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廣州舉辦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廣州非遺宣傳展,時長共44秒)
行花街、逛非遺,廣州非遺街區(北京路)原來這麼好玩!
北京路,廣州2000多年不變的城市發展原點。6月12日,廣州非遺街區(北京路)正式開街了!
彩紮醒獅頭、早茶點心、廣式家具等廣州代表性非遺作品在一個個臨街櫥窗中陳列,引來路人駐足拍照;嶺南古琴、通草畫制作、嶺南飛針、釘金繡等非遺技藝現場擺攤,體驗的市民将攤位團團圍住……自南越王博物院(王宮展區)南門起,一條百米長的非遺街區熱鬧非凡。
線上,廣州非遺街區(元宇宙)也同步開街。在元宇宙體驗攤位,戴上VR設備的市民在走進了以北京路騎樓為原型的虛拟非遺街區,還能更細緻觀賞非遺作品細節,科技感十足。
這是廣州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活動的重頭戲。當天,由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主辦,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越秀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和南越王博物院承辦的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廣州非遺宣傳展示主會場暨廣州非遺街區(北京路)開街儀式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宮展區)舉行。
曆史上的北京路是曆代政治文化商貿的中心,南越國宮署、藥洲、大佛寺等古迹林立,官學正地、書院書局雲集于此。
站在城市發展的原點,廣州非遺正在從這裡走向廣闊天地。
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期間,除廣州非遺街區(北京路)和廣州非遺街區(元宇宙)開街活動之外,全國非遺購物節分會場“我哋廣式——廣州非遺購物節”、79場“在社區,發現非遺迷人光彩——廣州非遺開放日”活動也在廣州陸續舉辦。
廣州非遺“五在”工程系列活動,即廣東省博物館“非遺工匠彙”、廣州塔《中華美食荟·粵菜文化——跟着粵菜去旅行》粵菜文化展、廣州城市中軸線“首屆廣州非遺藝術時尚周”、廣州圖書館《“餘料之外”——廣作家具邊角料新生計劃成果展》、紅線女藝術中心“粵講粵有戲”等内容,共同呈現了廣州非遺保護的新格局、新作為、新活力,推動保護成果惠及更多人民,與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人民的非遺 人民共享”和“激發非遺活力 創造美好生活”的活動口号相呼應。
活動現場,廣州出品的第34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戲曲片獎粵劇電影《南越宮詞》公映,廣州市第八批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也獲得授牌。
非遺在身邊:賞非遺如行花街
在街區一頭的入口處,一座以白色模塊和綠植流水組成的流水景觀作品擺放在入口位置。
“這是結合廣州白雲山和南越王宮曲流石渠意向設計的作品,每個模塊如樂高可拼裝拆卸,現代風格明顯,而沿地上貼紙的水流,最終流向的是真實的王宮内的曲流石渠,從而将過去和現代的曲流石渠連接起來。”一旁的工作人員講解道。
連接過去與現代,與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連接現代生活,綻放迷人光彩”的主題緊緊貼合。
位于北京路曆史文化街區内的中山四路作為曆史上廣州城的主城脈,既見證城市的發展與文脈的傳承,也孕育了廣州人的文化自信。
從“行花街”這一廣府民俗出發,廣州非遺街區(北京路)打造了一個“永不落幕的花市”,以花為媒,借花傳情,百米非遺街區中,我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名冊)項目的昆曲、古琴、木卡姆等42項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布設在中間位置,寓意“百花齊放”。
粵劇、涼茶、廣式硬木家具、木偶戲等4項廣東省的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行花街、廣府年俗、廣東醒獅等越秀區本土的非遺代表性項目,再結合廣州“千年商都”和“海絲文化”的在地性文化優勢,共彙成非遺街區場景,市民行街賞非遺如行花街。
科技賦能:元宇宙 無人車
