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我覺得得首先要解決兩個問題。第一是防止睡覺時翻身把雞蛋壓碎了,我覺得你可以先試試,練習一下(媽見打行為)。第二是找到可以孵化的雞蛋,我們日常吃的雞蛋一般是沒有受過精的。這種蛋,你放到它腐爛了都不可能孵化出小雞的。
回到正題吧:
雞蛋上面又沒有指紋識别或人臉……雞臉識别啥的,隻要滿足孵化的物理條件,不管是雞呀、鴨呀、鵝呀,還是貓啊、狗啊、豬啊的,都可以孵化小雞。實際上,現代農業的養殖場都是人工孵化小雞的。
那我們就來看看孵化小雞需要什麼條件吧。
雞苗的孵化期為21天,在這期間,要控制雞蛋處于适宜的溫度、濕度,并要注意通風散熱。
首先來看溫度。人工孵化小雞有恒溫孵化和變溫孵化兩種。如果采用恒溫孵化,則應在孵化期前18天控制溫度在37.8℃,出雛期(第19到21天)控制溫度在37.3℃。而變溫孵化則要在第1-7天控制溫度在38.2℃-38.5℃之間,在第8-18天,控制溫度在37.8℃-38.1℃,而在第19-21天控制溫度為37.3-37.5℃之間。實際生産中一般不采用變溫孵化,但變溫孵化的孵化率高一些。
孵化時應該嚴格控制溫度,溫度過高,小雞發育過快,會死;溫度過低,小雞發育過慢,也會死。舉個例子,你把雞蛋放到100℃的環境裡,隻需要幾分鐘,就可以吃了,啊,不是,就死了。在文獻【1】中,當溫度超過41℃,持續2-3個小時,小雞胚胎就會全部死亡。溫度低也很好理解(比如,我有一桶液氮……咳咳),當溫度低至24℃,持續30小時,小雞胚胎全部死亡。孵化時的溫度變化應該控制在0.2-0.3℃之間。
你看,恒溫孵化的溫度跟人體溫度還是很接近的嘛,在被窩裡應該還是有可能做到的。
第二是濕度。恒溫孵化時,前18天相對濕度應該控制在60%-65%,19-21天濕度應為70%-75%;變溫孵化前1-7天濕度60%-65%,第8-18天濕度應為50%,19-21天濕度應為70%-75%。
濕度與蛋内水分蒸發和物質代謝有關,也影響胚胎散熱,特别是出雛期(19-21天),适當的濕度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可以促使碳酸鈣變成碳酸氫鈣,使蛋殼變脆,有利于雛雞破殼。
看着旁邊顯示18%的濕度計,我覺得小朋友如果在北京的話,還是在夏天孵化吧。
第三是通風。小雞孵化過程中,胚胎會有氣體代謝,因此需要有足夠的新鮮空氣,二氧化碳濃度不要超過0.5%,當二氧化碳濃度超過1%時,胚胎死亡率會上升。
第四是翻蛋和涼蛋。生産中孵化過程會有這兩步,翻蛋主要是為了讓蛋受熱均勻(想到煎雞蛋了是怎麼回事),防止胚胎與殼膜粘連,有助于胚胎運動和血液循環。時間間隔為2小時,18日之後可以停止翻蛋。涼蛋則是為了散熱,尤其是孵化後期,胚胎代謝會産生大量熱,不然它能燒死自己。涼蛋時間一般為每天上下午各一次。
綜上所述,雞蛋孵化的條件并不算複雜,我們完全可以實現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