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與心理學?關于作者作者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的開創者,現代心理學鼻祖對他,其實不用做太多的介紹單是創立精神分析學派這一成就,已經足以讓他留名青史了著名法國哲學家薩特曾說過:影響整個人類,改變現代思想的隻是三個猶太人:弗洛伊德、卡爾·馬克思和愛因斯坦由此可見弗洛伊德在人類思想史上的地位何等之高,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夢與心理學?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關于作者
作者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的開創者,現代心理學鼻祖。對他,其實不用做太多的介紹。單是創立精神分析學派這一成就,已經足以讓他留名青史了。著名法國哲學家薩特曾說過:影響整個人類,改變現代思想的隻是三個猶太人:弗洛伊德、卡爾·馬克思和愛因斯坦。由此可見弗洛伊德在人類思想史上的地位何等之高。
關于本書
《夢的解析》作為弗洛伊德的代表作,其命運也折射出精神分析運動的興衰。這本書1900年初次出版時,曾經乏人問津,6年裡隻賣了不到400冊。而随着精神分析的發展壯大,又成為備受追捧的暢銷書,光是作者生前就連續8次再版,更被翻譯成多種文字。直到今天,這本書的銷量依然經久不衰,是當之無愧的心理學第一名著。但與此同時,弗洛伊德又以文筆晦澀難懂而著稱,他的書也是屬于“買的人多,看完的人少”,就比如這本《夢的解析》。
核心内容
夢是有意義的精神活動,是潛意識中的欲望通過各種僞裝手段改頭換面後加以滿足的心理過程。
前言
你好,歡迎每天聽本書。本期為你解讀的是“心理學第一名著”,《夢的解析》。這本書的作者是精神分析的開創者,現代心理學鼻祖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他在書中通過對夢境的全面分析,提出:夢是有意義的精神活動,是潛意識中的欲望通過各種僞裝手段改頭換面後加以滿足的心理過程。
開始講書前,先來問一個問題:你認為現代心理學發展史上,最著名最廣為人知的心理學家是誰?這基本上是一個毫無懸念的問題,你問10個人,估計9個人會回答,當然是弗洛伊德,還有一個會說:就是那本《夢的解析》的作者嘛。可以說,現代心理學發展至今,雖然各個流派你方唱罷我登台,大師能人輩出,但若論社會影響力之巨大,恐怕沒有一位能和精神分析的開山祖師弗洛伊德相比。時至今日,即使是心理學的門外漢,也多多少少聽過“弗洛伊德”這個名字。他和他所開創的精神分析,不僅對現代心理學發展産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更滲透到了現代社會的思想、文化、藝術等方方面面,成為一種現象級的存在。
而說起弗洛伊德乃至精神分析學派的代表作,恐怕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這本《夢的解析》。因為正是本書的出版,标志着精神分析理論的初具雛形,這使得本書在心理學曆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弗洛伊德通過對夢境這一心理活動極其深入的洞察和細緻入微的分析,打破了人類數千年來對自身夢境的無知,開啟了通往人類精神世界的大門。毫不誇張地說,他從此改變了這個世界。
這本書的作者弗洛伊德,我們其實不用做太多的介紹。單是創立精神分析學派這一成就,已經足以讓他留名青史了。著名法國哲學家薩特曾說過:影響整個人類,改變現代思想的隻是三個猶太人:弗洛伊德、卡爾·馬克思和愛因斯坦。由此可見弗洛伊德在人類思想史上的地位何等之高。而《夢的解析》作為他的代表作,其命運也折射出精神分析運動的興衰。
這本書1900年初次出版時,曾經乏人問津,6年裡隻賣了不到400冊。而随着精神分析的發展壯大,又成為備受追捧的暢銷書,光是作者生前就連續8次再版,更被翻譯成多種文字。直到今天,這本書的銷量依然經久不衰,是當之無愧的心理學第一名著。但與此同時,弗洛伊德又以文筆晦澀難懂而著稱,他的書也是屬于“買的人多,看完的人少”。那這本《夢的解析》,到底講了些什麼呢?下面,我們就來深入地了解一下這本心理學名著的内容。
在這本書裡,弗洛伊德主要探讨了以下三個問題:第一,夢到底是什麼,它是有意義的嗎?第二,如果夢是有意義的,它是怎麼形成的?第三,夢向我們揭示出了怎樣的精神世界?
