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魏晉寒
原創文章‖00012
關鍵詞‖個人能力
提到個人能力,人們或多或少會想到學習、溝通、組織、創新、觀察、操作、規劃、适應等等能力标簽。并且在不同的人生場景下,各種能力标簽将會相互轉化、主次更叠、分而和之,共同應對不同方向、不同屬性的機遇和挑戰。
面對陌生的工作崗位,學習能力将是我們的重要依仗;應對撲朔迷離的局勢變化,适應能力又會讓我們步步為營;為了将理論知識付諸于實踐,操作能力無疑決定了我們的效能和成敗;想要突破知識邊界、認知壁壘的束縛,創新能力又變得舉足輕重,首當其沖。
人們常說:多一種能力,就是多一條道路。
按照字面含義,從個人能力過渡到人生道路,仿佛隻存在一個邏輯環節。個人能力是成因,人生出路是結果,構成一種簡單、明确、直截了當的邏輯關系。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簡單。
從能力到價值,從行動到效能,從機遇到出路,從路口到成功,其實還包括一系列非常重要的思維認知。在局部上,它們影響個人能力的價值呈現;在整體上,它們影響人生快速、高效、穩定的成長過程。
日常工作中,在和年輕同事打交道的時候,我經常聽到他們對于某項能力的自信言論。比如說:我會寫作、我擅長Excel、我學過軟件編程、我專業知識還行、我可以文字編排……
然而,當他們着手某一項具體工作的時候,這些人往往很難發揮出他們口中的能力水平,創造不出應有的效率和價值。
你說自己寫作能力不差,然而文案工作就是完成不了;你說自己學過軟件編程,然而就是無法解決具體問題;你說自己的專業知識還行,然而遇到突發情況依舊無能為力……
這個時候不得不問一句:你的能力,真的夠用嗎?
很顯然,在個人能力和實踐結果之間,存在某些隐藏因素,阻礙了行動效能的傳遞。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從“能力等級”的這個思維角度上尋找原因。
什麼是能力等級?
當我們學習某項個人能力的時候,表面上看仿佛是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過程,實際上卻有泾渭分明的等級劃分。
第一等級:碎片級
第二等級:局部級
第三等級:應用級
第四等級:精通級
以上四個能力等級,是我在學習Excel表格軟件的過程中漸漸總結出來的。對于醫學、建築、編程、文學、哲學、曆史等等專業知識的衡量和評判,這個等級規律同樣适用。
①:碎片級
在學習Excel的初始階段,我購買了三套網絡課程,并且利用一個星期的時間,将相對簡單的課程囫囵吞棗地過濾了一遍。
這個時候,一股莫名的自信兀然湧上心頭,感覺自己一下子成了Excel高手,原本相對繁瑣的數據、台賬、分析工作現在可以輕松駕馭。
那麼,我現在真的具備精英級的Excel操作能力了嗎?
很顯然,并沒有!
我隻不過接觸了一些碎片化知識,許多複雜深邃的知識關聯、因果邏輯、底層規則根本沒有接觸,也根本無法掌握。對于一些具體的工作場景,我的能力隻限于小修小補,依舊無法解決實際問題。
碎片能力等級的具體表現:雖然掌握一定量的碎片知識,然而缺乏知識與知識之間的因果關聯,以及知識底層的邏輯規則。對于自己的知識盲區沒有感知能力,甚至有時候還會盲目自信。
現如今,互聯網上的碎片化信息此起彼伏,着實讓人眼花缭亂。一個非常簡短的圖文或者視頻,就能涵蓋一個金融類、曆史類、科技類、生活類的知識項點。
有些人大言不慚道:“這個曆史知識我懂!”、“這個經濟問題我懂!”、“這個生活話題我懂!”……
歸根到底,他們隻不過看了幾個、十幾個相關的文章或者視頻,蜻蜓點水接觸了一些碎片知識罷了。
所以說,一個人不要盲目自信。烹饪一道宮保雞丁不難,然而通過幾個視頻就想掌握其中要領,這就有難度了。
②:局部級
某一項知識技能的學習過程,一定是遵循“知識點——知識面——知識體”的成長體系。當我們掌握了一定的碎片化信息,并且像砌磚頭一樣地砌成一面牆的時候,我們的能力水平就來到了局部級。
還是用我學習Excel的過程舉例。
經過一個月的學習,我已經能夠獨立完成Excel柱狀圖、折線圖、散點圖的各項工作,然而對于雷達圖、瀑布圖、3D地圖的具體使用依然一無所知。數據驗證、透視表功能、單元格格式等功能也是差強人意,距離對應的知識全貌仍然存在一定距離。
這個時候,我的Excel能力等級就處于局部能力等級。
局部能力等級的具體表現:将一些散點狀的碎片知識關聯起來,構成了某個知識區域,具備了一定的局部能力,同時對于自己的能力盲區也有了一定感知,開始對未知的、龐雜的知識産生恐懼。
處于這個階段的學習者,多多少少會出現一些厭學、畏懼、逃避、半途而廢的負面傾向。雖然他們具備了一定的能力壁壘,但是面對無邊無際的知識盲區,他們很容易畏懼不前。
尤其在和一些優秀、精英者的橫向對比上,很容易讓人們感到自卑和焦慮。比如說。
和一個寫作高手相比,我費時費力寫了一百篇文章,但是依然存在很大差距,何苦來着;
和一個計算機達人相比,我費時費力的學習編程,但是依然存在很大差距,何苦來着;
和一個職場精英相比,我勤勤懇懇的工作了這麼長時間,然而依然存在很大差距,何苦來着。
這個時候我們驚奇的發現:碎片能力等級的人們容易自傲,局部能力等級的人卻容易自卑,真是神奇無比。
③:應用級
顧名思義,應用能力等級就是使用“具體能力”解決“具體問題”的實力階段。隻有到達這個能力階段,我們才可以使用“我懂”、“我會”、“我擅長”這些詞語來标榜自己。
也就是說,我們的寫作能力、溝通能力、計算機編程能力、Excel能力隻有達到這個水平程度,這些能力才能獲得應有的價值呈現,才能給予我們相應的人生價值。
很多時候,不要感歎自己的懷“才”不遇。或許,并不是外部環境的苛求束縛,而是自身能力并沒有達到應用要求。
應用能力等級的具體表現:部分能力已經具備相應的價值呈現,能力盲區進一步縮小,基本實現“學—思—行—用”的成長循環。隻不過,因為受到“應用場景”的束縛,人們對于一些關系、邏輯、規則的認知依舊十分薄弱。
④:精通級
如果說,一個人非常精通某一項能力。那麼問題來了,他的這項能力,究竟能夠達到怎樣的水平高度?
