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空下的鍋包肉
編輯/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小魚
華西村,地處江蘇省無錫市江陰市華士鎮,這是一個專治各種不服的神奇村莊。
1961年初設之時,華西村窮的叮當響。全村集體資産1764元,還欠外債2萬。以至于,當地一度流傳這樣一首打油詩:
一場大雨白茫茫,
半月無雨苗枯黃。
人均日産半斤糧,
有女不嫁華西郎。
然而幾十年過後,華西村搖身一變,成了天下第一村。别墅、豪車、百萬存款,成了村民标配。放到現在,也讓我們這些打工人望塵莫及。
不過近年來,這個勵志故事再次出現了反轉。華西村在表面輝煌之下,似乎早已債台高築,不堪重負。
根據公開可查的最新數據,截止2018年一季度,華西集團(華西村委會控股90%),總資産已達573億。相較于當年的1764元,翻了千萬倍。但是,其負債規模也已高達393.32億,資産負債率接近70%。
所以,華西村的别墅豪車存款,難道7成都是借來的?若非如此,那華西集團的巨額負債,又花到哪去了?
一.乘勢而起先回答第一個問題,不是。華西村今日的風貌,是其曾經繁榮過的象征。
靠農業吃飽
華西村的故事,得從吳仁寶說起。
吳仁寶,恰好就是一位有女都不嫁的華西郎。不過這位,還是頗有本事的。26歲參加工作之時,就成了當地的一名幹部。隻是三年後,全國精兵簡政,吳仁寶被迫下放。
然而正是這次下放,成就了吳仁寶,也成就了華西村。
1961年,華西區域的人民公社解散,華西村成立,吳仁寶任華西大隊黨支部書記。當時的華西,土地被河渠分散成1300多塊,七零八落。這種地況,每人日均産糧半斤,連溫飽都成問題。
不過山西大寨(一個當年的緻富村),有成功案例在先,已将窮山惡水,開墾成了數百畝良田。所以吳仁寶專門跑到大寨學習,回來之後,帶領村民一股勁幹了八年。最終把零星地塊,改造成了400多塊穩産大田。
是不是有種電視劇的既視感?藝術,果真是來源于生活。
總之,至此,華西村民的溫飽問題,算是解決了。同時還帶來了一個附加價值,華西村成了學大寨的典型,開始有考察團,過來參觀學習。這也為華西村後來的旅遊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靠工業緻富
解決了溫飽問題,接下來就要考慮怎麼緻富。但農業土地規模有限,想緻富,隻能另謀出路。
1969年,吳仁寶帶着幾個村民,建起了一個小小的五金廠。試水工業。
先不說這個廠子效益如何,單就這份勇氣,确實非常人。1969年,那是什麼年代?在那前後十年,辦工廠,就意味着忘了自己姓什麼。一旦被發現,其後果,可想而知。
好在,這個廠子不僅活了下來,還真的賺到了錢。1973年,20人的小五金廠,年産值已達24萬,人均1.2萬。而當時,全國人均國内生産總值,才310塊。相差近40倍。
到政策放開之時,華西村在工業領域已經小有所成。1976年,省級以上考察團就來了223批,總人數超過6000。産業協同,再次帶動了旅遊業。
其後,華西村在工業領域,大展拳腳。
投資建廠,導緻現金流吃緊。吳仁寶就動員村民投資。讓村民既當股東,又打工,既帶領村民緻富,又調動了工作的積極性。
這麼來看,股權激勵這一套,早在吳仁寶這時期,就已經用過了。
到1993年,華西村已經誕生了45家企業,共同組建成了華西集團。1999年,集團旗下的華西股份(000936),正式登陸資本市場。全村工業開票銷售收入已達38億,村民人均産值300多萬。
靠鋼鐵騰飛
如果說,90年代的華西村,還屬于多點開花。那麼進入21世紀,華西村則逐漸形成了穩定的産業格局。而促使華西村的總産值,從幾十億,走向幾百億的支柱,就是鋼鐵。
2002年,華西村先後建成華西鋼鐵、華西高速線材廠,同時布局上下遊産業鍊。短短三年,鋼鐵的營收規模就已達150億。到2008年,再次翻番,接近300億。營收貢獻占比超66%。
而華西村賺來的錢,也反哺于民。建别墅,配豪車,辦教育,搞醫療。當年沒人嫁的華西村民,成了人人豔羨的對象。
二.因勢而衰看到這,大家一定有一個疑問,為什麼華西村,幹啥啥賺錢?