在解答了這三個問題以後,我會再為你做些補充,聊一聊我們該怎麼看待弗洛伊德在100多年前提出的這套理論?
第一部分
首先,就讓我們從本書要解答的最根本問題說起:夢是什麼?它到底有沒有意義?
這個問題,可以說困擾了人類幾千年,期間也湧現出不少關于夢的理論。在本書中,弗洛伊德也對從古到今的夢理論進行了一番羅列,并把它們大緻歸納成了兩類。
第一類大體是古代人的觀念,他們認為夢是來自神靈之類超自然力量的啟示,可以通過夢來預蔔未來的福禍吉兇。比如書中說恺撒大帝曾經夢見和自己的母親交合,覺得很奇怪就找人來解釋。而釋夢者對他說,這是一個好兆頭,因為母親象征大地,這個夢預示着他将征服大地。其實我們中國人自古以來也是這麼解夢的,也就是相信夢能夠預蔔未來。這種觀點到今天也還有很多擁護者,比如那本有名的《周公解夢》,就是用這種思路解夢的典型。你要是做夢夢見了發洪水,那表明你要發财了;而你要是夢見了着火,說明要交好運。總之,這種觀點認為夢有意義,但是這種意義是超自然的。
而第二類觀點,主要是近代科學發展以後出現的,這種觀點否認夢有超自然的來源,而是把它當作一種大腦的生理活動來進行研究。隻是弗洛伊德以前對夢的研究,并沒有看出夢的意義何在,似乎隻是一些淩亂的,甚至有些荒謬的精神活動。所以很多研究者認為,夢并沒有意義,隻是白天的大腦精神活動在晚間進入休眠後一些剩餘的零星碎片而已。打個比方,這精神活動就像一堆篝火,白天的時候燃燒活躍,到了晚上就暫時熄滅了,隻是時不時還會有一些殘餘的火星,這就是夢了。所以夢談不上有意義,最多隻是還沒有完全沉睡的大腦對外界刺激的一種反應,比如有人在夢裡聽見教堂的鐘聲,醒過來發現是鬧鈴響了。還有人夢見從牆上摔下來,醒來後發現自己從床上掉下來了。
那麼,弗洛伊德對夢是怎麼看的呢?首先,他還是秉持一種比較理性和科學的态度,不把夢看成什麼神秘的超自然啟示。但是,他并不認同自己所處時代對夢的主流意見,也就是夢沒有意義的看法。他認為夢作為一種心理活動,應該是有意義的,隻是以前的研究者還沒有找到具體的解釋方法而已。而弗洛伊德确信自己找到了這種方法,這是他在治療精神病患者的過程中發現的。具體來說,就是通過對精神病人的夢的分析,可以找出他的精神病症根源,并幫助病人緩解症狀,這足以說明夢的荒謬表象下面隐藏着一定的意義。不過,由于使用精神病患的夢會帶來争議,有人會質疑這種方法隻适用于精神病人。所以弗洛伊德在本書中主要分析的是正常人的夢,其中有不少是他自己的夢。比如他頭一個分析,也是貫穿全書的最重要的夢境,就是“艾瑪打針的夢”。
有一個名叫艾瑪的女患者,曾經接受過弗洛伊德的治療,但由于不願意接受弗洛伊德的治療意見,對她的治療中斷了。過了一段時間,弗洛伊德從一個朋友奧托那裡聽說,這位艾瑪的病情并沒有完全好轉,言語當中似乎在指責他治療不當。結果當天晚上,他就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辦了一個聚會,艾瑪也在,并向他抱怨自己的病。弗洛伊德對她說,正是因為她不采納自己的辦法才會這樣痛苦。然後艾瑪又抱怨自己的喉嚨和肚子疼,這讓弗洛伊德懷疑她得的并不是精神病,而是一種生理性的、器質性的疾病。然後一位醫學權威來給艾瑪進行了診斷,并确認她确實有炎症感染。随後他的朋友奧托給艾瑪打了一針,但弗洛伊德發現他打的針根本就不對,肯定沒有效果。
這樣一個夢是什麼意思?弗洛伊德通過對自己内心想法的分析,發現這個夢的核心其實就是在推卸自己的責任。首先他在夢裡直接對艾瑪說,你的病沒好是因為你不聽我的,這是咎由自取。然後他又夢見艾瑪的病痛其實是感染造成的,而不是精神病症,所以這就更不是他的責任了。至于奧托為什麼要打明顯不對症的針呢?這等于是說,奧托是個粗心大意的傻瓜,所以他對我的指責是不成立的。歸根到底,這個夢滿足了弗洛伊德的一個欲望,那就是不再對艾瑪的病承擔責任。他也因此提出:夢的動機是一種欲望,而夢的内容就是對欲望的滿足。這也是全書的核心所在。
