。
根據字形演變的過程我們可以看到,早期的
囚字,隻是後期在文字簡化的過程中變成了我們現在的”日“。至于為什麼,我們還得學習了以後再給大家解答。
但是通過”囚“這個元素,”人困其中“。我們其實多少能揣測些古人的用意。這裡”困“并不是單單的困于空間内,也存在一種困于其心的深層意思。
那我們繼續看”愠“表達情緒,應該一目了然。”是悶在心裡的一種怒。“和”怒發沖冠“不同,和”怒不可遏“不同。
現身想象一下,我們其實不缺乏這種情緒,當朋友的言論立場,和你不符時,别人的觀點言論和你想法相違背時,我們是不是會悶在心裡”愠“之。
那結合上下文,那如果生了悶氣的結果是什麼呢?我們下一篇再來分析。
愠,怒也。——《說文》
愠,恨。——《蒼颉篇》
舞斯愠。——《禮記·檀弓》。注:“猶怒也。”
愠而不出。——《左傳·襄公二十三年》
憂心悄悄,愠于群小。——《詩·邶風·柏舟》
宅茲園中(茲園書院)
陪讀是家長教育孩子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同時也是自我再成長的過程。我們要認真的付出,我們要以榜樣的樣子付出!我們現在不付出,我們現在不認真,将來也會不得不付出,不得不認真。否則,等待我們的将是一個悲摧的殘局。
父母雙方教育理念一緻,願意學習并成長,認同茲園書院教育理念,能尊重孩子和書院的正常教學安排,身體發育正常,心理健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