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實體經濟的新态勢

實體經濟的新态勢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3 00:41:4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實體經濟的新态勢(智能經濟助推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1

2022智能經濟高峰論壇會議現場。 本報記者 張武軍攝

把握發展機遇 營造良好生态

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 崔士鑫

指出“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強調“我們要深入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特點,加強人工智能和産業發展融合,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能”。

當前,信息化革命發展浪潮席卷全球,一個萬物互聯的數字化、智能化社會正撲面而來。近年來,我國智能經濟發展規模更大、水平更高,基礎更牢、底子更實,創新更多、應用更廣。總體看,我國智能經濟未來可期、大有可為。

要堅定發展信心,準确把握發展機遇。我們面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加速演進的寶貴機遇,擁有雄厚物質基礎、豐富人力資源、完整産業體系、強大科技實力,以及全球最大最有潛力的市場等一系列獨特優勢和有利條件。心無旁骛、保持定力、持續深耕,廣大企業一定能在數字化浪潮中劈波斬浪、勇立潮頭。

要堅持創新驅動,努力攻克關鍵技術。牽住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千方百計提升基礎研發能力、突破“卡脖子”技術,努力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着力推動産業鍊上中下遊、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形成産業鍊創新合力。

要推動融合發展,持續賦能實體經濟。一方面,要積極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全面深化重點産業、重點企業全鍊條數字化轉型。另一方面,要主動着眼戰略前沿和制高點領域,加快鍛長闆補短闆,加速産品和服務叠代。

要完善治理體系,積極營造良好生态。我們應改進提升技術和手段,加快構建多方共治的模式,讓智能經濟在法治軌道上行穩緻遠。

錨定發展方向 推動深度融合

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總工程師 田玉龍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智能經濟發展。近年來,我國智能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取得顯著成效,人工智能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成為推動科技跨越發展、産業優化升級、生産力整體躍升的重要驅動力量。

智能技術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撐。工業和信息化部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入把握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發展特點,錨定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會同各部門、各地方共同推進智能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做強做優做大智能經濟,更好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一是聚焦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加強核心技術攻關。緊緊牽住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構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信息技術體系。加強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技術布局,打造具有國際競争力的數字産業集群。

二是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築牢智能經濟底座。堅持适度超前原則,持續加大5G網絡和千兆光纖網絡建設力度。統籌布局綠色智能的數據與算力設施,推進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建設。

三是激發企業主體活力,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大力推進智能制造工程,加快建設一批智能場景、智能車間、智能工廠,構築具有韌性的産業鍊供應鍊。

四是深化開放合作,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健全政策體系和監管規則。加大人才培養和知識産權保護力度,推進數據開放共享,增強安全保障能力,為企業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加速數字轉型 邁向全面引領

國務院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科技創新局局長 苟 坪

2021年,中央企業數字化轉型投入超千億元,形成創新場景超萬個,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為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做出積極貢獻。2022年是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決戰決勝之年,也是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邁向全面引領階段的關鍵之年,國資委将持續推動中央企業在數字經濟發展中更好地強化國有經濟的戰略支撐作用。

強化數字技術創新應用,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聚焦産業瓶頸,維護産業鍊和供應鍊的安全穩定,掌握發展的主動權。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領域加大布局力度,強化創新主體協同。推廣數字技術成果,加快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産力。

加速重點領域智能化升級,助推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賦能傳統産業,推動數字技術與生态鍊、價值鍊深度融合,提高全要素生産率。發展新興産業,聚焦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重點領域,打造産業鍊鍊長,培育龍頭企業。強化融通發展,充分發揮行業龍頭企業的支撐引領和融通帶動作用,形成企業協同發展的良好生态。

提升數字服務保障能力,更好服務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積極參與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打通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大動脈”。積極參與數字政府、數字社會、數字鄉村建設,提升數字服務水平,強化網絡安全防護和數據安全保障。發揮中央企業人才、平台優勢,助力提升全民數字素養,彌合數字鴻溝。

堅持系統觀念 彙聚各方力量

科學技術部成果轉化與區域創新司副司長 吳家喜

科技部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啟動實施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項目,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台,打造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智能化基礎設施,拓展重大應用場景。