當然,隻用一個例子就得出結論未免過于輕率,所以弗洛伊德也列出了其他一些夢的例子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比如一些夢被他稱為“方便的夢”,幾乎每個人都做過類似的:假如睡覺前吃了太鹹的東西,就會夢見自己找水喝;而如果睡覺前喝了太多水,就會夢見自己在找廁所方便。這種夢幾乎是直截了當的欲望滿足。此外,孩子的夢往往也表現出單純的欲望滿足特征。書裡提到有個女孩和一家人出去旅遊,她很想去一棟山間的小屋,但是因為路程太遠了沒去成,結果當天晚上她就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已經到了那棟小屋。這不是願望的滿足又是什麼呢?
對此,恐怕有人會說:也許有一些夢确實是欲望的滿足,但是不是所有的夢都是這樣呢?那些痛苦的、焦慮的夢又怎麼解釋?
對此,弗洛伊德的回答是,痛苦焦慮的夢其實也一樣是欲望的滿足,隻是這些夢中的欲望藏得很深,一眼看不出來罷了。他舉了個例子,有位女病人的姐姐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已經不幸夭折,讓整個家庭都很悲痛,而一天晚上,這位女病人居然夢見自己姐姐的小兒子也死了,她在參加他的葬禮。這種情況絕不是她希望的,更讓她悲痛不已,這個夢怎麼會是欲望的滿足呢?可弗洛伊德通過分析發現,這位女病人早年曾經看上了姐姐的一位男性朋友,但是因為姐姐的阻撓而沒能和他結婚,兩人也因此斷了聯系。可是在姐姐大兒子的葬禮上,她卻見到了這位很久不露面的男性朋友,并發現自己依舊深愛着這個男人。于是她就做了這個夢,因為如果姐姐的小兒子死了,那她必定又能在葬禮上看到自己的心上人了,這不正好滿足了她的欲望嗎?
所以,對“夢是什麼”這個問題,弗洛伊德指出,夢不是超自然現象,而是一種有意義的心理活動,夢的本質,就是欲望的滿足。
第二部分
但是,如果說夢是欲望的滿足,那為什麼不是每個夢都是直截了當的呢?甚至可以說,除了小孩子的夢以外,大多數的夢都并不能直接看出欲望的滿足,而是要經過仔細的分析才可以。為什麼夢會這麼拐彎抹角?所以在接下來的第二部分,我們就要講一講夢的形成機制。
弗洛伊德通過研究發現,那些經過分析而顯現出來的夢中欲望,往往是在意識中被排斥,或者是因為不符合道德之類的觀念而讓人羞于啟齒的。比如之前那個艾瑪打針的夢,滿足的欲望就是推卸自己的責任。但是在清醒的時候,弗洛伊德知道自己身為醫生的操守是不允許他這樣想的。還有那個女病人,也因為世俗禮法的約束,拼命壓制自己對那名男性朋友的思戀之情。
這就好像出版社要出版一部書,但是當中有一些不适合的内容,這時候審稿人就會把書稿退回,不讓它出版。我們的精神世界中似乎也有這樣一種力量在審查我們的思想,讓那些不合時宜的想法不能出現在我們的意識中,這種精神力量,被弗洛伊德稱為審查機制。它不但在我們清醒的時候發揮作用,甚至在我們睡着時還是會為我們的思想把守大門,不讓不符合規範的想法通過。
而正是因為審查作用的存在,讓弗洛伊德認識到,其實我們的意識,并不能涵蓋全部的精神世界。在我們的精神世界中,有很大一片領域是我們的意識無法觸及的,這種存在于我們的心理活動中,但是卻沒有辦法被我們的意識認知的部分,被弗洛伊德命名為潛意識或者無意識。潛意識的提出,可以說是心理學發展史上劃時代的事件,也是精神分析療法的一大基石。
