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黃簡講書法五級課程5

黃簡講書法五級課程5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6 14:36:50

黃簡講書法三級課程07——節的作用1

一 筋和節的關系

筋節骨肉皮血,是組成書法意像的六個要素。筋已經講過了,我用紅色(白色)表示。接下來要講講節的作用。

黃簡講書法五級課程5(黃簡講書法三級課程07)1

筋是筆鋒走過的道路,節是什麼呢?簡單地用一句話來說,節是調鋒的結果。

如果筆鋒在行走中沒有任何調整,那就是直線。好像汽車在運動時沒有扭過方向盤,這是走直路。但深入想一想,不對,開過車的都知道,走直路還是有微小的調整的。

在書法中,寫直線要保持中鋒,筆毛才會順。所以,為了保持中鋒運筆,手腕還是要時時動一動,防止尖鋒脫離中線。

如果用筆走彎路,寫弧線,這就有轉彎問題,轉彎就是調整方向。書寫中筆心逐漸改變方向會産生光滑的弧線,我們現在都知道,那是用了暗節點。

黃簡講書法五級課程5(黃簡講書法三級課程07)2

如果突然改變方向,就會産生折線,所謂折線,就是有角,這是明節點。明節點比暗節點複雜得多,有方形、有圓形、有尖型,以前都介紹過。一級課程40課開始用了好幾堂課講節點。

簡言之:

· 筋是筆鋒之運行,節是筆鋒之調整。

· 筋是大圈取勢,節是小圈用筆。

· 筆鋒運行必有調整,調整是保證運行順暢。

不管你寫直線還是弧線,調整筆鋒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有筋就一定有節,筋節是相輔相成的。

以前我教大家寫"永"字,先寫中線,

黃簡講書法五級課程5(黃簡講書法三級課程07)3

它表現出筆鋒的運行路線,就是筋;也表現出調鋒的位置,就是節,所以這圖其實是筋節圖。

不過,暗節點在這圖上沒有表現出來,如中間的豎筆是"努",應該有換手腕的暗節點,長掠也動了手腕,所以是弧線。

如果明暗節點都要标出來,還得加上這兩點。不過暗節點外表上是平滑的,筋節圖通常不标示。

二 換筆心産生節

二,換筆心産生節。筆鋒是由許多毫毛聚集起來的,會散,會絞起來,所謂調整,就是根據毛筆的特性做出一些動作,避免筆鋒産生問題,影響運筆。這種調整動作,當然會在紙上留下痕迹,這就是節。

黃簡講書法五級課程5(黃簡講書法三級課程07)4

普通人隻看見毛筆的外形,不懂筆心為帥,會用筆的都知道,真正起作用的是筆心,所謂調整,根本上就是調整筆心。

從理論上說,筆心有四種狀态:第一種是垂直,也就是五号位,正鋒。五号位是用筆的中心位置,正鋒就是八面對稱。

第二種是傾斜,第三種是彎曲,當你在筆心傾斜或彎曲時運動,那隻有左右對稱,前後不對稱了。

第四種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到過,當你換筆心時用力過大,壓得太重,筆心會出現彎折的情況,這會傷害毫毛。以前有人稱之為"跪折",好像人下跪一樣。當作一種技法,這我很不贊成,我認為用筆要避免彎折。

所以筆心四種情況,彎折是不用的,傾斜這一種隻是理論上存在,因為筆心是軟的,筆心傾斜在實際書寫時稍微一用力就會彎曲。所以隻有垂直和彎曲這兩種是主要的。無論是垂直變成彎曲,還是彎曲變成垂直,隻要筆心狀态一改變,都會産生節點。

筆心狀态的改變,古代稱為"換筆心"。大緻就是三種情況:一是筆心從垂直換到彎曲。二是從彎曲回複垂直。三是從某個方向的彎曲,換到另一個方向的彎曲。"換筆心"就是換方向,這三種情況或是手腕向左換成向右,或是向右換成向左,筆心方向變了,筆鋒運行的方向就跟着換過來了。

黃簡講書法五級課程5(黃簡講書法三級課程07)5

那筆心狀态怎麼會變換呢?當然是因為你手腕在動。

黃簡講書法五級課程5(黃簡講書法三級課程07)6

晚清書法家徐謙這樣說過:"換筆者,筆行内轉忽然換力之方面也。(他說筆鋒運行時,内部用力轉了一個面,這就叫換筆。)凡筆之外形改變方向者,曰轉,曰折;(從筆的外形可以看到方向的改變,或者是轉,或者是折。)其外形未變方向而内力已變方面者,則謂之換。(這是說在某一時刻,看外形方向沒有改變,實際上内部用力方向已經轉換,這就叫做'換'。)"我們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内部改換用力的方向,主要是使筆心扭過來,這個時刻,這一點就是節點。徐謙他是感到了"換筆"的道理,但他沒有指出"筆心",隻說"内部",這就比較難懂了。

簡言之:

· 筆心是由手腕控制的。

· 手腕一動,筆心的方向或狀态必有變化。

· 筆心變化就會在紙面上産生一個節點。

所以筆心調節隻要一個動作,用腕。這就是古人所說"換筆心"的意義。

三 節對筋的作用

三,節對筋的作用,也就是小圈對大圈的影響。

3.1連接

先說簡單的,連接,這個大家很熟悉了。單一筆勢要組成複合筆勢,就要用到節點。

黃簡講書法五級課程5(黃簡講書法三級課程07)7

如一個橫一個豎組成曲尺勢,畫出筋節圖來就是這樣的。橫豎的頭尾放在一起,用一個節點連接。這個節點通常是兩圈,撥镫法寫成的。

黃簡講書法五級課程5(黃簡講書法三級課程07)8

學過"永"字八法的都很熟悉。複合筆勢的組成,筋的加長,就要用到節點。

如果橫豎組成十字勢,交叉放置。

黃簡講書法五級課程5(黃簡講書法三級課程07)9

那就會産生兩個節點,筋節圖是這樣的。剛才是實連,這種是虛連,中間是飛度的。剛才撥镫法那兩圈節點,現在分開了,一圈是橫筆的收,第二圈是豎筆的起,用這方法來聯系橫豎的筋,組成十字勢。

