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工作十年以後悟出了什麼職場道理

工作十年以後悟出了什麼職場道理

職場 更新时间:2025-05-14 02:07:21

工作十年以後悟出了什麼職場道理(敗在沒有職場作品意識)1

  • 文/巫巫欣

新一季《奇葩說》裡,導師薛兆豐金句連連,其中有這麼一句火了:“每一個人,每一個時候,都是在為自己的簡曆打工。”

這話一點不假。

你的簡曆越出彩,你面試、加薪、晉升的通過率越高、議價權也就越高。

在節目裡,薛兆豐強調了我們要有老闆思維,要為自己打工,但很多人可能會忽略一點,就是我們還要有職場作品意識。

可能有人會問,作品不是畫家、作家、導演等藝術家們的玩意,和我們職場人士有何相幹?

若你真這麼想,那就是大大的錯誤了。

作品意識指的是我們有意識地運用掌握的技能和知識等,産出高質量的内容,以此來證明我們努力的成果。

帶着作品的簡曆,才是真正豐滿、有含金量的。

01、為什麼很多人不敢宣傳自己的作品?

1、低估自己的能力,過于謙虛

可能是中國傳統文化導緻的,我身邊很多人都不太會主動宣傳自己的作品和表現自己的能耐,他們更傾向于謙虛做人。

當同事誇贊他們的ppt、設計圖或者是攝影集等做得好時,他們經常會說:

“我沒有那麼厲害啦”“我設計的圖片也沒有多好看”“比我厲害的人一大堆呢”

性格内向的人,則更不太會積極主動分享自己的個人情況。

但事實是,你覺得自己的作品遜色,但是你或許已經超越周圍的人一大截,你隻是習慣性否認和低估自己。當你在否認自己、一再往後縮的時候,可能原本職場裡落後于你的人,就已經先發制人,利用自我宣傳,讓領導看到他的努力和成果。

美國作家奧裡森曾說:

“當我們相信某件事不可能做到的時候,大腦就會為我們找出種種做不到的理由。”

其實這話延伸到職場上也是同樣的,當你相信自己能力還不夠,不足以做管理者、操盤更重大的項目等等時,你可能真的就會讓自己遠離更好的職場位置。

2、出于個人隐私不想公開

我有個同事,主業是做電商策劃,日常會在豆瓣、簡書等平台上寫寫文章,收獲了一批粉絲,同時也接到了不少約稿邀請,自己也從中賺了一小筆。我問他怎麼不微信群或者是朋友圈,讓更多的人知道他的文筆,并更大範圍傳播他寫的内容。

他回答說:“我不願意這麼做,這樣子我的隐私空間就不存在了。”

其實像我同事這樣子想的人還真不少,有些人出于愛好創作的作品,可能其中會夾雜一些個人經曆和私人情感,所以會擔心被同事、領導或其他人知道。

另外,現在很多人的生活都是996的工作節奏,每天和同事、領導相處的時間很多,沒有什麼私人空間,所以,能在作品裡獲得獨處的美好感覺的人,會更加希望能夠保護好這個私人領域。

3、擔心被笑話和被增加工作

還有一類人,他們不主動傳播和宣傳自己的作品,更多是因為擔心周圍同事和領導的評價。

寫得不好呢,同事們可能會笑話自己:“寫得這麼差,就不要花時間在上面啦,多花點心思搞好工作吧。”

寫得好呢,則很有可能被人命令:“你不是這方面挺厲害的嘛,這個就交給你了哈。”

總之,職場是個是非之地,做得好、做得壞,都難免會招緻麻煩,這也減弱了職場人主動分享和自我宣傳的動力。

02、怎麼才算是有作品意識?

盡管有不少人是存在以上種種思想阻礙,但更多的人,其實還停留在不知道要培養作品意識,輸出自己的作品,并呈現在簡曆裡來表現自己的階段。有作品意識的人,面試、升職時,作品就是他的加分項;沒有作品意識的人,即便是金子,都可能會被掩埋。

那在職場裡,我們究竟怎麼做才算是有作品意識呢?

