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我們經常會被厭惡的工作弄得心力交瘁;被家裡的孩子弄得焦頭爛額;渴望有所成就又不敢冒險……心裡想努力,卻遲遲不想行動,最後隻能通過打遊戲、刷短視頻來緩解這種焦慮。
但是,一旦脫離電子産品後,那種煩躁、焦慮還是依然存在。然後又會不斷自責,但依然不行動,最後就會在如此反複中一直焦慮着,卻一直得不到任何改觀。
時間一長,人的情緒就會特别低落,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這個時候如果改變,去做真正的自己呢?
最近剛讀到的這本《活出你自己》這本書,給我了很大的啟發,它上面的建議非常有可行性,而且操作起來也很簡單。
這本書是基于正念、接納承諾療法和積極心理學,運用DNA-V模型來幫助我們,讓我們實現通過自己的思考、感受和行動來優化自己。不僅能幫助我們解決目前遇到的問題,還能讓我們靈活運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進而迎接更高的挑戰,做一個優秀的自己。
這裡的DNA-V模型具體指的是:探索者、觀察者、建議者。我舉個例子來解釋一下:
比如,你經常一到公司就會莫名焦慮,這個時候啟動DNA-V模型具體的流程大概是這樣的:
第一步:啟動觀察者
觀察一下,當焦慮發生時你的身體會哪些變化或感受:比如恐懼、崩潰、心跳加快、出汗或發抖、臉紅、緊張、沒力氣想睡覺……
第二步:啟動建議者
這個時候你可能會想些什麼?
今天要見客戶怕搞砸、剛才領導找談話我可能說錯話了、這個項目快到截止日期了,可我還沒有一點頭緒、自己身體會不會哪裡有病、什麼事情都給我一人做,我要瘋了……
第三步:啟動探索者
這個時候,你可能會做什麼?
和領導申請個同事一起做見客戶、主動找領導解釋剛才自己可能說錯話了、向有經驗的前輩請教該如何開展、周末去體檢下身體、和領導說明下理由請他把工作分點給别人……
當然,你心裡的另一個聲音可能會告訴自己:
同事自己也很忙不一定有空陪我去見客戶、老闆估計根本沒時間聽我解釋、有經驗的前輩很可能不想真心分享、周末還要加班應該沒時間去體檢、大家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領導才不會給我安排掉部分工作呢……
這個時候你不要去回避這樣擔憂,而是試着帶着這些焦慮和否定去行動起來。
如果一開始很難的話,可以嘗試做這個練習:
我願意為了改變目前的現在而感受痛苦嗎?換句話說,就是我去按“探索者”去行動了,如果出現了自己認為會被否定的結果,我能不能接受?
如果能接受,你就立馬行動起來。
如果不能接受,感覺自己很痛苦,那就不管它,讓事情順其自然發生,等新的結果來臨時再應對。這樣焦慮就會不知不覺地消失了 。
但焦慮消失後,人反而會積極起來,也更願意做一些嘗試了。說白了就是遇到負面情緒和困難時,不要去排斥,而是要試着去接納它,但同時繼續做該做的事情,做真實的章節,反而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這是我從《活出你自己》中的DNA-V模型總結出來的一些觀點和看法。其實,它這裡面還有好多具體的實操和經驗值得我們認真去學習。比如:
這裡面每一項都有貼近生活的案例和具體的解決辦法,大家可以翻到具體的章節慢慢學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