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茶帝,邀請專業人士為茶友答疑解惑。我們的原則是:不忽悠,不賣弄,不惡意攻擊,不刻意美化,隻是客觀、中立地回答您的問題。即使是一些沒有标準答案的問題,我們也會盡量做到客觀。
前些日子,茶友“維清”向懂茶帝提問:“這把紅色的紫砂壺是我幾年前在網上買的。但朋友看了說這壺的泥料不是紫砂,是别的地方的紅泥燒制的。我聽敲擊聲像敲玻璃一樣很清脆。由于室内光線太暗,隻能室外拍攝,煩請老師看看。另外之前曾聽人說紫砂壺忌諱用球孔,這點我不理解。想問問老師有沒有這個說法?”
▲茶友“維清”的紫砂壺
看樣子茶友關于這把壺的問題可不少,小懂趕緊請教了國家級工藝美術師徐建軍老師。徐老師看了這把壺後說:“這把壺是紅泥燒制的,但紅泥裡面摻了一定比例的朱泥。這把壺總體來說還是很不錯的。球孔是為了出水好,這是老式款,咀的根部小,他打的獨孔然裝上球孔,一般都是網孔。
小懂看完老師的解釋後,對于這把壺的泥料産生了興趣,老師說這把壺是紅泥裡面摻了朱泥,可是朱泥不就是屬于紅泥嗎?小懂向老師進一步求證後得到了答案,原來這把壺裡的紅泥是指普通紅泥,而普通紅泥和朱泥都是屬于紅泥的分類。
這麼說會不會有些淩亂?沒事,下面小懂就來和大家分享關于紫砂壺泥料的知識,看看紫砂泥料到底有哪些分類。先來看看小懂給大家制作的樹狀圖:
▲紫砂泥料分類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出,紫砂泥料分為紫泥、紅泥、綠泥和段泥四個大類。也許大家經常看到有分為紫泥、紅泥、段泥或紫泥、紅泥、綠泥三大類的分法,這其實是因為紫砂壺泥料的分類,目前還沒有官方系統的說法。小懂的這個分類方法,是目前紫砂業内較為普遍認同的觀點。
那接下來,小懂就為大家具體介紹各種泥料,看看它們在燒制的前後各有何特征:
紫泥普通紫泥:一般指拼紫,是紫泥礦料添加少量的氧化錳煉制而成。
清水泥:一般為紫褐色緻密塊狀,有雲母碎片,礦料上帶淡綠色斑點、斑紋狀。燒制後一般指單一礦料僅加石黃等練成的紫泥,呈紫棕紅色,高溫呈紫黑、暗青色。
▲紫泥石瓢壺
底槽青:因通常處于紫泥泥層底部,因此得名。礦料一般呈紫褐色緻密塊狀,有青綠色豆斑狀(俗稱“雞眼”或“貓眼”)。燒制後呈紫紅色。
天青泥:号稱泥中極品,非常稀少。天青泥是原礦為天青色,而不是燒制後為天青色。
紅泥普通紅泥:分大紅泥和小紅泥之分,原礦呈淺黃色、青黃色的緻密塊狀。燒制後紅色透黃,高溫呈暗紅色。
紅皮龍泥:原礦呈淺暗紅色緻密塊狀,一般産于黃龍山淺表碎石層中,也稱野山紅泥。燒制後呈紅色、暗紅色。
▲紅皮龍泥柿圓壺
降坡泥:因修建陶都路時,在青龍山與黃龍山交界處降坡工程中産出而得名。原礦含段泥、紅泥、紫泥等諸多共生礦。燒制後紅中泛黃、黃裡透金。
朱泥:礦料呈黃色緻密塊狀或團塊狀,質地均勻細膩。燒制後呈朱砂色、朱砂紫、海棠紅等,熟泥收縮變形較大,非常細膩,适宜做小品。
大紅袍:原礦含氧化鐵,在煉泥過程加入天然鐵紅粉提升紅色。燒制後為大紅色,經過泡養後色澤豔紅。
段泥
▲段泥石瓢壺
段泥:也稱作團泥。段泥一般為共生礦,有綠泥與紫泥共生礦、綠泥與紅泥共生礦。燒制後有米黃色、棕黃色、赭灰色、褐紫色等。一些古銅、棕黃、冷金黃等色的壺都是段泥燒制的。
綠泥墨綠泥:礦料呈墨綠色,所以稱為“墨綠泥”。燒制後呈青綠色。
▲墨綠泥神燈壺
芝麻綠泥:原礦為青綠色緻密塊狀。燒制後胎質中含黑砂質點較多,所以叫“芝麻綠泥”。還有白麻子泥、紅麻子泥等。
本山綠泥:一般指黃龍山優質綠泥,原礦呈淡綠色緻密塊狀。燒制後呈淺黃、米黃色,高溫燒制泛青綠色。
其實除了用純料的紫砂泥燒制紫砂壺,為了豐富紫砂壺的外觀色澤,紫砂壺的燒制也會将多種泥料按比例混合,或在泥料中加入适量金屬氧化物着色劑。茶友的這把壺,便是為了滿足工藝需要而用混合泥料燒制的。
(懂茶帝,邀請專業人士為您答疑,可添加懂茶帝公衆号,随時随地提問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