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集雙高速公路東豐至雙遼吉林段項目建成通車(以下簡稱東雙高速公路),實現了與國家高速公路網中鶴大、吉草、營東、伊開、京哈、大廣、長深等7條高速公路,與102、201、202、203及303等5條國省幹道的全方位互聯互通,完善了國家高速公路網、東北區域骨架公路網的多層次布局、立體化銜接,有力促進了吉林省南部地區高速公路高水平成網,進一步提升了公路路網現代化水平。
據悉,東豐至雙遼高速公路是國家和吉林省高速公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起點位于遼源市東豐縣北側,經遼源市、四平市、梨樹縣,終點位于雙遼市協力村,與大廣高速、雙嫩高速相接,路線全長184.97公裡,項目概算投資130.02億元。2017年4月開工,按四車道高速公路标準建設,設計速度120公裡/小時。設特大橋1027米/1座,大橋11418米/39座,中小橋1544米/28座,涵洞209道,隧道1座965米,互通立交16處,分離立交24處,通道145處,天橋58座,設收費站10處,服務區4處,停車區3處。
東雙項目建成通車,是省交通運輸廳在加快推進高質量交通強省建設上取得的新成績,為實施“三個五”戰略、中東西“三大闆塊”建設和“一主、六雙”産業空間布局,推動吉林省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提供了強有力的交通保障。
東雙項目建設過程中,使用地産鋼材23萬噸、水泥140萬噸,石材1200萬立方米,運輸車輛52300台次,提供就業崗位20900人次,創造稅收9.5億元。
精準發力,打造品質工程
東雙項目樹牢匠心意識、品質意識,通過系統謀劃、示範引領和嚴抓實管,努力打造“一路一品”、建成品質工程。一是系統謀劃創建品質工程。制定創建一流工程實施方案,開展質量提升年、質量深化年活動,組織召開經驗交流、現場觀摩交流25次,開展達标創建行動5次,形成了具有東雙特色的品質工程創建路徑及工作成果。二是嚴把源頭提升質量品位。嚴把房建、交安等附屬材料進場管理,實行供應廠家資質和業績雙重審查制度,嚴格專項材料的圖紙、檢測報告、進場材料“三個一緻”管理,有效提升了工程整體質量和品位。三是實施标準化規範化管理。嚴格按照《吉林省高速公路施工準化管理指南》要求,進一步規範各分項工程工藝及規程,嚴格執行首件樣品認可制,實施施工全過程動态管控,切實提升實體工程質量、遏制質量安全通病。四是推行工廠化、集中化、專業化生産。建立鋼筋加工廠、拌合站等大型場站,并實行工廠化管理、流水作業。完善梁場、小件預制場自動噴淋養生系統,采用智能壓漿設備、真空循環壓漿工藝提高壓漿質量。采用“福格勒攤鋪機 寶馬壓路機 可視化指揮調度平台”配置,整體提升了路面施工質量。五是堅持精細化管理。對“五線一面”(标線、聲屏障、護欄、路緣石、波形梁、防眩闆和路面)明确施工技術參數和質檢标準;對易出現沉降跳車的段落進行補強;對護欄底座外側“雙眼皮”、混凝土除冰鹽腐蝕等常見問題使用專用設備和先進方法積極解決。六是加大質量管控力度。廣泛運用無人機、網絡攝像頭、可視化指揮平台、微柏管理系統等信息化手段,通過手機APP對施工現場進行全天候監管,對質量問題實行零容忍,全線累計下發紅牌8張、黃牌37張、白牌107張。七是着重進行綠色公路專項提升。累計保護原生樹木4000多棵原生樹木、黑土資源320萬立方米;栽植适合當地樹種21184棵,成活率達到了95%以上;打造景觀帶20餘處,完成取土場等複墾13處,為促進環境保護及綠色公路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八是開展項目專項技術攻關。開展東北地區“冬季高寒”和“春夏季多風”氣候條件對防眩闆整體質量影響專題調研,研制出适應嚴寒地區的“特殊耐候膠”。聯合有關單位研發出防護等級為SB級的新型橋梁中墩防護體,進行全國首例公路橋墩防護體實車足尺碰撞驗證試驗,填補橋墩防護專項研究的空白。引入新型毛細導水土工材料從根本上消除路基中聚冰的形成,避免路基凍害的發生,研究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九是強化對接,提升服務能力。建立提前介入對接機制,邀請管養單位進行十餘次現場交流和對接,力争做到不留死角、不留問題和遺憾。
據吉林省高等級公路建設局東平項目指揮部指揮長孫鵬程介紹,東雙高速公路的開通,使東豐至雙遼的通行時間由4個半小時縮短至2個小時以内。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王濤 航拍 羅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