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紮心的7個事實?文:老友手劄 普通心理咨詢師算算時間,在心理行業也已經摸爬滾打有些年頭了,多多少少也接觸了千餘号人基本上每個人想要的都是變好,但實際生活中,他們基本都在做着能帶來自我毀滅的事情而說真的,你身上也有這樣的模式,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心理學紮心的7個事實?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文:老友手劄 普通心理咨詢師
算算時間,在心理行業也已經摸爬滾打有些年頭了,多多少少也接觸了千餘号人。基本上每個人想要的都是變好,但實際生活中,他們基本都在做着能帶來自我毀滅的事情。而說真的,你身上也有這樣的模式。
不如一起來看看吧?
"我看朋友你提到自己最近總是感覺不到生活的意義,那請問,朋友你平時每天會做些什麼呢?"
"做什麼,其實現在每天做的事情都基本上很重複,起床、聽書、上班、工作、下班、睡覺。然後就沒有了。"
"嗯,平時生活中沒有一些放松、娛樂、社交、愛好之類的事情麼?"
"愛好的話,也有,就是跟朋友玩遊戲。不過最近也不怎麼玩兒了,前一段時間沒日沒夜的玩,搞得身體出問題了,然後就停了。"
"那請問這段玩遊戲的時間,大概有多久呢?"
"持續了一個月,上周才結束吧。然後感覺自己特别頹廢,就把之前買的聽書課程打開,開始聽書了。"
"那麼,朋友你的意思是,自己剛結束遊戲,就直接開始了聽書,是麼。"
"嗯,是的。"
"那生活中還會做些什麼呢?就是日常生活之外的。"
"也沒有什麼特别的吧,就隻是想到什麼了,就做什麼。除了上班比較固定,其他的時候主要看心情吧。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想睡覺就立刻上床睡覺、想給朋友打電話,就立刻打電話。"
"嗯,這種生活狀态确實挺自由、挺随心所欲的。那麼請問,上班的時候朋友你的狀态如何呢?"
"上班,怎麼說,還是很難受吧,感覺自己不适合這種固定的生活,還是适合自由點的。"
"你有沒有覺得自己的生活其實被很多東西填滿了呢?"
看了他的故事,你有沒有覺得他的生活被很多東西填滿了呢?
我想可能更多的朋友會覺得"你這個人講的什麼啊,怎麼突然就轉折了呢?說的到底什麼意思?"
還請稍安勿躁,要知道你的耐心是可以點亮世界的。而既然在這裡放出這麼尴尬的轉折,也自然不會無的放矢。
之所以說他的生活被很多東西填滿,主要在于四個關鍵點:
1、 沒日沒夜的玩遊戲玩了一個月;
2、 沒做任何休息,便開始聽書;
3、 我想要做什麼的時候,就立刻去做;
4、 活在比較束縛的狀态裡會很難受。
這四點綜合在一起代表的意思就是:我内心有很多想做的、我的生活中不存在休息、隻要有想做的我就要做、我必須滿足我内心的欲望。
那麼與其說他在過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不如說是,他的生活被欲望填滿,而他成為了被欲望驅使的奴隸,生活本身變成了對欲望的無休止的滿足。
這種狀态會帶來什麼呢?
在故事裡他提到,自己現在"總是感覺不到生活的意義",其實就是這種狀态帶來的負面影響。
在他的生活狀态裡,确實存在着來自于欲望被滿足、想要變成現實、期望也被兌現所帶來的快樂。但對"欲望得到滿足"的無休止追求、活在"持續的對欲望的滿足上",是非常耗費精力的。
當然,人無論做什麼都是需要精力的。而這時候這位朋友滿足了一種欲望,就立刻去滿足另一種,這個滿足了就立刻去滿足别的,一直無休無止的,消耗不斷的增加,慢慢的從能承受變成身心被透支。
之所以停下來不再繼續玩遊戲,就是基于生存本能的一種自我保護,将我們從不斷自我毀滅的邊緣給拉了回來。而它的本意是"你需要休息了",可在我們眼中"那段遊戲的時間确實太放縱,我得好好學點東西了",于是又進入了新的對欲望的滿足上。
上一次的透支還沒有得到補充,就又開始新的消耗。在這種生活模式下,"感覺不到生活的意義"也算是最基本的負面影響了。
如果這種狀态持續,會帶來什麼呢?
記得曾經看過一部電視劇,裡面有一個鏡頭是女孩要給男朋友做飯,但是自己不會就打電話請教父母。母親就教她番茄炒雞蛋。
那會兒母親也正在有事情忙,就說的特别簡潔"先放雞蛋,再放番茄"。而後最終的結果是,雞蛋是帶殼的、番茄也沒有切。菜端到男朋友臉前時,他目瞪口呆的看着她,就像看到了"外星人"一樣。
當然,這個故事确實有些誇張了。
不過結合之前女孩想做什麼就去做、想要什麼都能被滿足的經曆,我覺得這個故事想要告訴我們的是,人不能一直活在欲望的支配之下,這可能讓我們一直沒有任何成長。
記得之前看過一句話說,"毀掉一個人的最好方式,就是讓他忙到沒時間成長"。那反觀故事裡的男孩,他是不是也忙到沒時間成長呢?
