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是最美農家詞?
辛棄疾自40多歲被罷職閑居後,就一直在農村生活,期間寫了大量閑适詞,反應鄉村風光的較多,名篇佳作不少,比如有名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鹧鸪天·代人賦》,都是一絕,《鹧鸪天·遊鵝湖,醉書酒家壁》也堪稱别緻,但我以為,最美的農家詞非這首《清平樂·村居》莫屬。
《清平樂·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媪?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
詞以寫人為主,景色隻是輕輕點染,但能讓人感到風景如畫。詞人以一家五口的日常生活來展開農村畫卷,淳樸質實,清風撲面,讀來字字簡淡,卻句句都美。
一,環境之美。詞人并沒有着意去寫,隻在第一句開頭帶了兩句。輕輕一帶,就帶出了一片空清無塵、詩意栖居的理想世界。茅檐小屋,有涓涓細流,有荷花小池,花木缭繞,自然也不會少了蜂蝶魚鳥。而這些可感之處,詞人僅僅通過“茅檐”、“青草”、“溪頭”、“蓮蓬”這四個意象來傳達。你會覺得,擁抱自然的村居,真好。
二,畫面之美。一共八句,六個畫面。上、下阕各三個畫面。六個畫面又分成兩個風景素描和四個人物特寫。開篇寫景的兩句便是兩副風景素描,這兩副風景素描共同構成村落的幽居一角。白發相親的老夫老妻、勤勞鋤豆的大兒子、一雙巧手編織雞籠的二兒子,哪個不是有趣又可愛的身影呢?團寵無疑是小兒子了,你看哪,剝蓮蓬都是妖娆的卧姿。
三,人情之美。一家五口,齊齊整整,和和氣氣,既親密又互不幹擾,多好啊。大人小孩都能找到自己的嗨點,各有各的事忙,又統一于服務一個家庭。老兩口負責秀恩愛,大兒子負責持家,二兒子幫襯着大哥,小兒子放飛自我就行。還有什麼比這更和諧的呢。
辛棄疾不經意間幾乎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古代和諧家庭的樣版。每每讀來,總有一種無比的溫馨充盈内心。如果說陶淵明為我們構畫了一個群居圖譜的世外桃源,辛棄疾則把這種理想細緻到一個個單獨的家庭,使之變得清晰可見,甚至觸手可及。
讀《清平樂·村居》,她不僅僅是一篇絕妙好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