弗洛伊德指出,因為有審查機制的存在,潛意識中的各種欲望才會無法直接浮現到意識層面。那這些欲望怎麼辦?回到剛才那個出版作品的比喻,一個作者想表達的意思,因為審查機制沒法出版,他怎麼辦呢?很簡單,他可以不直接寫出來,而是通過一些修辭手法,比如隐喻、象征、雙關,讓自己的表達繞開審查機制,又給有心的讀者機會去發現自己真實的想法。其實,夢所做的工作也和這個一樣,就是通過一定的方式,把潛意識當中被壓抑和隐藏的欲望改頭換面,讓我們精神中的那個“審查者”看不出來,這樣一來,這種欲望就可以以夢境的方式得到滿足。這個過程,就是所謂的“夢的僞裝”。
基于這一假設,弗洛伊德把夢分成了兩個層面,我們能夠回想起來的,表面上的夢的内容叫作夢的顯意,或者顯夢;而隐藏在顯夢背後的,隻有通過分析才能認識到的夢的真正意義,則是夢的隐意,或者叫隐夢。顯夢就好像一個謎語的謎面,而隐夢就是謎底。解夢者要做的,就是通過分析來識破夢的僞裝,找到謎面背後的謎底。
而要做到這一點,關鍵是了解夢是怎麼進行僞裝的。在這本書中,弗洛伊德主要列舉了四種夢的工作機制,下面我們分别來看一下。
第一種是凝縮作用。顧名思義,就是指夢的内容其實是高度濃縮的,你回想一個夢,可能内容也就寫個一頁紙,可是對這些内容進行聯想分析,那篇幅估計十頁八頁都寫不完。比如艾瑪打針的夢中,弗洛伊德發現夢中的艾瑪不僅是現實中艾瑪的映射,也糅合了其他的人物特性。比如她拒絕讓弗洛伊德檢查喉嚨,讓後者想起自己另一位女病人,而艾瑪在夢中患上的炎症是白喉,這其實是弗洛伊德大女兒曾經得過的病。所以夢中的艾瑪其實是一個集合印象。
第二種叫移置作用。就是說,有一些内容因為過于敏感通不過審查,那就找其他元素來代替它。比如弗洛伊德提到一個自己的夢,他夢到自己的朋友 R 是自己的叔叔,但弗洛伊德的叔叔是個罪犯,而這位 R 則是品行端正的人,這不是很荒謬嗎?經過分析,弗洛伊德發現,做這個夢的時候他正好有機會獲得教授職位的推薦,但是擔心自己的猶太人身份而不能如願以償,據說他的朋友 R 就是因為是猶太人才沒能獲得教授的頭銜。所以這個夢想表達的是,他的朋友 R是一個罪犯,這才是他沒能選上教授的原因,而弗洛伊德不需要擔心自己是猶太人。但直接說出這個念頭顯然是通不過審查機制的,所以 R 就被置換成了叔叔,并出現在夢中。
第三種是象征化。這是說,夢不像我們平時的意識活動那樣,習慣用概念來表達含義,所以夢不像一篇文章,而更像一幅圖畫,它借用的手法不是抽象的概念歸納,而是用具體的形象來進行象征。比如你的真實欲望是要修改論文中不妥的部分,而夢見的可能是你在刨平一塊木闆。這就是象征。他在書裡提到了不少象征物,比如手杖、雨傘、鉛筆這樣的尖狀物體,就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而洞穴、箱子、盒子這樣的容器,則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征了。對此你可能要問,怎麼他舉的例子都是和性有關的?這其實就牽涉到了弗洛伊德一個很重要的思想傾向,也就是泛性論。對此我們先賣個關子,留到下一部分再具體講。
第四種是潤飾作用。因為夢的材料往往來自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不同部分,而且又經過了凝縮、移置和象征化,所以往往會顯得支離破碎,各個部分互不關聯。這個時候,就需要潤飾作用登場,把這些部分按照可以理解的邏輯串聯在一起,這樣才能成為一個言之成理,說得通的故事。還是以艾瑪打針的夢為例,夢的核心意念其實是艾瑪,還有弗洛伊德的朋友奧托,但是單獨出現這幾個人物就顯得很突兀,所以夢會自然編出一些前因後果。比如弗洛伊德在舉辦一個宴會,而艾瑪和奧托都是賓客,所以他們自然就能出現在同一場景了,這就是潤飾作用。
通過以上第二部分的解讀,我們了解到,夢的内容之所以撲朔迷離,是因為夢中的欲望為了逃避審查機制而進行了各種僞裝,才讓我們難以辨别它的本來面目。所以,對夢的定義可以進一步精确為:夢是被壓抑在潛意識中的欲望通過僞裝而實現的滿足。
