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地方素有“川西咽喉”、“西藏門戶”、“民族走廊”之稱,全市共居住着39個少數民族,這就是四川雅安。
在雅安,上萬人以上的民族有彜族、藏族,上百人的民族有羌族、回族、土家族、蒙古族、苗族等10餘個,少數民族總人口近8萬人,占全市總人口5.2%左右,民族地區幅員面積占全市幅員面積的30.9%。
少數民族人口相對集中分布在石棉、漢源縣、荥經、寶興縣四個享受少數民族待遇縣,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和豐富多樣的民俗活動,為雅安這座美麗的城市增添了不一樣的民族風情,讓我們一起走進多彩的民族……
圖源:孟先生
爾蘇藏族
er su zang zu
爾蘇藏族是整個藏族中的一個支系,講爾蘇語。石棉、漢源分布着不少爾蘇藏族,石棉江壩村是爾蘇藏族集聚地,具有濃厚的爾蘇藏族文化,他們操東部方言又稱爾蘇方言,自稱“爾蘇”或魯蘇。
圖源:孟先生
居住在雅安的爾蘇藏族還擁有市級非遺項目的爾蘇藏族刺繡,刺繡以抽象的幾何紋路勾勒爾蘇藏族傳統聖物,多寓意生活吉祥美好,營造大氣磅礴之勢。
文化
1.服飾,爾蘇人着上裝三件,下裝為褲邊上“香花”的大腳褲,服飾大多采用紅、綠、藍、黑等顔色。
2.頭飾,特色為男女老少都戴頭帕,年輕人戴白色頭帕,老年人戴黑頭帕。
3.建築,當地的民居的建築多數主要以壘石築屋,石砌的碉樓建築連片分布。
4.文字,爾蘇藏族沒有成熟的文字。族中有少數藏傳佛教的傳播人使用古藏文,還有極少數的原始宗教傳人使用薩巴文字。
圖源:盛曉波
節日
還山雞節,是爾蘇藏族的傳統節日,“還山雞節”爾蘇名"拉幹比",意思是報答神的賜予,時間在農曆八月初九至十二日之間,四年一循環。在節日裡,爾蘇人歡慶豐收的同時,歡慶新年。“還山雞節”是中華民族大家庭及其支系中唯一一個秋天過年的習俗,2007年已被列入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圖源:孟先生
嘉絨藏族
jia rong zang zu
當今的嘉絨藏族,是藏族的四大支系之一,自古生活在溫暖河谷中,從事農耕,牦牛是他們主要的農耕工具之一,深受藏民的崇敬;寶興硗碛藏族鄉是嘉絨藏族聚集區,講嘉絨語,以農業生産為主,被藏區稱為“絨巴”(農區人)。嘉絨地區解放前的地方土官常說自己的祖先來自西藏,我市寶興縣境的穆坪土司有着源于西藏的族譜記載。
圖源:孟先生
文化
1.服飾:由于嘉絨藏族主要從事農耕,他們的服裝和其他藏族有着很大的區别,裝束上更講求實用性,嘉絨藏族的服飾多用毛料、氆氇、呢子等制作,上衣外套分大領和小領,也有長裝和短裝。外套的衣領、袖口等處鑲有水獺皮、豹皮等,領口、袖口均用金絲緞鑲邊,頗具代表性。
2.頭飾:嘉絨女性頭戴“巴惹”(即頭帕)、四周繡有彩色絲邊圖案。姑娘的頭帕均有花繡,邊角垂吊有花穗、梳發辮,中年以上婦女一般不繡花,和其他藏區婦女雍容華貴的服飾相比,她們的首飾明顯少了許多;男人頭戴金氈帽、狐皮帽或博士帽。
3.建築:民居建築主要為石木結構,藏式建築群多,房體整體不高。
圖源:鄭素瓊
節日
“上九節”是寶興縣境内的硗碛鄉的嘉絨藏族極具本民族濃郁特色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曆正月初九,藏族同胞身着節日的盛裝彙集在一起以燈會、舞獅、舞龍、天鵝抱蛋、原生态多聲部民歌等各種表演活動,迎接萬物萌生,慶賀去年豐收,祝願新年吉祥。節日裡,除了能品味獨特的藏餐、酥油茶等,還可以和當地藏族同胞一起跳“硗碛鍋莊”舞蹈。
木雅藏族