十字勢是向上移位,也可以水平移位。

黃簡講書法五級課程5(黃簡講書法三級課程07)10

那就産生了一個丁字形的奮筆勢,兩個節點。可見大圈移位其實是節點的移動,是大幅度搖腕引起的。

如果你不喜歡多轉圈,以前我還介紹過一個尖接,尖接也是組合筆勢的方法,完全不用轉圈,隻要換面就可以。"永"字八法原則是"筆筆斷而後起",尖接也是一種斷。但這個斷是斷中有連。

黃簡講書法五級課程5(黃簡講書法三級課程07)11

人家看起來橫豎還是連的,前人稱為"意連"。

換面的方法,比較常見的還有6-9-8三面換,其實和尖接方法是一樣的。

黃簡講書法五級課程5(黃簡講書法三級課程07)12

顔真卿《告身帖》這個"國"字的右上角,你可以看到一橫寫過來慢慢變細了,減少了筆鋒和紙面的接觸,然後換面就會更方便一些。

黃簡講書法五級課程5(黃簡講書法三級課程07)13

筆鋒與紙面接觸越多,換面就越難,三分筆比一分筆難的多。

《陰符經》的方法更簡單,它的特點是橫豎粗細都差不多,連折角也是同樣粗細,這樣你就不用考慮分數的變化。

黃簡講書法五級課程5(黃簡講書法三級課程07)14

他也用了兩個節點,而且拉得很開,這隻是換面,沒有轉圈。每次換面隻是四十五度,角度小就容易。

更簡單就是寫圓角,用暗節點來連接橫豎。

顔真卿經常用這一招,說是篆書技法。粗細一緻,暗節點,篆法就比較簡單。

但要注意,這兩種寫法,一個用折,一個用轉,因為中間沒有斷過,沒有做過收筆動作,實際上是把橫豎兩筆化為一筆了,短線條變成了長線條。

黃簡講書法五級課程5(黃簡講書法三級課程07)15

通常隻限于一個筆勢之内,如"見"字下面的虿尾勢,就是豎橫趯的組合。筋太長會引起其他問題。

這種把兩筆化為一筆的方法,沒有普遍性。如"口"字,右上角可以采用暗節點,但左下角就隻能用明節點。

黃簡講書法五級課程5(黃簡講書法三級課程07)16

明節點有它的價值,它可以成為線條的一部分,有厚實穩定的感覺。

你看這兩個草書"下"字,雞頭勢。

黃簡講書法五級課程5(黃簡講書法三級課程07)17

王羲之用明節點來連接,草書點畫當真書處理,筆鋒在明節點處得以調整,所以出節點後可以從容變化。孫過庭寫得較快,多用暗節點和飛度,結果就沒有王羲之那種堅不可摧的效果了。

我們今天來試試寫一個"口"字,先從簡單的筋開始,今後一點點把效果加上去,後來會變得很複雜。

"口"字我講過,這是一個豎筆勢的化勢。單純的筋是這樣的,這裡四條線連接有三個角。

黃簡講書法五級課程5(黃簡講書法三級課程07)18

我把它們分别标為A角,B角和C角。現在A角出來的這根線是大角度的斜線,我們分拆A角的節點,把它擡高。那就多了一個節點,現在一橫比較平了。

藍色(虛線)這一橫你不要把它寫得絕對水平,因為筆鋒是從下面上來的,絕對水平不符合搖腕手勢。

接下來要處理C角。寫"口"字這個C角花樣最多。

黃簡講書法五級課程5(黃簡講書法三級課程07)19

你看這幾位,懷素直接寫一個折,節點就在左下角,行草書中常用這種。這時候"口"字中間的空白是三角形。智永真書,點畫要分清楚些,右邊的一豎向右移動了,"口"字中的空白也增加了。顔真卿這個"口"字,一豎不是在左下角,而是完全移到右下角,"口"字中的空白就是方形。

黃簡講書法五級課程5(黃簡講書法三級課程07)20

智永的左下角最後一橫寫法,一種是露鋒起,這是橫下筆。另一種是豎下筆,然後兩面換寫橫。

我今天請各位練習三種常用的處理法:

黃簡講書法五級課程5(黃簡講書法三級課程07)21

一是擡筆向上飛度,然後橫下筆寫一橫。二是擡筆向下轉出飛度,然後橫下筆寫一橫。三是向下轉飛度後,用豎下筆兩面換寫一橫。你平時用哪一種的?

本節要點:

· 節是筆鋒之調整,屬于用筆。

· 手腕操控筆心,筆心一動形成節。

· 節對筋的影響1:連接筆勢。

複習思考:

· 實際運筆時,究竟是先寫節後寫筋,還是先寫筋後寫節?

· 也就是說,下筆先寫小圈呢,還是先走大圈筆勢?

· 如果不是實際書寫,下筆前心目中先有大圈筆勢呢,還是要考慮好小圈才下筆?

演示視頻請看:黃簡講書法(裹束篇)07——節的作用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