1、定期更新自己的作品集

每個職場人都不該隻顧埋頭于日常工作中,而是要學習定時總結自己的工作成果,輸出你的直接作品和間接作品。

所謂直接作品,指的是以職場技能類為主的,如ppt制作、市場策劃、軟件開發等相關的作品。比方說你是個設計師,那麼你就要有設計作品;你是個廣告營銷人員,那麼你就得有自己的創意作品。

至于間接作品,主要針對的是一些軟技能的體現。就像我們說邏輯性強,那這要如何呈現呢?不妨考慮用一份行業報告,輸出你的分析結果,如此來突出你的邏輯分析能力。

總之,在硬軟技能上,我們能輸出的東西其實有很多,就怕你沒有沉澱意識。可能你看着會覺得這不難,但很多人就是在日常工作裡沒法培養起來,等到優化簡曆想跳槽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漏了很多優質作品。

就像我的舅舅在我讀大學前就說:“你要建立個excel表格,将你好的作品都收集起來。”

我那時候覺得,這也太誇張了吧,從大學就開始做這事,但現在來看,雖然可以不必這麼早,但是這種意識是要有的。

職業生涯是長遠的,工作不是一錘子買賣,所以不僅要考慮當下賺了多少錢,更需要思考的是未來如何越來越值錢。

2、注重質量而非數量,追求匠人精神

我的同學在畢業剛面試的時候,除了自己的簡曆,還附上了自己的新聞作品集,和自己排版印刷的攝影作品集,讓人感覺特别有料。

這其實也算得上是一種匠人精神的體現了,既然是自己的作品,就得如對待自己的孩子一般用心,切忌為了做作品而去做,高質量的産出才能稱得上是作品。

當你追求作品的質量時,其實這也是驅動你在工作崗位上表現得更好,同時能起到對照的效果,看看自己的能力究竟是進步還是退步了。唯有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追求更高的平台,才可能讓自己的作品經得住考驗,不僅能體現你的能力,還能成為職場後輩,甚至是公司的财富。

具體來說,

如果你是做攝影集,那你就要關注差異性,人家從這個角度拍,你就換個角度,另辟蹊徑;

如果你是做産品開發的,最好你是能解決一個隻有你能完成的大問題;

如果你是做ppt的,那就不要用别人的模版和風格,自己另創一個。

總之,要輸出高質量的、有差異性的作品。

3、充分利用自己的朋友圈和社交平台表現自己

如今便捷的互聯網給我們提供了很多展現自我的平台,你的作品不一定要放在簡曆裡,你還可以将你的作品進行廣泛傳播。

例如文字,你可以通過媒體平台知乎、今日頭條等進行宣傳; 如果是攝影,你可以注冊成為知名網站的作者,分享你的照片; 如果你會畫畫,你甚至可以和其它品牌合作,合作設計一款産品。

總之,你的作品不止一種表現方式,也不止一種傳播渠道。

即便你不願和同事、領導分享,你也可以在網絡平台上輸出作品,慢慢沉澱,形成口碑和品牌,未來如果有需要的話,也可以更直觀、更量化地展現給其他人。

演員黃磊曾說:“人生,一定不是場百米賽,一定是場馬拉松,是長跑。”

在這場賽跑裡,職場作品就是我們的裡程碑和紀念章,它見證了我們的成長,代表着我們的能力。

因此,每個職場人都應該培養作品意識,讓你的努力有迹可循,這也是對自己最大的尊重。

  • 本文由MBA智庫(Mbalib)原創首發,轉載請聯系我們。作者:巫巫欣。集宅和鬧于一身的95後女生,在閱讀和寫作裡尋找自己的第三空間,豆瓣号同名,歡迎交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