線下,廣州非遺街區(北京路)開街;線上,元宇宙非遺街區同步上線。
廣州非遺街區(元宇宙)結合5G雲計算、全3D精細化沙盤、AR/VR、虛拟直播等技術,搭建以北京路騎樓為原型的虛拟公共文化空間,以數字建模與虛幻引擎為核心技術展示廣州代表性非遺精品,設有非遺展區、非遺集市等數字體驗,可以打破地域與空間的限制。
在街區現場設置的元宇宙VR沉浸式體驗區,市民戴上VR眼鏡,即可“穿梭”進入非遺街區元宇宙世界。得益于5G 超高清視頻直播技術,市民朋友還可以通過屏幕更清晰地看到非遺作品中的工藝細節與栩栩如生的形象。
現場還有基于“聯通5G 北鬥”的無人零售車,人們可在5G無人零售車完成掃碼以及非遺産品的支付購買,全面感受集文化、場景、消費為一體的非遺體驗新模式。
走向公衆:79場非遺開放日活動
“謝東笑老師彈了一首《高山流水》,讓我們進入了‘流水下灘非有意,白雲出岫本無心’的意境中,喜歡這種淡泊和不經意間的美麗,喜歡這種遠離塵嚣的安然和無束,一曲輕緩的音樂能讓人心生甯靜,安然自得。”參與廣州非遺開放日的廣作新生文化志願服務隊志願者周瑩珮贊歎說。
“這次學到了基本的對玉石、翡翠的外觀、質地的判斷知識,對尹志強老師的作品歎為觀止,被雕刻手藝之精湛和雕刻構思之精巧深深折服。”參加“趣遊廣州玉雕文化藝術沙龍”非遺開放日活動的林曉雪如是表示。
6月上旬,為配合主會場活動,進一步體現非遺保護的社區性,廣州市各社區圍繞“在社區,發現非遺迷人光彩”主題,結合社區文化氛圍及居民構成特色,聯合非遺傳承人群、社區機構、企業等,奉上79場面向公衆的“廣州非遺開放日”活動,繡廣繡、畫廣彩、學古琴、包端午粽、習南拳、中醫義診、非遺快閃……全市多點開花,吸引了廣大市民熱情參與。據不完全統計,系列開放日活動線下參與人次達10萬,線上參與人次在380萬以上。
今年“廣州非遺開放日”的活動不僅包羅萬象、豐富多彩,還集中展現了“非遺在社區”三種“在”的機制。從“非遺的社會功能與社區生活的交織”,到“非遺的象征意涵與生命儀式的鍊接”,再到“非遺的普世價值與時代需求的契合”,生動體現了“以社區為中心”的非遺保護理念,讓社區最大限度地參與到非遺保護的整個過程中,充分反映了廣州市非遺保護工作由“非遺進社區”向“非遺在社區”的轉變。
刺激消費:購物節銷售總額300餘萬元
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期間,為提振文旅消費,穩定非遺市場主體,助力非遺企業有序生産,廣州市在抖音、微信視頻号、天貓等平台開展了“我哋廣式——廣州非遺購物節”,并成為全國非遺購物節的分會場之一。
其中,6月2日至8日期間,主辦方精選了代表“食在廣州”的各類傳統美食、展現廣作精工的傳統工藝文創品、體現廣式健康生活的養生品等多類優質“廣貨”,舉辦6場專場廣州非遺直播帶貨,營造了紅紅火火的線上非遺“大集”,6場直播共計成交量商品2000餘件,銷售額達15萬元以上,曝光量達320餘萬。各非遺商家銷量均實現倍增,說明非遺線上消費市場潛力巨大。
據不完全統計,6月1日至8日,“我哋廣式——廣州非遺購物節”期間,吸引20餘家非遺商家參與,實現銷售總額300餘萬元。
厚植土壤:非遺“五在” 強化社會吸引力
近日印發的《廣州市進一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的實施方案》指出,推動非遺“五在”工程,将非遺進景區、進博物館、進校園、進商場、進社區提升到新階段,實現非遺在景區、在博物館、在校園、在商場、在社區,厚植非遺土壤,強化大衆參與。
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期間,廣州非遺吸引社會力量廣泛聯動,一系列由博物館、景區、公共文化機構開展的主題活動,充分推動了非遺“五在”工程的開展。
具體包括在廣東省博物館舉辦的“非遺工匠彙”、在廣州塔舉辦的《中華美食荟·粵菜文化——跟着粵菜去旅行》粵菜文化展、在廣州城市中軸線舉辦的“首屆廣州非遺藝術時尚周”、在廣州圖書館舉辦的《“餘料之外”——廣作家具邊角料新生計劃成果展》、在紅線女藝術中心舉辦的“粵講粵有戲”系列活動等。
其中,在6月11-12日期間,由廣東省博物館(廣州魯迅紀念館)聯合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舉辦的“非遺工匠彙”,以廣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藝、紅木宮燈制作技藝、廣鐘制作技藝等廣作傳統工藝為媒,實現文博界和非遺屆跨界奇遇,探尋廣作傳統技藝所承繼的中西交融與工藝之美。
【南方日報、南方 記者】鄭慧梓
【攝影】劉力勤 越秀區融媒體中心 鐘湧
【剪輯】萬穩龍
【作者】 鄭慧梓;劉力勤;萬穩龍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