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鼠年風俗人情

鼠年風俗人情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09 21:12:14

來源:交彙點新聞客戶端

在中國生肖文化中,老鼠是一個很複雜的動物,它晝伏夜出,機智奸詐,巧取豪奪,預知吉兇,繁殖力又特别強。人們對老鼠又愛又恨,從而演繹出博大精深、豐富多彩的鼠文化。

在江蘇各地,流傳着若幹和老鼠有關的傳統民俗、傳統歌謠, 還有多個古已有之的老地名,帶有一個“鼠”字。

鼠年風俗人情(江蘇民俗中的那些)1

人人喊打的老鼠為何排在生肖第一位

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十二生肖的順序幾乎人人會背,但你知道,人人喊打的老鼠為何會排在第一位呢? 老鼠劣迹斑斑,奸詐狡猾,鬼鬼祟祟,老鼠過街,人人喊打。不但現代人對老鼠居于首位難以理解,就連古人也大為不滿,清代人王有光在《吳下諺聯》中說:“以鼠為頭,其誰服之……(龍、虎)屈鼠之下,豈不悖哉!” 生肖動物最早出現在先秦典籍中,早在東漢,王充的《論衡》和蔡邕的《月令問答》就明确了十二生肖的名稱和排列順序,但沒有解釋排序的具體原因。千百年來,民俗學家從文獻記載中和民間傳說中歸納出四種說法,來解釋十二生肖為何如此排序,除了虛構奇幻的“老鼠騙貓”等傳說外,另外三種說法具有一定說服力。

鼠年風俗人情(江蘇民俗中的那些)2

說法一:中國多地流傳的神話認為,老鼠有創世之功。遠古時期,天地渾沌,氣息不通。夜未央的子時,出來一隻老鼠,在天地間咬了一個洞,有了氣,“氣之輕清上浮者為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就有了世界宇宙。老鼠還為人類從天上偷來稻谷,保佑人類多子多福,因此百姓将它排在了十二生肖首位。老鼠别名“耗子”也源于“鼠咬天開”的傳說,因為老鼠耗盡了混沌之氣。

鼠年風俗人情(江蘇民俗中的那些)3

說法二:以足趾的奇偶數,古人将生肖分為陰陽兩類。奇數為陽,偶數為陰,穿插排列。老鼠的前足四趾,後足五趾,奇偶同體,無法安排,隻能把它排在了第一位。

說法三:古代曆法以一天十二時辰與生肖動物相配。排在第一個的時辰是子時,即晚上11點到淩晨1點。老鼠晝伏夜出,子時出洞覓食,玩耍嬉戲,最為活躍,因此人們将子時與老鼠相配。明代文人郎瑛在《七修類稿》裡說:“子為陰極,幽潛隐晦,以鼠配之,鼠藏迹也”

鼠年風俗人情(江蘇民俗中的那些)4

“老鼠為何排在十二生肖的第一位,目前還沒有統一說法。”南京農業大學民俗學研究所所長季中揚教授認為,十二生肖的排列順序,是古代華夏民族以天幹紀年與西北遊牧民族以動物紀年充分融合的産物。與現代人相比,古人對老鼠更為熟悉程度,老鼠生命力強,能夠積聚财富,充滿着神奇的力量。

鼠年風俗人情(江蘇民俗中的那些)5

除夕夜,江南各地“老鼠嫁女”

在蘇州、無錫等地的養蠶地區,蠶農們要在蠶房内放置蠶貓泥塑,張貼“貓王鎮宅”、“蠶貓逼鼠”、“黃貓銜鼠”一類的年畫,以震懾老鼠,使得它們不敢潛入蠶房,吃蠶繭,咬破蠶種紙。 舊時,江南地區有“照耗神”“照虛耗”的民俗,“人家房屋多,必遍置燈,令光照,曰‘照耗神’”(《歲華憶語》)。這個儀式一般在臘月二十四、除夕或者正月十五這一天進行。人們在床下點燈,使得屋内燈火通明。早在宋代,就有這個有趣的民俗,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和吳自牧的《夢粱錄》,明代《西湖遊覽志餘》等文獻中均有記載。清代後,“照虛耗”有所變化,人們在門口、井欄等也會點燈,這麼做雖不節能也不環保,但在以前的人們看來還是很有用的,能防範老鼠偷吃新年供品。

鼠年風俗人情(江蘇民俗中的那些)6

“老鼠嫁女”、“老鼠娶親”是舊時在我國各地流行的民俗。清代無錫文人錢泳在《履園叢話》中記錄一個奇幻故事:數百隻老鼠化為小人,在除夕之夜送親嫁女。魯迅先生在《狗·貓·鼠》中描繪了一幅“老鼠嫁女”的圖畫:“……自新郎、新婦以至傧相、賓客、執事,沒有一個不是尖腮細腿,象煞讀書人的,但穿的都是紅衫綠褲。”

