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易經十大哲理

易經十大哲理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9 12:51:54

文/文孟君

易經“同人”卦,其“九五”(如圖)爻辭說:“同人,先号咷而後笑。大師克,相遇。”

易經十大哲理(說說易經大同之道)1

其含義是,與人和同,先哭後樂。大軍克敵,得以相遇。

其中,“同”,“和同”。“号咷”,放聲大哭。“大師”,大軍。“克”,攻克。

易有六十四卦,每個卦由上下兩個單卦各三個爻構成,這六爻的爻位,自下而上依序是初、二、三、四、五、上。

易經符号陽爻“⚊”統稱作“九”;陰爻“⚋”統稱作“六”。同人卦由下上數第五爻序位是“五”,又是陽爻,就稱作“九五”。

清儒程廷祚,解讀此爻道:“九五本乎天德,以通天下之志,先号咷而後笑者,先之以至誠恻怛,而後乃相視以莫逆也。如此則無形骸之隔、物我之間,迹泯而天見,私去而公存,天下莫能禦之。人之同也,似用大師以相克而相遇者也。此正得大同之道者。”(清程廷祚《大易擇言》)

程廷祚認為,“九五”之爻,以天德為本而志通天下,先哭後樂,是先以至誠、恻隐之心相交,而後才能相視而笑,莫逆于心。這樣就沒有形骸相互的隔斷,物我之間的間離,迹象泯滅,本真顯現;私心已祛除,公理而留存,此種“和同”之境,天下孰能控制?!人與人之間的和同過程艱難,恰似大軍克敵制勝、方能相遇一般。可見,此爻深得“大同之道”。

此處,程廷祚充分移用了莊子的經典語義。《莊子·大宗師》說“子祀、子輿、子犁、子來四人相與語曰:‘孰能以無為首,以生為脊,以死為尻,孰知死生存亡之一體者,吾與之友矣。’四人相視而笑,莫逆于心,遂相與為友。”

這裡,子祀等四人一起對談說:“有誰能以‘無’作頭顱,把‘生’當脊柱,視‘死’為屁股;有誰能悟知生死存亡,渾為一體,我們可以與其交友。”四人相視而笑,心心相契,于是相交為友。

可見,在程廷祚看來,“九五”與人和同,深得“大同之道”,先以誠懇、恻隐之心與人相交,誠以待人,情深恻怛,為友感傷,而後才能求得心心相契,相視而笑。所謂先憂傷而後快樂矣!這個“求同”的過程,恰似大軍克敵制勝,需越過層層阻隔,才能與友軍相遇。

當然,這裡“九五”的“大師克,相遇”,也可以理解為:“五與二正應,而二陽非理隔奪,必用大師克勝之,乃得相遇也。雲‘大師’、雲‘克’者,見二陽之強也”。(宋程頤《周易程氏傳》)即“九五”爻與“六二”爻正應,但“九三”“九四”二陽爻夾在其中無理阻隔、強奪,或潛藏兵戎,或登上城垣,其情形險惡。唯有動用大軍克敵制勝,“九五”“六二”方得相遇。這裡,“大師”、“克”,反證“九三”“九四”二陽的實力強大。

因而,宋詩人楊萬裡進一步闡釋說:“‘大師’,剛而力之謂。故,師,莫大乎君心,而兵革為小;克,莫難于小人,而敵國為易。君臣同,則人畢同矣。”(宋楊萬裡《誠齋易傳》)

詩人認為,“大師”,義指“陽剛”和“力量”。所以,“師”之大,沒有大過“君心”,“君心”是最有力量和最為剛強的,相對來說,“兵革”的力量是有限的。“克”之難,沒有比克勝“小人”難的,“小人”是最難對付的,相對來說,敵國反而容易克勝。若能君臣和同,上下同心,則天下大同矣!

所以,孔子雲:“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周易·系辭上》)

君子之道,或出而“治國平天下”,或隐處而獨善其身,或沉默,或言說,内心中正真誠,“出處語默”心心相契,無有不同,天下也沒有能離間他們的(宋程頤語:“中誠所同,出處語默無不同,天下莫能間也”)。因此,二人同心,其利斷金,無所不能;同心之言,其臭如蘭,意味深長。

可見,先憂後樂,先危後安,先苦志、後遂願,方是“同人”大同之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