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反手摸肚臍
也有人從小對肚臍揣有數不清的問号
肚臍下面究竟有什麼?真的是“屎”和遠方?
為什麼肚臍撓起來尿意綿綿?
難道這裡是人類排尿秘密閥門?
别人的肚臍和自己的肚臍,怎麼還不一樣?
圖源:soogif
真相究竟如何?這個問題……
還得追根溯源,從胚胎發育說起
#1 何為臍?
臍,是臍帶脫落後形成的人體瘢痕,俗稱“肚臍眼”。
在胎兒期,臍環下半部通過臍動脈和臍尿管,上半部通過臍靜脈彙總至臍帶。嬰兒出生後,連接我們與母體的臍帶會被醫生從中間離斷。矜矜業業傳輸營養,冉冉托起新生命的它,卻也難逃老之将至,英雄遲暮的結局。
圖源:拍信創意
連接我們肚臍那頭的臍帶會在出生後一兩周逐漸萎縮、壞死、脫落、瘢痕愈合,最終形成了我們的肚臍。而臍環内的這些管道也會閉塞變成纖維索帶,融合到臍下的腹膜層,或在臍與腹腔髒器之間形成韌帶樣結構。
由此可見,肚臍就是臍帶脫落後形成的人體瘢痕。從新生命瓜熟蒂落那一刻開始,使命結束,就再無其他功能。
#2 臍為何不齊?
為什麼肚臍外形長相不盡相同?
原因有很多:臍環内的管道、組織退化有所差異;臍帶脫落後瘢痕的攣縮恢複過程各異;每個人局部脂肪等組織結構各有特異;腹部手術等因素都會導緻肚臍呈現不同外觀。
圖源:拍信創意
所以,傳言中“醫生打結不娴熟,葬送了你美麗的肚臍”,這個“鍋”,醫生可不背。
#3 嬰兒臍異:畸形異常
我們先看第一個:肚臍外觀畸形。病因在于臍環内管道、組織退化調控異常。
首先出場的是最常見的臍疝:臍部可見半球形或圓形腫塊,當患兒安靜或者平卧時腫塊可以消失,在哭鬧、咳嗽等腹腔内壓力增加的情況下,腫塊則會凸出。部分腫塊巨大,皮膚可呈現透明狀。
臍疝的發生是由于肚臍的筋膜缺損或比較薄弱,加上腹壁的肌肉發育不成熟,導緻臍環處于開放狀态,肚子裡面的東西就如入無人之境,興風作浪。好在臍疝的自愈率很高,随着年齡的增長臍環逐漸關閉,很少出現并發症,不會給患兒帶來不利影響。
臍疝嬰兒肚臍丨圖源:壹圖網
接下來出場的則是臍茸:臍部可見到外形呈現紅色的息肉樣組織,常常分泌少量黏液或血性漿液。
胚胎發育早期,原腸與卵黃囊結構相通,這個通道逐漸變窄,稱之為卵黃管,發育正常時,胚胎第5~6周後該結構逐漸萎縮、閉塞、纖維化,形成纖維索帶。臍茸的發生是由殘留于臍部的腸黏膜構成,治療可通過電灼破壞黏膜,如果無效,可行殘留黏膜切除、縫合。
臍茸丨圖源:作者提供
除此之外,臍窦、臍腸瘘等畸形也會導緻肚臍出現與正常兒童不同的外觀。
#4 成人臍美:各美其美
以上是常見的兒童病理狀态下的肚臍外觀,就正常青少年及成年人而言,肚臍也是千人千面。而且随着人們對美的追求提升,肚臍已經不單單是一個解剖結構,更多代表的是一個重要的人體美學符号。
肚臍橫切面丨圖源:作者提供
我們可以來看看肚臍的斷層面結構,肚臍一般由臍檐、臍沿、臍窩、臍底中的幾項組成(假如将肚臍比作人臉,臍檐就像頭上一頂帽子,臍沿就像兩側臉頰輪廓,臍底就像我們的下颌,而臍窩就是面上的口眼鼻器官)。有學者将其分為圓形、卵圓形、縱形和不規則型。而根據國内韓勇等學者觀察研究報告,肚臍大體上可分為以下六種型态:
A.垂直型:垂直型肚臍無明顯臍檐,呈縱行垂直于水平面(圖1、圖2)。
B. T型:約占總數的五分之一,此型肚臍有一個明顯的臍檐帽,但帽子較短,帽子下方有一縱行狹長皮膚縫隙,縫隙成線遮擋住臍底及臍窩(圖3、圖4)。
C.橢圓型(圖5)。
圖源:作者提供
D.圓型:臍的外觀呈圓形或者類圓形,臍窩較深或者較淺,臍緣無明顯臍沿(圖6)。
E.水平橫型:臍的長軸平行于水平面,有一個較長的臍檐遮蓋部分臍窩,臍底呈短的線形或者較小的橢圓形或者圓形臍窩(圖7)。
F.不規則型:此型肚臍就是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了。肚臍形态可有“X 形”、“反 C 形”、“C 形”及“凸臍”等等(圖8)。
圖源:拍信創意
關于肚臍的形态之美,一直是百家争鳴,有人認為垂直狹長型最好看,而有的則推崇T型肚臍。
關鍵是,眼看夏天已到
閨蜜露臍裝約起來,咋辦?
可能肚臍形态已經不是關鍵
吃還是不吃?
肚子胖還是不胖?
才是最感慨的美學難題.......
圖源:soogif
作者介紹
魏儀,臍異博士、全國十佳科普使者。
·END·
☞上期科普:購物和短視頻APP,為什麼總能猜中你的心頭好?
請将您感興趣的問題留言告訴我們,今後将為您解答!
編輯:任雅琳
審稿:李婷
文章為重慶科技館所有,轉載需注明出處
更多精彩内容,請繼續關注我們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