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焦慮怕死怎麼辦?#
我婆婆87周歲,生活能自理時一直住在農村,2020年秋天因為腿疼不能自己洗衣做飯了,現在跟我們一起生活。除了生病時,其他時間沒有發現她有焦慮怕死的情況,總結一下,我們主要注意處理了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
我婆婆不識字,性格剛強,生了四個女兒一個兒子,五個兒女都是她說什麼就是什麼的聽話的兒女,沒有人敢違背母親大人的旨意,但是這種順從聽話,在兒女需要父母照顧時或父母生活能夠自理時做起來容易些,等到父母老了随兒女生活了,做起來就很困難。我婆婆跟我們生活,我們基本不改變她的生活習慣,婆婆主要是一些生活習慣上和我們不一緻,比如:她不讓開燈,不讓開空調,要節約用電省錢,我們就按她的意見來,今年夏天太熱,我們就悄悄地開我們房間的空調,她房間的空調不開。還有她喜歡吃面食,葷菜隻吃豬肉,從不吃辣椒,這方面我們就遵從她的飲食習慣來,先把她吃的食物安排好,我們想吃的再另外準備。
婆婆在喝小米粥吃雞蛋
很多子女孝敬老人容易按照自己的喜好來,把自己的喜歡加到老人頭上,試圖改變老人,讓老人按照兒女的方法來生活,這樣容易導緻老人心情不愉快,感覺自己老了不中用了不被子女認可,順從老人能讓老人心情愉快,提高老人晚年的生活質量,心情愉快的老人不容易焦慮。
2、 兒女陪伴的老人不容易焦慮怕死
我認為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的時候,最好是跟自己的子女住一起,或者子女輪流回到父母的住處照顧他們的生活,子女是父母最親近的人,能排除父母晚年的孤獨,特别是在父母走了一個剩下一個的時候,一個人形單影隻,沒有說話的人,加之親曆了另一半的離世,覺得自己離死亡很近了,會增加對死亡的焦慮和恐懼。
我家有一套老房子,公公就在那套房子裡去世的,婆婆不讓賣,說她以後要住,我們原計劃就是留給她住的,但是那套房子面積小,四樓沒有電梯,居住很不方便,加之我婆婆是傳統的重男輕女老人,認為兒子家才是自己家,所以我們選擇了讓她和我們一起住,方便我們照顧她,也提高她晚年的生活質量。
常常有人感慨父母家永遠是兒女的家,兒女的家卻不是父母的家,我們努力讓婆婆覺得兒子家就是她的家。
首先我們讓婆婆适當承擔一點家務,主要是洗碗,我婆婆很勤勞,要給我們做家務,歲數大了,眼力不好,洗碗洗不太幹淨,我和老公約定,讓她洗,我們用碗時再沖洗一下,老人适當做點家務,會覺得自己對兒女有用,兒女還需要她。
婆婆在整理垃圾筒裡的垃圾袋,跌傷後恢複好了。
其次是避免和化解矛盾,兩代人生活,肯定會有矛盾,但絕大多數的矛盾都是生活習慣上的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情,在這方面,建議兒女改變自己适應老人,接納包容老人,因為老人歲數大了不容易改娈。
讓兒女家成為老人的家,我想說的第三條是,時間長了,彼此習慣就好啦,沒有那麼難。平時的矛盾都及時化解了,能磨合的磨合好,多想老人的好處,不計較老人的不足,兒女改變自己适應老人,很多老人也會作出改變适應兒女,度過短時間的不适應的陣痛之後,大家就都适應了,相互的關系處理順暢就進入良性軌道了。
我作為一個媳婦,和婆婆共同生活,當然也有很多不便,但婆婆是我老公的媽媽,我對婆婆怎麼樣直接影響到夫妻感情、影響到我在家庭中受尊重的程度,我生的是兒子,我也要給兒子做示範,再說婆婆幫我們帶孩子做家務,一直到我兒子上大學,她也付出了很多,她晚年和我們共同居住,也是情理之中的啊!
