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節必“吃雞”,食雞肉這件事情本身是生活中比較平凡的一件事情,但是卻被生活中的衆多“不能吃理論”搞得較為混亂。有的人說“雞頭當中含有重金屬物質,食用有危害”;有的人說“雞皮不能吃,不然會導緻身體中毒”;甚至還有人說“雞肉不能吃,否則會緻癌”…… 種種言論難辨真假,健康 安全吃雞,有些事情您還是知道為好。
吃雞肉會緻癌?雞肉還能不能吃了?
最近,一則名為“牛津大學新研究:吃雞肉關聯患癌風險,包括三種特定癌症”的帖子被大家瘋傳,難道連美味的雞肉也不能吃了?
關注此專項問題,這則說法主要是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收集了47.5萬名中年英國人的飲食習慣和患病的數據(2006年—2014年),在此研究成果中發現每年這些人群中有2.3萬人被“癌症”侵襲。通過接下來進一步的研究,又有結果認為雞鴨等家禽肉食的食用量和惡性黑色素瘤的患病系數呈現出了“正相關關系”,具體言之就是每天食用30克禽肉,其患黑色素瘤的風險同時增加20%,另外像前列腺癌症也會因此升高患病率。
但其實,此言論屬于“不科學謠言”,您各位完全不必相信。
首先,對于這則所謂的媒體報道,言論(試驗數據)過于片面,并不存在代表性,沒有足夠且明确的證據可以證明吃雞肉會增加癌症的發病風險。
其次,這則所謂的新聞報道過分雜亂,其中所闡述的“内容點”較多,其中不光分析了雞肉和癌症之間的關系,還提到了其他肉類食品和癌症的相關聯系點,比如說您熟悉的紅肉和加工肉類食品。這樣一來,老生常談的“紅肉緻癌”理論也就不會有太多人去理會,但“吃雞肉緻癌”的這類新型謠言卻被大家“傳得更為誇張”,
最後,雞肉而言是一種簡單且非常不錯的普通食物(肉食),富含優質蛋白質且吸收率較高,和癌症之間并無太大聯系,癌症(腫瘤)病沒有如此簡單的患病機理,本身也是由各種因素共同制約而患上的一種疾病。
所謂的“吃雞肉緻癌”,其實隻是一種“噱頭類言論”,說它是标題黨也并不為過,這種被報道的研究并不存在嚴謹的科學原理和因果關系,隻是科學領域的一種“觀察性研究”而已。
雞肉中含有激素,食用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發育?
實則不會,肉雞品種經過了漫長的培育期,生長速度本身很快,真心沒有必要用激素催熟。假設在雞的生長過程中喂食了激素,甚至還會增加雞的肝髒、心血管等髒器壓力,甚至導緻死亡現象的發生。
言于此,并無“給雞打激素”問題的發生,請“三思”。
雞頭不能吃?十年雞頭塞砒霜?此乃一條不折不扣的謠言。說到實處,雞雖然是通過嘴(雞頭上的部位)吃東西,但是食物必須要到胃腸才能被吸收然後再進入血液,就算是真的有毒素物質,其也需要通過肝腎進行代謝,根本不會積累到所謂的頭部。如果給一個雞頭不能吃的理由,那也隻能說它的長相有一些“可怕”而已了。
雞脖子不能吃?否則會中毒?
關于雞脖子不能吃的言論非常“流行”。其實雞肉體内是沒有成形的淋巴結的,一般隻有起相同作用的淋巴集結體(是幾個或幾十個淋巴小結聚集成團構成的淋巴集結體)。如果它們沒有發生病變,充分加熱後少量食用并不會存在問題,也不會産生明顯傷害;況且這些淋巴集結體多數分布在皮下;所以,如果你偏愛食用雞脖子、鴨脖子等食品,但是又非常不願意吃到淋巴組織,那請您去皮食用好了(其實雞表皮脂肪含量很高,從健康角度來講本身也不建議大家食用)。
從健康考慮,雞身上的一個部位不建議吃:雞皮很好吃,這是因為其中含有很大一部分脂肪物質,脂肪物質的攝入過多容易增加肥胖、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發病風險;相對而言它的營養價值不高,這是不建議吃的原因,和激素等問題無關。
言于此,雞肉本來普通,各種“不能食用”理論皆為噱頭 誇張言論,請您繞到必行。
雞肉,很不錯的“白肉類食物”。價格實惠但卻富含豐富的優質蛋白質等營養物質,食用美味 營養 ,建議可以偏向選擇。
安全 健康吃雞,應該這樣做:買雞認準靠譜 安全的地方,避免買到可能存在問題的雞肉,所以,正規的超市和大型的農貿市場是不錯的選擇。
任何好的食物都要适量,雞肉同樣如此,每日攝入的畜禽肉類總量建議達成40—75克(《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議量),食用過多避免給身體增加負擔,增加肥胖等問題的發生風險。
對于以雞肉為代表的禽肉食品來說,減少脂肪的攝入量,去皮更靠譜。
拒絕“煎炸炒烤(特别是炸雞)”,偏向選擇“蒸煮炖”,還原食物本身味道,避免攝入較多的脂肪、食鹽以及一些有害物質(苯并芘等)。
健康美味,今晚“吃雞”;忘掉謠言,避免侵襲;品鑒鮮美,靠譜加工;安全吃雞,願您安康。
注:王思露原創内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健康真探社##真相來了#@健康真相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