第三部分
弗洛伊德通過對夢的解析,向我們揭示出一個由潛意識和意識共同組成的精神世界。但我們的疑惑依然存在:夢中滿足的都是些什麼欲望?為什麼會有審查機制出現?又是什麼樣的欲望會被壓抑到潛意識中?這也是我們在第三部分中要解答的問題。
其實在之前的分析中,我們已經看到,夢所滿足的欲望不盡相同。比如那個小孩子做到自己到達山中小屋的夢,其實滿足的是白天未能滿足的欲望而已。這種欲望并沒有被壓抑,于是夢也就沒有太多的僞裝。但是弗洛伊德通過研究指出,這種願望直接滿足的夢大多隻出現在孩子身上,成年人身上極少發生。其原因可能是兒童的人格結構還沒有發育成熟,所以并沒有嚴格的審查機制,也就沒有那麼多欲望被壓抑到潛意識中。
但是成年人不一樣,随着審查機制的建立,越來越多的欲望無法進入到意識層面,隻能沉入到潛意識,這些潛意識中的欲望蘊含着巨大的心理能量。而相對的,白天可以浮現到意識中的那些欲望,其強度是不夠的,并不足以形成夢,充其量最多也就是為夢境提供一些素材而已。所以對成年人來說,隻有壓抑在潛意識中的欲望,才有足夠的能量來形成夢。
這也是精神分析理論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假設,心理活動也是需要能量的,這種能量,被弗洛伊德稱為内驅力。最重要的内驅力是什麼呢?弗洛伊德說,就是性,這是人類最重要的本能之一。他觀察記錄了大量的夢,通過分析發現,夢中許多象征元素都有性的意味。比如我們在第二部分提到的,尖銳物體往往象征男性生殖器,而中空的物體則象征女性生殖器。
而且,弗洛伊德還進一步指出,這種夢境中出現的性欲望,并不是成年後才出現的,而是在兒童期就已經逐漸形成了。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弗洛伊德認為兒童會對父母中異性的一方産生愛戀甚至性沖動,而對父母中同性的一方産生競争意識和敵意。他借用希臘神話中弑父娶母的俄狄浦斯王為這種心理傾向命名,這就是著名的俄狄浦斯情結。這種性沖動之所以被壓抑,是因為兒童害怕受到懲罰,而在成長過程中,這種對懲罰的害怕又泛化為社會的各種道德、規範和倫理約束。至于那個把守着意識大門的審查者,其實就是這種外在的道德倫理和價值觀念在我們精神世界中的内化。在那個夢見自己小外甥死去的女病人的例子中,這位女病人甯願承受親人死亡的痛苦,也不願直接實現自己和意中人相會的願望,就是因為這個願望違背了世俗的道德規範。
值得一提的是,在《夢的解析》一書中初步提出審查機制的概念後,弗洛伊德又在日後進一步對其進行了發展和深化,并最終把這種隐藏在我們内心的,借助内化的道德對我們的行為加以規範的力量命名為“超我”。與此相對,那些被壓抑在潛意識中的本能沖動和欲望,則被稱為“本我”。這種将人格劃分為不同功能結構的做法,正是精神分析的人格結構理論。它和先前提到的潛意識理論,心理内驅力理論,并稱為精神分析的三大理論基石。直到今天,也依然在心理學和心理治療領域起到重要作用。而這些理論的雛形,都已經出現在了這本《夢的解析》中,由此可見,說本書開精神分析之先河,是毫不誇張的。
總結
到這裡,《夢的解析》的重點内容就為你介紹得差不多了,我們也可以有一個對夢的概念的完整歸納。
首先,夢是和任何精神活動同等重要的獨特精神活動,它的本質是欲望的滿足。而為了繞開審查機制,夢在形成過程中進行了各種僞裝,或是将材料加以凝縮,或是加以置換,并用象征手法呈現出感覺意象,并通過潤飾讓夢的結構合理化。至于夢中的欲望,則主要來源于潛意識中被壓抑的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性的欲望。
《夢的解析》一書,最早出版于1900年,今天的我們,該怎麼看待弗洛伊德這套100多年前提出的理論?
