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在甯波東郊街道海悅社區的“巧手少女”黃子隽手下,一個用廢紙做成的“犀牛”誕生了。滿滿一桌活靈活現、憨态可掬的小動物,都是用單面使用過的廢紙做成的。
“沒有用過的一面,我會寫上‘有了它們,我們的地球家園才完整’一類的标語口号,”黃子隽向記者介紹道,“是為了宣傳我的環保理念,要愛護小動物、野生動物、瀕危動物。”除了紙藝作品,記者還在她家看到了許許多多新奇的“變廢為寶”的工藝品:買水果送的塑料籃子變成花盆,過年的紅包疊成了56個民族服飾,而吃剩下的貝殼洗幹淨後,變成一幅貝殼畫。
黃子隽的“作品”
還是學生的黃子隽對垃圾分類頗有心得,“所謂的垃圾,隻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她拿起了身邊一盆長得郁郁蔥蔥的胡蘿蔔葉子說道,“這盆胡蘿蔔我養了一個月,你看,長出葉子了!隻要我們花心思、用創意、肯動手,就能賦予“垃圾”新的生命。”帶着這樣的理念,黃子隽從小學2年級開始,到現在已經做了3年的“變廢為寶”創意手工。
黃子隽正在為廢棄的酒缸上色
一筆一畫,她在廢棄的酒缸上畫出了滿天星空;一粘一折,在她的巧手下,廢棄的包裝紙和路邊掉落的枯樹枝就成了一件裝飾品。黃子隽的媽媽也頗為女兒感到自豪,經常會把她的工藝作品上傳到朋友圈“曬曬”,引來大家紛紛點贊,更有不少學生和學生家長們向黃子隽讨教。
據了解,黃子隽媽媽是教師,父親就職環境設計院,一家三口常常會針對“垃圾”這一話題展開讨論,平日一有時間更是積極參加到社區的垃圾分類中,是社區裡遠近聞名的家庭志願者。
記者 邊城雨 通訊員 蔡依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