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吃什麼傳統食物?吃三寶“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的到來,意味着即将進入三伏天此時,天氣炎熱,人體出汗多,消耗大,養生保健一定要注意補充體力,解熱防暑民間在這個時節素有吃三寶——黃鳝、蜜汁藕、綠豆芽的習俗,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小暑吃什麼傳統食物?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吃三寶。“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的到來,意味着即将進入三伏天。此時,天氣炎熱,人體出汗多,消耗大,養生保健一定要注意補充體力,解熱防暑。民間在這個時節素有吃三寶——黃鳝、蜜汁藕、綠豆芽的習俗。
食新(食辛)。過去民間有小暑“食新”的習俗,即在小暑過後嘗新米,農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後,做好飯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後人人吃嘗新酒等。據說“吃新”乃“吃辛”,是小暑節後第一個辛日。城市一般買少量新米與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
黃瓜+煮雞蛋。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别的食物。
吃餃子。伏天民諺有“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荞麥”,“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裡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吃面。伏日吃面習俗至少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這裡的湯餅就是熱湯面。《荊楚歲時記》中說:“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五月是惡月,六月亦沾惡月的邊兒,故也應“辟惡”。伏天還可吃過水面、炒面。所謂炒面是用鍋将面粉炒幹炒熟,然後用水加糖拌着吃,這種吃法漢代已有唐宋時更為普遍,不過那時是先炒熟麥粒,然後再磨面食之。唐代醫學家蘇恭說,炒面可解煩熱,止洩,實大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