鼠年風俗人情(江蘇民俗中的那些)7

在不同的地方,“老鼠娶親”的日子各不相同。魯迅的故鄉紹興是在正月十四;山東、山西一些地方是在臘月二十三;而南京、蘇州、常州等地則是在除夕夜。南通如臯則是在正月十六。 《金陵歲時記》《歲華憶語》等南京民俗著作詳細描述了“老鼠嫁女”的過程:除夕晚上,人們在床下、屋角、門楣等犄角旮旯遍撒米團、瓜果等食物,插上絨花,作為賀禮,讓老鼠搞“婚禮”嫁女兒。人們認為,這樣的方式能将老鼠們送走,使來年家中能夠得到安甯。 蘇南地區,舊時的除夕夜,一家人都會早早上床睡覺,把燈熄滅,小孩子不肯睡,大人就要騙他說:“聽老鼠做親”。因此,也有學者認為,“老鼠娶親”是一種“祀鼠”儀式,隐含着上古時期人們對老鼠敬畏的心理。

鼠年風俗人情(江蘇民俗中的那些)8

《金陵歲時記》記載,古時候南京人除夕還要拜祭老虎,寓意将貓迎來,以消除家中的鼠患。《古今圖書集成·歲功典》載:以前常州武進、蘇州吳縣等地有除夕夜“喂鼠飯”的民俗,放在老鼠出沒的地方,禱祝說“鼠食此,毋耗吾家” 。

老鼠叫,“數介兩聲銅錢”

在古人看來,老鼠擁有神秘的力量,由此産生了很多對老鼠的迷信。老鼠善于偷竊,是富裕的象征,在古代曾被視為“财神”。“鼠”與“數”同音,明代人将老鼠在洞中發出的聲音稱作“數銅錢”,通常也将聽到這種聲音當作吉兆。明代蘇州文人馮夢龍收集的民間情歌中,就把這種聲音稱作“數介兩聲銅錢”。

鼠年風俗人情(江蘇民俗中的那些)9

古人還以夢到老鼠來占蔔吉兇禍福。《周公解夢》中說:已婚女人夢見手裡托着老鼠,就要生孩子:夢見貓捉老鼠,就會發财;夢見老鼠在屋子裡打洞,則家中會被盜賊光顧。如此種種,不一而足,荒誕不經,但也生動反映了古人對老鼠的畏懼和崇拜。

鼠年風俗人情(江蘇民俗中的那些)10

"小老鼠,上燈台,偷油吃,下不來,骨碌骨碌滾下來……”很多孩子都會背這首童謠。在江蘇地區,也流傳着很多和老鼠有關的民間歌謠,比如: 黃狸貓,花狸貓,偷油老鼠該倒糟。“啊嗚”一口才咬牢,“潑勒潑勒”喊苦惱。(蘇州民歌) 狗燒鍋,貓上竈,老鼠洗碗垛打垛,八哥挑水唱山歌。(南京江甯歌謠) 公雞生下雙黃蛋,牴牛生個綿羊羔。麻雀展翅撲老鷹,兔子追着黃狗跑。看你相信不相信,老鼠吃了大狸貓。(常州歌謠)

鼠年風俗人情(江蘇民俗中的那些)11

白鼠村、老鼠孔、老鼠崗

江蘇還有一些和“老鼠”有關的地名。揚州寶應縣廣陽湖鎮有個白鼠村,村裡還有一座白鼠大橋。當地的文史專家介紹,白鼠村原來叫碧霞村,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打天下時,曾在此地休息,看到了一隻吉祥的小白鼠,後來朱元璋攻打集慶(今南京)時,又夢見這隻小白鼠啃咬船闆,受此啟示,朱元璋破釜沉舟,一舉攻下集慶。朱元璋登基後不忘此事,決定将碧霞村改名為白鼠村。有趣的是,白鼠村的形狀也像一隻卧鼠,鼠頭朝西,鼠尾向東,村西老街的南北各設大井一口,作為鼠眼。

鼠年風俗人情(江蘇民俗中的那些)12

鼠年風俗人情(江蘇民俗中的那些)13

在海安市曲塘鎮,有兩個名為“老鼠孔”的地名,相傳很久以前,此地河道淤塞,年年成澇。後來,突然出現一體型碩大的鼠王,帶領一群老鼠日夜辛勞,不停挖洞,最終趕在雨季之前将上下河道挖通。但是鼠王卻因過度勞累而亡。從人們為了紀念老鼠的功勞,把這裡改名為“老鼠孔”。

鼠年風俗人情(江蘇民俗中的那些)14

在南京江甯區橫溪街道,有一山崗形似老鼠,人們稱之為“老鼠崗”,後來附近的小村也以“老鼠崗”命名。在江甯區湖熟街道,有一座大型土墩,同樣好似老鼠,百姓一直叫它為“老鼠墩”。後來經過考古學者調查,确認“老鼠墩”是湖熟文化遺址之一,已列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交彙點記者 于鋒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