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新墳第一年上墳該怎麼說

新墳第一年上墳該怎麼說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4-03 10:34:56

古人有古人的智慧,在那個沒有科學儀器的年代,人們過着男耕女織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為了方便大家的生活以及耕種糧食,制作了二十四節氣歌,來方便大家的農業耕種,在靠天吃飯的古代,簡直就像天氣預報一樣重要,指揮着老百姓的耕種和豐收,古人說“立夏乾艮風,遍地起新墳”,你知道是說啥嗎?

立夏的節氣

春去夏來,時間一直都是向前走的,在送别春天的時候,大家也迎來了更加溫暖的夏天,立夏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在這個季節裡,随着日照的加強,光合作用的增多,農作物開啟了快速成長的模式

新墳第一年上墳該怎麼說(立夏乾艮風遍地起新墳)1

古人說“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也就是說北鬥七星的鬥柄指向東南方向時,花開富貴,一切都開始進入了快車道,在陽光和雨水的滋潤下,一切都會向着美好的方向前進,各物種也都開始了旺盛的生長。

《禮記》裡說“蝼蝈鳴,蚯蚓生,王瓜生,苦菜秀”,在這個時節裡,田地間也是聒噪不斷,各種蟲子和蔬菜,都在田地裡生長迅速,一片欣欣向榮的場景,然而這是年景好的時候,有好就有壞嘛!在年景壞的時候,那是相當悲慘的,怎麼才算年景壞呢?

新墳第一年上墳該怎麼說(立夏乾艮風遍地起新墳)2

乾艮風

夏季的時候,之所以多雨,是因為時常刮的都是東南的季風,将海洋上那些水汽吹過來了,遇着冷空氣而結成水珠,最後才返回到大地,形成了一輪又一輪的降雨,在天氣炎熱的時候,滋潤着土地和地裡面的糧食,大家才能在秋季豐收。

新墳第一年上墳該怎麼說(立夏乾艮風遍地起新墳)3

但是如果刮起了乾艮風,似乎田地裡的農作物,就不會茁壯地成長了,《易經》裡說“乾為天也”,在方位裡表示西北方位,而“艮”是代表着山,在方位裡指的是東北方位,也就是說在立夏這個本該刮東南風的季節,突然刮起了西北風或者是東北風,對于糧食生産和農作物生長,是非常不利的。

我們國家的西北和東北,往北都是特别寒冷的西伯利亞,如果說那些極冷地區的風吹來,又沒有任何的水汽,在本該需要水汽滋潤的夏季,來到了農業生産地的上空,不僅會将原本來自東南的水汽吹走,還會帶來幹旱和寒冷,這時候,就會讓那些本該茁壯成長的農作物無法很好的生長,等到了秋天的時候,糧食就不會有豐收的場景了。

新墳第一年上墳該怎麼說(立夏乾艮風遍地起新墳)4

遍地起新墳

從古至今的社會,大家都是“民以食為天”,沒有糧食的日子肯定是會餓肚子的,而且古代人種糧食,大多數地方都是靠天吃飯的,沒有那麼好的水利灌溉,因此在天氣不好的年景,就會造成很多地方的糧食欠豐收,古代的時候糧食欠豐收,不像現在可以到全世界去采購糧食,輕一點餓肚子,重一點,就是會餓死人的。

新墳第一年上墳該怎麼說(立夏乾艮風遍地起新墳)5

明朝的末年,史書上流傳着明朝那時候是小冰河時期的說法,也就是說常年的氣溫都不是很利于農作物生長,因此才會有那麼多的流民,沒有糧食吃就會動亂,所以李自成才會被打的隻剩了十八個兄弟逃到秦嶺以後,還能在三年内重整幾十萬軍隊,就是因為吃不飽飯的人太多了,如果不餓死人的話,是沒有人願意冒着殺頭的風險去造反的。

新墳第一年上墳該怎麼說(立夏乾艮風遍地起新墳)6

作為糧食生長最好的季節,如果沒有足夠的雨水來滋潤農作物,到了秋天的時候,一定會糧食欠豐收的,即使一天隻吃兩頓飯,估計也很難支撐到來年的秋收,這時候也就隻剩兩條路可以選了,要不逃荒出去要飯,要不就是把周邊能吃的東西都吃完了以後,隻能等着救濟或者餓死了。

結語

古代先民在種植糧食的時候,基本上都是靠天吃飯的,人們看着節氣歌來制定自己的農業生産計劃,該勞動時勞動,該休息時休息,雖然日子比較清貧,但是生活也算歡快,人生的歲月,有時候隻是需要稍微的滿足就好。

但是不論時代如何的變化,糧食都是安民的根本,如果說沒有足夠吃的糧食,老百姓是不會安穩地生活的,手有餘糧心不慌,這是一個永遠都不會變化的道理,古人就明白,因為經曆過餓肚子的事情,現在人也應該清楚,因為糧食确實是生活的根本需求。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