媳婦和婆婆共同生活,肚量要大,心胸要寬,不能總拿婆婆和媽比較,婆婆和媽的差别是客觀存在的,和婆婆和諧相處,孝敬婆婆其實是一件雙赢的事情。
如果老人沒有和兒女住在一起,兒女要克服困難,安排時間陪伴父母,陪伴是最好的孝敬老人的方法,沒有之一,與其在父母去世後感慨“子欲養而親不待”,不如擠出時間來在當下陪伴父母,有子女陪伴的老人是不容易焦慮怕死的。
3、 生病及時就醫的老人不容易焦慮怕死
老人身體的病痛是不可避免的,大到心腦血管問題,小到骨骼疼痛,感冒發燒。很多時候,身體生的是小毛病,害怕帶來的心理焦慮卻困擾着老人,長期的疼痛不僅降低了老人的生活質量,還會給老人帶來心理問題。
老人身體健康方面的問題,及時就醫很重要,有時候兒女判斷沒有問題,但老人認為兒女不是醫生,病痛沒有減輕,顧慮和擔心不能消除,這時候兒女會認為老人虛,小問題常常不帶老人去醫院。我建議老人身體上的問題,兒女要及時帶去醫院,有病治病,沒病消除心理陰影,老人相信檢查結果和醫生的話,心病消除了,老人就不焦慮害怕死亡了。
需要注意的一點,為數不少的老人因為大腦萎縮或其他原因,出現精神類異常症狀,兒女千萬不能忽視,比如總有老人說自己兒女偷拿他的錢物,老人出現幻視幻聽情況,這些不正常情況一定要去看精神科醫生,不要認為是年紀大導緻的,藥物可以緩解症狀,及時治療服藥是有效果的。
如果老人焦慮害怕死亡,我們要注意疏導,多和老人說話談心,幫助他們樹立生老病死是人生常态的理念,幫助他們走出心理陰影,必要時請心理醫生做專業疏導。
有人可能會說我,你說的容易,做起來難,你家老人沒生病,你沒有體會。是的,我婆婆沒有基礎性疾病,但有輕微的帕金森,走路顫顫巍巍的,去年12月的一天上午,我們不在家時,老人摔倒了,9點20開始躺在地上,嘗試自己爬沒能爬起來,一直等到11點,我老公回來才發現,婆婆跌倒的那個位置剛好看到鐘,她知道11點他兒子會回來,但是婆婆以為她快死了,不肯去醫院,讓我們把好弄到舊房子裡去,為了哄她住院手術,我們隻好告訴她動過手術就能下地。給婆婆治病,費了不少勁,心電圖提示心髒有問題,醫生不敢手術,需要做胸部ct,婆婆聽力很不好,聽不到機器提示“吸氣”和“呼氣”的聲音,我隻好在ct室内拍她的身體,讓她根據我的拍打配合。手術成功了,婆婆知道她這次不會死了,但是忍不住疼痛,各種脾氣和情緒,責怪我們騙她住院,說醫生沒給她看好。婆婆出院後仍住在我家,我們給四個姐姐一人配了一把鑰匙,方便她們來照顧,剛開始吃飯都是喂,大小便都在床上,三個月後,婆婆能坐起來吃飯了,能下地了,能去洗手間了,87歲的老人能恢複成這樣,我們做兒女的好開心。
4、 兒女掌握醫療保健和急救知識的老人不容易焦慮怕死
兒女和老人生活在一起,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小問題,疫情期間,老人去醫院就更不方便,兒女能用掌握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是最好的,比如說便秘,哪些食物能緩解便秘,哪些藥物能治療便秘。如果能懂得一些急救知識就更好,關鍵時候還能救命,給婆婆急救這事,還真給我遇上了。
今年四月份的一個星期天下午,婆婆起來大便,三姐在照顧她,她讓三姐打點熱水給她順便泡泡腳,我在邊上看着,三姐讓我離開,說我看着婆婆會不好意思,我剛好請了師傅修煤氣竈,就離開了,我在廚房突然聽到三姐尖叫,跑過去一看,婆婆坐在座便器上面一口氣上不來,頭和身體往下倒,三姐被吓哭了不知所措,我一把抱住婆婆,就勢還讓她坐在座便器上,左手摟着她,右手掌心本能地給她心髒按壓,類似心肺複蘇的動作,我做着心髒按壓,心裡卻慌得很,沒想到婆婆一口氣緩緩地上來了,我還在不停地給她按壓,大約五分鐘後,婆婆能說話了,讓我不要再壓了,我們扶婆婆上床休息,觀察她的情況,晚飯前我看她,她朝我笑,晚上吃了一碗菜粥。這次給婆婆做急救,我也不知道做的對不對,後來問醫生,醫生都說按壓心髒肯定比不按壓好,還說你不是醫生能動手做就很不容易了,好在婆婆沒礙事,老公姐弟五人都說幸好有我在家,救了老娘的命,婆婆事後也告訴她女兒,說我被吓的很呢,不停地到床邊看她。
我想,兒女掌握醫療保健知識和急救知識,能幫助老人解決健康問題,老人會有安全感,也會減輕對死亡的焦慮,因為他們的背後,有兒女強有力的肩膀做支撐。
婆婆的拐杖
5、 避免老人焦慮怕死需要注意的三個方面問題
一是老人如果自己不想娈換生活環境最好不變換,因為老年人适應環境能力差,新環境會讓老人不舒服,增加老人的焦慮感。二是喜歡錢的老人(好像也沒見過不喜歡錢的老人),盡管他們已經行動不方便,不能出去花錢了,有條件的兒女盡量不動用老人的錢,過節時再給老人錢,錢能換來老人開心,錢能給老人帶來安全感。三是晚輩的煩心事别讓老人知道。80多歲的老人,孫子輩的都有孩子了,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遭受的困難和挫折就不要讓老人知道啦,晚輩沒有煩心事打擾老人,老人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會增強,有安全感和幸福感的老人不容易焦慮怕死。
《紅樓夢》上說: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父母兒女一場,我們不能做不會反哺的兒女,父母曾陪伴我們成長,給我們最無私的愛和溫暖,我們都曾在心裡暗自許諾:好好孝敬父母,讓我們化許諾為行動吧!
我是秀話家常,以上都是我照顧老人的真實感受,正确與否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