當前,我國智能經濟發展呈現新的趨勢:一是科技研發與應用場景雙向驅動。人工智能理論研究、技術開發快速推進,引領重點領域和産業叠代升級;各類應用場景不斷拓展,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産品和系統持續優化。二是賦能線上與賦能實體并行推進。人工智能不僅全面推動互聯網智能化發展,而且正在加速賦能各行各業,不斷提升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水平。三是智能化與低碳化發展相互促進。人工智能為綠色低碳發展提供技術支撐。智能技術和産品開發、智能基礎設施建設更加注重綠色低碳導向。四是經濟屬性與社會屬性高度融合。

發展智能經濟,要堅持系統觀念,既要從現代化建設全局出發加強統籌謀劃、整體推進,又要在關鍵環節上強化精準施策、重點突破。

下一步,科技部将深入貫徹落實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三新一高”要求,彙聚政産學研用各方力量,共同推進我國智能經濟健康發展。首先是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突破關鍵共性技術,形成更加安全可控的技術體系,為智能經濟持續發展提供原動力。同時,加快培育人工智能領軍企業,加快發展人工智能高端産業,加快打造智能經濟高地,加快融入全球智能經濟網絡。此外,建立更加敏捷的智能經濟治理體系,為智能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強化技術創新 釋放數據潛能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 餘曉晖

當前,我國數字經濟正處于加速發展階段。2012—2021年,數字經濟占GDP比重年均提升約2.1個百分點,是2002—2011年年均增速的一倍以上,産業數字化占數字經濟比重提高到約82%,成為數字經濟的主戰場。

數字技術仍是未來全球戰略布局重點。數字技術領先國家對加強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先進通信等戰略性數字技術布局形成普遍共識,并将數字技術與先進制造、生物醫藥、能源環保等領域的交叉融合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數字化轉型正由效率變革向價值變革拓展。面向生産領域的工業互聯網/産業互聯網平台蓬勃興起,我國擁有制造場景和數據資源優勢,已形成超過1000家平台,在應用和商業模式創新方面具有一定優勢。

兩大關鍵變量影響數字經濟未來發展。一是技術變量。我國5G商用部署不斷加快,建成的基站約占全球60%。5G應用已覆蓋國民經濟40個大類,“5G 工業互聯網”形成了全球領先的規模化産業實踐。人工智能未來潛力巨大。我國已基本形成人工智能全産業鍊布局,在視覺、語音、自動駕駛應用方面較為領先,但在基礎理論與算法、高端芯片以及參與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等方面仍需趕超發力。

二是數據變量。釋放數據價值需要從制度、市場、技術框架入手,通過數據要素基礎制度和體系化的技術安排推動多層次數據要素市場構建,從而釋放數據潛能。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正聯合産業界打造可信工業數據空間,推動工業數據的優勢加快釋放。

搶占主導地位 激發産業活力

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副院長 馮 旭

工業互聯網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工業經濟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礎設施、應用模式和工業生态,通過對人、機、物的全面連接,構建起覆蓋全要素、全産業鍊、全價值鍊的制造和服務體系,催生平台化設計、智能化生産、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六大應用模式,全面賦能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工業互聯網平台是工業互聯網體系的中樞,起到數據彙聚、建模分析、應用創新、提供支撐等作用,是底層硬件和上層應用的交彙。我國已初步形成多層次、系統化的工業互聯網平台體系,已具有國家級“雙跨”平台28家、特色型平台105家、專業型平台28家。

促進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的關鍵在于“五個一”,即“一縱”“一橫”“一大”“一小”“一生态”。其中,“一縱”是指從行業着手,解決行業個性問題,逐漸形成共性方案;“一橫”是指從區域着手,基于産業集群和地方特色,構建區域發展模式;“一大”是指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帶動産業鍊供應鍊優化升級;“一小”是指通過政府支持、市場驅動、龍頭帶動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一生态”是指構建“産學研用金”協同體系,激發産業創新活力。

我國乃至全球工業互聯網總體仍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各方都面臨着搶占主導權的難得戰略機遇期。我國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已從概念普及進入實踐推進的關鍵時期,正在從單點應用向綜合賦能升級,從試點示範向規模化推廣加速轉變,從生産外圍環節向高價值環節延伸,需要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和支持作用。《 人民日報 》( 2022年09月07日 13 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