我覺得沒有比始終不曾成長更可怕的事情了,因為時間在往前走、社會在往前走、年齡在不斷增長。即便我們不願意,很快我們就需要面對和解決很多複雜問題。而如果自己不具備相應的能力,那失去便是一瞬間的事情,而相應的,生存空間可能越來越小,最終小到連自己的房間都出不去了。
來到人世間走一遭,我想誰都不想在未來遭遇這些,而我想,誰遇到身邊的人過着這樣的生活,心裡都會泛起一句話"這個人這輩子已經毀了"。
但這時候我想你也已經在自己身上、在身邊的人身上看到了類似的"想要,就一定要去滿足"這樣的模式。而現在你也看到了,如果一直活在這種模式中,我們其實是在不斷進行着自我毀滅。
但也請先不要有太多的擔憂,因為從一張白紙開始逐漸成長起來的我們,身上不帶點奇特的色彩也是說不過去的。
在你意識到自己需要一些改變,并且也願意做出一些改變的時候,先不要被未來可能承擔的代價吓到,也請不要否定曾經懵懂的自己。隻要你願意,你具備完全的能力來實現這種改變,隻是也确實,這需要一個過程,也需要一些耐心。
那接着,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改變的過程中,需要一些什麼吧。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那麼我們要做事情,也需要合适的"器"。當然,我想很多朋友都會如此理解。隻是這樣理解并不合适。
原因在于,在這句話裡我們已經是了解背後運作規律、懂得怎麼做才能解決問題、懂得怎麼利用器的"熟練工"。而"熟練工"有了"利器"才能"善事"。
但在現實中,我們往往隻想快點知道與"利器"相對應的、具備可操作性的方式方法,而不想去探尋背後的一些東西。
于是,在我們還沒成為"工"的時候,就開始追求"利器",好像我們的内在邏輯是,隻要有了"利器",我們就能解決問題。
但你不可能讓一個沒有任何學習、培訓的新人去操作價值連城的機械。所以,我們需要的是兩樣東西:工與器。
成為工,才能利用好器。所以請不要隻看黑體、隻看總結、隻看結論。
工成為"工"的重點在于足夠的認知。而在這個問題上便是了解欲望是什麼、欲望對我們的影響、滿足/不滿足欲望會帶來什麼等問題。
而就以我們更想知道"器"這個例子來說,促使我們産生這樣想法的,除了習慣外,便是欲望。
這裡的欲望便是我們想要快速解決眼前困境、快速解決自己問題、實現快速滿足的欲望,于是為了滿足欲望,我們認為"隻要有方法、隻要按照方法去做就可以了"。
最開始案例中的男孩,有什麼想做的就會立刻去做,這是在滿足内心的欲望。而之所以變成這樣,除了單純的欲望對人的驅動,還有欲望得不到滿足時内心的焦躁與不安。就像他說的,上班的時候他并不舒服。
這時候欲望本身對我們的驅動,再加上沒得到滿足帶來的焦躁我們忍受不了産生的動力,就促使他活在"欲望必須被滿足"、"我需要滿足欲望"的狀态裡。
所以你看,滿足帶來了舒适、不滿足帶來了焦躁。
欲望作為本能的一種,往往與生死有緊密的聯系,同時在人生的前些年絕對支配了我們的行為。具體表現就是剛剛的"沒有得到滿足便帶來了焦躁"。
器那麼從上面的了解中,不知道你看到了哪些你覺得重要的東西呢?
可能有反思自己是否可以稱得上"工"、可能有明白欲望本身對我們的重要性、可能有不知道怎麼應對"欲望沒被滿足"所産生的焦躁。
沒錯,欲望本身是沒有好壞的。但在我們逐漸融入社會後,就不能單憑欲望控制我們。我們需要成長到與欲望平起平坐,甚至稍微超越一點欲望。這樣才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決定我今天做什麼、怎麼做,而不是我今天想做什麼、一定要按照我的想法做。
畢竟,生活不會在意我們怎麼想的,它唯一在意的是,我們是否符合它提出的要求、是否按照它制定的規則來解決事情。而這兩者都是比較客觀的。
所以,把自己從欲望中解救出來,其實是更高級的滿足欲望,因為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活的更好。
那麼基于欲望對我們的影響,也就是滿足後獲得快樂,不滿足獲得焦躁,我們需要延伸出來的方向也就簡單了。
1、 尋找快樂,替代"滿足後的快樂";
2、 應對、消化沒有得到滿足所産生的焦躁。
那麼具體來說就可以是:
1、 找到喘息的空間,如一開始故事裡的男孩,需要"停下來",不再去滿足自己的欲望,而是選擇休息;
2、 看到自己當前需要做什麼,然後去做,比如看到自己已經太透支了,需要休息,接着就休息;
3、 焦躁的産生,是為了讓我們繼續回到之前的模式中,那麼我們自然不能回去,所以要做的便是調節自己的焦躁;
4、 看到自己每天的收獲(不要局限于錢),從收獲中獲得快樂、看到自己每天的進步(任何進步),從進步中獲得快樂;
5、 規劃自己的人生,按照規劃來決定做些什麼;
6、 制定合适的、能夠實現的目标,并且一定要去實現它。
當然,需要特别說明的是,我們不可能不滿足自己的欲望,而是适度的增加基于客觀需要的行為,并且使自己在面對欲望的時候,有能力做出選擇。
這時候,人生的決定權才在我們自己的手裡,而不是欲望的手裡,你覺得呢?
感謝你的閱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