首先我們必須客觀認識到,弗洛伊德的觀點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而隻是一種基于觀察和分析而提出的假說,其中不可避免會帶有局限性和錯謬之處。精神分析理論自問世以來,也一直是争議不斷。尤其是弗洛伊德對性内驅力的過度誇張,他那什麼都要和性沾邊的泛性論主張,更是連他的繼承者們都不敢苟同。如阿德勒、榮格、弗洛姆、霍妮等人,都從各自的角度出發,對精神分析理論加以修改和拓展,使其能夠更切合現實。
但是,這并不是要抹殺弗洛伊德所做出的貢獻,他以理性和客觀的态度去探尋人類的心靈世界,而不再訴諸宗教和神秘主義,這可以說是開一代風氣之先。他對人類潛意識心理的洞察,對人格結構的功能化分析,以及對心理驅動力的發現,即使到了精神分析本身已經式微的今天,也仍然在心理治療等領域有着廣泛應用,并演化出心理動力學、人格心理學等新的流派。而更為重要的是,精神分析已經不僅僅是一種學術理論或者治療方法,它對社會、文化、藝術和哲學領域的滲透是全方位的。對此有學者曾感歎,如果沒有精神分析,那西方思想将不可想象。這也是弗洛伊德在西方乃至人類思想史上占據重要地位的原因所在。
不過,盡管精神分析的文化影響不容忽視,但這種理論的科學性始終備受争議。有一種甚至在心理學界也很普遍的觀點就認為,精神分析早已過時,弗洛伊德的那套理論根本就不是科學,隻是僞科學。比如《這才是心理學》一書的作者斯坦諾維奇就直接把精神分析劃分為僞心理學,原因是弗洛伊德的研究隻是建立在個體病例分析上,沒有對照組,沒有控制實驗,更不可重複,這不符合科學的實證主義。所以弗洛伊德的那套東西其實無法在現實中通過觀察加以檢驗,換句話說,這些理論不可證僞,那它怎麼可能是科學呢?
确實,如果按照傳統自然科學的方法論,精神分析很難稱得上科學。但我們也應該認識到,心理學畢竟不同于物理學,甚至也不同于腦科學,它所研究的是人的内在心靈世界。而人的内心恰恰是難以用這種實證的方法去加以度量和觀測的。于是,為了追求科學性,一些心理學派如行為主義會明确聲稱,自己不研究人的感覺、知覺、思維甚至情感,不探讨人的心靈世界,而隻關注外在行為模式,因為隻有行為才是可被觀察的。
可是在某種意義上,也正是對實證主義方法論的執迷,給現代心理學帶來了巨大的危機。被實證主義束縛的心理學工作者不再關注人心善惡這樣的問題,也不再關注人的精神生活,用研究物的方法去研究人,忽視了人的尊嚴和價值。如今的心理學确實離科學越來越近,但同時,也離人們的心靈和現實生活越來越遠了。現代心理學雖然分支衆多,發展非常迅猛,卻始終沒能産生影響力可以超越弗洛伊德的人物或學派。而精神分析雖然被主流的科學心理學抛棄,可普通大衆遇到心理問題需要解答時,首先想到的卻仍然是弗洛伊德、阿德勒和榮格這些精神分析大師,這種現象本身就是耐人尋味的。
如果你聽過聽書解讀的《心理治療之路》,那你可能還記得裡面曾經讨論過,心理治療的科學性。不管是在做心理治療,還是正常狀态下,我們的内心,都不可能與周圍人和周遭的世界徹底割裂。患者在講述自己的故事時,怎麼可能脫離主觀性呢?而當你反思自己的内心,就更加沒法跳出主觀性,保持徹底的客觀了。因為主觀性本身,就是内心的重要特質。試圖擺脫主觀性去研究内心,那就等于是不要杯子卻想測量杯子的重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