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想當年大英雄指的是誰?“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出自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全詞如下:,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遙想當年大英雄指的是誰?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出自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全詞如下: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中的“英雄”指的是孫權。孫權,字仲謀,是三國時期吳國的建立者。
孫權從小跟随自己的父親和哥哥南征北戰,見識廣博。他喜歡讀書,博學多才,同時還有不俗的武藝,可謂文武雙全。此 外,孫權還有一種令人欣賞的品質,即善于聽取别人的意見,從不獨斷專行。
孫權喜歡喝酒,而且有幾次因為喝酒差點誤了大事。孫權建立吳國後,就大設宴席,犒賞三軍,封賞群臣。宴席中,能與群臣同樂,又有美酒佳肴,美人歌舞,孫權特别高興。在宴會将要結束時,孫權走下坐榻,決定與群臣行酒。
能與大王同飲,衆人都很高興。但是當孫權走到都尉虞翻面前時,虞翻卻假裝喝醉了,躺在地上,根本不理會孫權的到來。孫權此時并不知道他是否真的醉了,于是悻悻地回到自己的座 位。可是當孫權回到座位後,虞翻一下子從地上爬起,若無其事地重新坐下。
受到臣子的怠慢,孫權立刻大怒,他拔起寶劍,沖上去就要斬殺虞翻。群臣大驚失色,吓得紛紛躲開。隻有大司農劉基挺身而出,一把抱住了孫權。
劉基一邊抱住孫權,一邊勸說道:“大王不要沖動!在醉酒的時候殺掉身邊的賢能人才,這是不妥的。即使虞翻真的冒犯了大王,天下的人又如何知道?大王勤政愛民,禮賢下士,才能讓人才争相前來,成就了今日的吳國。大王千萬不能因為酒後的一時沖動而壞了自己的好名聲啊!”
孫權此時正在氣頭上,反駁道:“曹操當年能殺孔融,我現在為何不能殺虞翻?”劉基又勸道:“大王糊塗,曹操是奸佞之徒。他亂殺賢臣, 狂妄自大,天下的人都反對他。而您寬厚大度,施行仁政,可與史上的堯舜相比,怎麼能和曹操這種人相提并論呢?”
聽了劉基的話,孫權漸漸冷靜下來,仔細思考後覺得确實有道理,于是他便不再追究虞翻的過錯。然後他又對侍衛說:“從今天開始,以後凡是我酒後說要殺人,你們切莫當真,千萬别錯殺了賢人。”古今英雄無數,辛棄疾首先想到了孫權,足見孫權在辛棄疾心中的地位。當辛棄疾寫這首詞時,南宋正處在抗金北伐的關鍵時期,辛棄疾當然希望能伐金成功,奪回失地。但當時朝廷的冒進政策讓辛棄疾很擔心,上書希望朝廷在戰前做好充分的準備, 這樣才有勝算,可是朝廷并不重視他的谏言。
這時辛棄疾又想到另一個英雄人物——宋武帝劉裕。“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中的“寄奴”就是劉裕的小名。
劉裕不僅骁勇善戰,而且很有謀略,遇事沉着冷靜,善于智取。與當時宋廷采取的冒進做法不同,劉裕在北伐前做了充分的準備。
劉裕北伐時,在黃河北岸與北魏發生了沖突。當時,劉裕隔着河岸看着魏軍便心生一計。他叫人傳令,讓一個将軍帶着七百人到達黃河北岸,沿着北岸擺開一個半圓形的軍陣,中間鼓出, 兩邊靠着河岸,再運送一輛兵車插上羽毛在中間指揮。由于這個陣型像個彎彎的月亮,所以名為“卻月陣”。
魏軍看到這奇怪的陣勢很納悶,但也不敢輕舉妄動。之後劉裕軍中就有人站在戰車上,軍士手持白毛,一聲令下,忽然兩側就出現了兩千多名士兵,同時還出現了一百張大弓。魏軍看到這裡,頓時哈哈大笑,感到根本沒什麼可怕之處。于是,三萬騎兵快速越過河水,向劉裕的軍隊沖來。
這時劉裕的軍隊經過授意,也動了起來,隻見一百張大弓射出的并非尋常箭矢,而是一根根又大又鋒利的長矛。一百張大 弓,每把配有十把長矛,共一千張長矛向着敵人的軍隊狠狠射 去。這些長矛的威力之大遠遠超出魏軍的預料,一把矛就能射殺魏軍三四人。
長矛撲面而來,魏軍的三萬軍馬還沒開打就損失了幾千人。見到如此場面,魏軍吓得轉頭就跑,劉裕乘勝追擊,打得魏軍潰散奔逃。
辛棄疾借孫權和劉裕的故事,表明自己希望像他們一樣金戈鐵馬為國立功。但當朝統治者并沒有采納他的建議,這不禁令壯志難酬的他感慨萬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