這其中,或許有吳仁寶在管理上的功勞,但更關鍵的是,華西村走在了時代的前列。在那個什麼都沒有的年代,制造業,一定是最吃香的。不用擔心生産了賣不出去,也不用擔心有人來競争。
物資匮乏,自然會形成賣方市場。但這也就注定了,一旦失去了時代的庇護,華西村的産業,必然會由盛轉衰。
1.賣方市場變買方市場
2017年,除鋼鐵之外的幾大重點工業闆塊:紡織、建材、商貿,合計營收不到53億。什麼概念呢?在1999年,華西村的産值就已經達到了38億。那可是上個世紀的38億。
資料來源:大公評級報告
這就意味着,在這小二十年的時間裡,華西村曾引以為傲的産業,都在原地踏步,甚至後退。
也許當年,在小村莊裡開個五金廠,就能賺錢。但現在,五金店遍地都是。市場早已從賣方主導變成了買方。
時代在進步,華西在衰退,皆屬必然。
2.鋼鐵産能過剩
再來看看華西的支柱産業——鋼鐵。
都說站對了風口,豬也能上天。在那個城鎮化提速、制造業崛起、房地産繁榮的年代,鋼鐵産業想不賺錢都難。
然而,登峰造極之日,也就是由盛轉衰之時。
在利益的刺激下,鋼鐵廠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到2009年,無論是中國還是全球,鋼鐵産能之高,都達到了曆史之最。這個大行業,迎來了一個緻命的問題——産能過剩。
政策風向,也從持續了數十年的“以鋼為綱”,轉變成了去産能。
自此,華西村的幾大鋼廠,地位一落千丈。2017年,營收合計171.75億,相比巅峰時期,近乎腰斬。利潤5.88億,算下利潤率,就隻有3%。
風口已逝,如今華西村的鋼廠,不要說發展,能勉強維生,就已經不錯了。
三.轉型圖存2003年,吳仁寶将接力棒交到了兒子吳協恩手中。此後,這位二代掌舵人,開始嘗試轉型圖存。
但從結果來看,或許不轉型還好,越轉型越糟。
根據可查到的最新數據,華西集團的營收結構,依然是鋼鐵為主,紡織、建材、商貿為輔。另外,金融、地産起步。
資料來源:大公評級報告
這就說明:
第一, 華西村轉型不是很順利,這些夕陽産業依然是支柱。而二代曾主攻的旅遊、倉儲、物流,不成氣候。
第二, 華西村,這個靠工業發家的小村莊,重心逐漸偏移到了地産和金融。
單看盈利,地産和金融,毛利率分别高達17%、50%。而傳統的鋼鐵、化纖紡織,隻能勉強維持在10%。這麼來比較,二代似乎為華西村,找到了新的希望。
但先别急着樂觀。我找了一下各闆塊的資産和負債占比,這幾項傳統産業,加起來占了40%,而以地産、金融為主的其他業務,占了六成。
數據來源:大公評級報告
再結合業績貢獻率,綜合來看,也就是說,看似具備較強盈利能力的地産和金融,其實拿着60%的資産,賺了不到10%的錢。
華西村轉型到現在,竟然還是夕陽産業,在為新興業務兜底買單。
四.瘋狂撒錢開頭我們留了一個問題,說華西村有近400億負債,哪去了?現在大家應該知道了,其中40%,承擔的是鋼鐵、紡織等重資産行業的投入。而剩下的60%,基本都投向了地産和金融。
在華西村成立50周年之際,也就是2011年,華西集團斥資30億,建成了一項标志性建築——龍希大酒店。在酒店的60層,還有一隻價值3億的金牛。
或許二代的本意,是希望把這個奢華至極的酒店,打造新的收入支撐。然而實際上,華西村風光不在,去參觀學習的考察團也已經不在。旅遊業每況日下,最後這個酒店,隻能淪落到靠華西村民回血,且還是半強制消費。
而在金融領域,華西集團也近乎瘋狂。或許是當年投資甯德時代,賺到了一波快錢,嘗到了甜頭。現在華西已投公司兩百家,至于投資回報,就不得而知了。不過從2018年寥寥無幾的金融收入,以及2020年,華西股份因投資而虧損的财報來看,似乎也不太樂觀。
不知華西村,灑在金融地産的錢,還能收回來幾成?
上世紀的華西村乘勢而起。本世紀的華西村,又因勢而衰。現如今,打天下的已經不在了,守天下的還能折騰多久?
注: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