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上午,在中國生态文明論壇南昌年會開幕式上,韶關市被授予“國家生态文明建設示範區”稱号,成為粵北片區唯一一個被生态環境部命名為國家生态文明建設示範區的地級市。
韶關仁化縣丹霞山。 謝錦樹 攝
國家生态文明建設示範區是我國目前綜合評價地區生态文明建設水平的最高榮譽之一,也是反映一個區域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雙赢的“金字招牌”。
早在2020年,韶關始興縣被授予為第四批國家生态文明建設示範縣,生态文明建設率先獲國家級認可。而此次韶關上榜則意味着,韶關市全域生态文明建設都得到國家級肯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在韶關全域得到貫徹落實。
廣東南水湖國家濕地公園。韶關市政府網供圖
韶關為何能率先拿下這個國家級榮譽?從曾經的“華南重工業基地”,到如今“高顔值”的生态文明建設示範區,榮譽的背後藏着怎樣的密碼?刨根問底,其中既有韶關本身地理位置、生态環境資源所帶來的優勢,也有當地黨委、政府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有力舉措。
未來,韶關如何更好實現資源資産的價值轉化?在新征程中,如何在築牢生态屏障的同時,走好高質量發展道路?這些都有待韶關進一步探索。
築牢粵港澳大灣區生态屏障
綠色是韶關的底色,生态是韶關的名片。
作為國家重點生态功能區、華南生物基因庫和粵港澳大灣區的生态屏障,韶關被譽為“全球北回歸線同緯度上保存最完整的一塊綠洲”。
數據顯示,目前韶關市森林覆蓋率達74.50%,有林地面積127.86萬公頃,森林蓄積量10066.94萬立方米,森林資源指标穩居全省前列。
南嶺國家森林公園。 成平華 攝
近年來,随着生态文明建設的持續深入,韶關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2021年,韶關市空氣質量指數(AQI)優良天數比例達98.4%。地表水省考以上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連續五年為100%。各縣(市、區)生态環境狀況指數(EI)級别連續五年為優。
數據化作藍天白雲、清澈河水,背後是韶關對綠色發展理念的堅守。
以創建國家生态文明建設示範市為契機,韶關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通過地方立法規範野外用火、管控煙花爆竹燃放,強化揚塵專項整治,空氣質量顯著改善;堅持“截污水、治豬場、打偷排、保好水、防風險”水環境治理方針,水環境質量穩保優良;作為全國首批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之一,圍繞源頭預防、風險管控、治理修複、能力建設,多措并舉解決土壤污染治理難題。因環境質量改善顯著,2019年度獲國務院督查激勵表彰。
韶關乳源縣南水水庫。王志珍 攝
與此同時,韶關全面推進廣東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護修複工程試點建設。圍繞“兩江一公園”(北江流域、新豐江流域、拟建南嶺國家公園)生态保護與修複,狠抓礦山環境治理恢複、土地整治與土壤修複利用、生态系統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流域水環境保護及治理四大類317個重點修複項目,實現礦山生态有效修複、水土環境有效改善、人居環境有效保護。凡口鉛鋅礦礦山綜合生态修複和大寶山新山片區曆史遺留礦山生态修複2個項目獲評2019年“廣東省首屆國土空間生态修複十大範例”,後者獲評2020年“生态修複十大樣闆工程”。
近些年來,韶關全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開展森林生态、森林服務、森林産業、森林文化、森林支撐五大體系建設,奏響“城在林中、路在綠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綠在心中”綠色發展主旋律。今年11月3日,韶關正式獲評“國家森林城市”,再添一張亮麗的“國字号”生态名片。
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善美韶關
近期,世界級瀕危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鳥類黃胸現身韶關樂昌、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琵鹭現身韶關始興。
“韶關能夠連續記錄到這些比較珍稀瀕危的鳥類,是當地生态環境持續向好的體現。”韶關市生态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作為嶺南生物多樣性“寶庫”,韶關積極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韶關市記錄到陸生野生動物575種,高等植物2686種。依托廣東首個珍稀瀕危植物保育基地——南嶺基地的啟動建設,保護地内野生脊椎動物物種數和個體數增幅達5%。
白鹇,成年雄鳥,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穿山甲、豹貓、水鹿、中華鬣羚、赤麂等珍稀野生動物種群不斷擴大,就連“世界上最神秘的鳥”——海南虎斑鳽也于2020年4月現身南嶺。
“韶關将推動建立以南嶺國家公園、丹霞山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加強野生動物栖息地和野生植物原生地保護。”韶關市生态環境局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韶關市有南嶺、丹霞山、車八嶺、羅坑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其他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共105個,自然保護區面積、野生動植物數量居全省首位。韶關積極開展全市物種資源普查,摸清近千種珍稀動植物和重點保護物種現狀,建立了物種資源數據庫。
黃腹角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為強化珍稀瀕危物種保護,韶關建有我國規模最大的華南虎繁育研究基地,華南虎種群數從2頭發展到13頭,2021年創造了一對華南虎一年内成功繁育三胎四頭并全部成活的國内華南虎繁育紀錄。
此外,韶關陸續成立南嶺生态系統與生物多樣研究院(韶關)、粵北生态環境研究院,為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種質資源的收集、保育與開發利用、戰略植物資源南方核心種質庫構建、南嶺生物多樣性與生态環境綜合考察等領域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打造碳達峰、碳中和先行示範區
生态文明建設隻有起點,沒有終點。
站在新的時代風口之上,減污降碳,是讓綠水青山的“顔值”和“價值”持續增值、生态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具體路徑。
韶關市立足廣東省北部生态發展區生态、資源、區位、人文、産業等優勢,積極踐行“雙碳”戰略,主動作為、先行先試,加快創建碳達峰、碳中和先行示範區。
美麗鄉村。謝錦樹 攝
一方面,韶關加快傳統産業轉型升級。以“廠區變園區、産區變城區”為抓手,推動産城融合發展,推動老工業城市、資源型城市轉型升級。另一方面,韶關積極培育發展電子信息制造、生物醫藥與健康、大數據及軟件信息服務三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建成“華南數谷”省級大數據産業園,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樞紐節點落戶韶關,數字經濟迎來發展新機遇。
搶抓碳達峰、碳中和系統性社會變革,韶關正大力發展風電、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異質結光伏組件生産和陸上大風機總裝等千億級新能源産業落地建設,國内加氫能力最大的韶鋼産業園加氫站投入運營……奮力走出一條風光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傳統能源向清潔能源轉變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韶陽樓。譚富堂 攝
為進一步探索碳達峰、碳中和路徑,韶關先後舉辦新能源産業韶關對接大會、制造業高峰論壇、碳達峰碳中和“丹霞論壇”,邀請多位知名院士專家為韶關生态文明建設、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出謀獻策。同時,依托本地資源實際提出以林業碳彙為核心的碳普惠激勵機制,成功建立《廣東省森林保護碳普惠方法學》《廣東省森林經營碳普惠方法學》兩個省級林業碳普惠方法學。截至2021年5月,韶關市林業碳普惠項目開發核證碳減排量達124.36萬噸。
翁源蘭花産業園。
随着生态價值的不斷轉化,綠色低碳正逐步成為韶關鮮明特質和優勢。
【記者】範永敬
【作者】 範永敬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