有三個衡量标準,即:化繁為簡的知識體系、卓有成效的能力輸出、關鍵方向的創新能力。
衡量标準①:化繁為簡的知識體系
在互聯網上,我們經常使用“關鍵字”來搜索相應的知識信息。僅僅一個回車鍵,成千上萬的碎片信息就會撲面而來。
雖然說,人的大腦無法像計算機、互聯網一樣海量存儲,快速讀取,瞬間顯示。然而,我們可以不斷鞏固自己的能力體系,在腦海中組建屬于自己的搜索方式、認知坐标、以及知識庫,進一步縮減“現實問題”到“解決方法”的思考距離。
讀到這裡,很多讀者可能會産生質疑,認為我是在咬文嚼字,是在故弄玄虛。
然而實際上,各行各業的精英人士,都有一套日積月累的思維慣性。這種思維慣性确保他們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能夠迅速做出回應。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思維慣性,隻不過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點,使它無法發揮應有的價值。比如說:信息庫弱小、邏輯關系混亂、缺乏關鍵字指引、缺乏刨根問底的情緒指引……
衡量标準②:卓有成效的能力輸出。
你的溝通能力很強嗎?
那麼,你有沒有提高别人溝通能力的能力?
你的Excel能力很強嗎?
那麼,你有沒有教會别人Excel能力的能力?
你的寫作能力很強嗎?
那麼,你有沒有增強别人文筆能力的能力?
當然,以上的提高、教會、增強并不是真的需要我們親力親為幫助别人,而是通過能力水平外向輸出的自我要求,進一步鞏固自己的知識體系。
所謂能力輸入,是指我們學習某項能力的方法、途徑、場景、以及機會;所謂能力輸出,是指我們将某種能力的知識、關聯、邏輯、規則通過語言、文字、教學、課程的形式表達出去。
學習Excel那段時間,很多同事慕“名”前來,紛紛咨詢我Excel的相關問題。
開始的時候,很多知識點我心知肚明,就是無法使用自己的語言講述清楚,很難達到“輸入 輸出”的能力水平。為了解答同事的相關問題,我開始強迫自己抛開場景應用的局限,逼迫自己思考相應操作的底層邏輯。
很多模棱兩可的邏輯線條在我一次又一次的學習過程中,漸漸清晰起來。這個時候,我對Excel的操作認知又前進了一步。
衡量标準③:關鍵方向的創新能力。
什麼是創新過程呢?
創新過程主要是指以現有的思維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規或常人思路的見解為導向,利用現有的知識和物質,在特定的環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為滿足社會需求,而改進或創造新的事物(包括産品、方法、元素、路徑、環境),并能獲得一定有益效果的過程。
雖然說,創新過程可能會出現在普通人的偶然行為,然而,更多情況是出現在精英人士的“必然”行為——可能是兩個月後的必然、也可能是兩個年後的必然、甚至可能是二十年後的必然。
總之,隻有對于固有知識、能力的精湛熟練,人們才能破舊立新,凝聚成新事物的創新果實。
——
——
在文章的最後,我要解釋一下,為什麼說“能力等級”這個思維認知非常重要。
因為不同的能力等級,我們的行動重點是大相徑庭的。
我們想要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碎片級的時候,關鍵在于信息積累和邏輯關聯,兩者缺一不可;局部級的時候,關鍵在于局部穩固和盲區開拓,兩者相得益彰;應用級的時候,關鍵在于解決問題和創造價值,目的性要強;精通級的時候,關鍵在于以上三個衡量标準,即:化繁為簡的知識體系、卓有成效的能力輸出、以及關鍵方向的創新能力。
所以說,我們想要确保知識、能力、技能、經驗的快速成長,就要站在四個能力等級的角度上,利用不同的方式途徑,以此謀求效能最大化。
這個時候,大家不妨思考一下,你的某一項知識能力,處于哪個等級水平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