mu ya zang zu
木雅,舊譯“弭藥”,它既是一個古老部落的稱謂,又是一個地域名稱。傳說木雅藏族是古代黨項羌的後裔,但當地族人普遍認為木雅藏族與青藏高原的藏族同出一源,具有更多的康巴血統。石棉蟹螺鄉是我市木雅藏族聚集區,小有名氣的是蟹螺堡子、猛種堡子、木耳堡子、俄足堡子。
文化
1.服飾:木耳堡子中木雅婦女的服裝是用自織的粗氆氇縫制的百皺裙(現年老的人還穿用),其外套用帶毛羊皮做過膝坎肩。男子傳統衣裝着青或黑色衣褲,個别着青色長衫,加羊皮褂或用牦牛手工編織的“咪瓜”。
2.飾品:頭纏白或黑色頭帕,腰帶藏刀或“編褲刀”。
3.建築:木耳堡子的建築以石木建築為主,所有房屋建築均分為三層,底層關牲畜,二樓住人,頂層放糧食和供神。每戶人家都有神龛和火塘,火塘在堂屋中心,中間立有三個彎形的手裝石頭就構成了“鍋莊”。
4.語言:木耳堡子木雅藏族最大的特點是在語言上,講稱之為“絨格”的木雅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羌語系,隻有語言沒有文字,被稱之為藏語言中的“活化石”。
節日
“曬佛節”,是雅安石棉縣蟹螺鄉木雅藏族曆史悠久的傳統節日。每年的農曆冬月十五是曬佛的日子,木雅藏族都會身着盛裝、燒起柏香、吹着海螺、吹響長号,帶上自己的虔誠共聚猛種堡子共慶“曬佛節”,不僅為了感恩過去一年的富足生活,同時也為新的一年祈福。族人視兩幅大唐卡為神物來供奉,崇拜程度不壓于對佛的虔誠。
彜 族
yi zu
彜族是中國第六大少數民族,民族語言為彜語,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區)的高原與沿海丘陵之間。彜族是雅安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石棉、漢源、荥經都生活着很多彜族同胞。
圖源:孟先生
文化
1.服飾:男女皆穿右衽大襟衣,披擦爾瓦、披氈,婦女多穿百褶裙,裹綁腿,平時跣足,冬天穿麻鞋。
2.飾品:婦女戴頭帕,生育後,可戴帽或纏帕,喜佩耳飾、手飾,戴銀領牌。傳統衣料以自織自染的毛麻織品為主,色彩為黑、紅、黃三色。
3.建築:當地民居多為"瓦闆房",建築材料較簡陋,大部分是山草、竹、木、砂土、塊石等,用磚瓦甚少。
4.語言:彜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彜語支,有北部、東部等6種方言,其中包括5個次方言,25個土語。北部方言分布在四川和雲南甯蒗等縣。
圖源:孟先生
節日
火把節,是彜族特有的傳統佳節,自漢唐起已沿襲一千多年。每年農曆六月十六至三十之間,石棉、漢源、荥經縣多地的彜族同胞都會歡度彜族傳統節日——“火把節”。
火把節一般要過三天,節日時,人人身着盛裝,舉行表演唱歌、摔跤、鬥牛、鬥羊、舞蹈等文化活動,并以村寨為單位殺牛宰羊,村民分食牛、羊肉。每戶人殺純黃、純白小雞一隻,備酒和水煮荞馍祭祖。夜晚,老人們聚在一起飲酒聊天,青少年則“都戈”(打着火把在莊稼地裡轉遊、叫唱),殺蟲滅災,祝願吉祥豐收。
講了這麼多少數民族風俗和節日,是不是很心動啊?雅安除了熱情好客的少數民族同胞、獨特的民族風情、精彩的民俗活動、豐盛的特色美食等,還有23℃的清涼夏天,以及優美的自然風光。相信這些一定會讓你留念往返,快來雅安一起開啟難忘的民族風情之旅,感受清涼暢快“森”呼吸。
部分圖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編輯:雅安市旅遊發展服務中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