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外表顔色鮮豔的動物往往都不是好惹的,它們用鮮豔的顔色來警告捕食者不要靠近自己。
然而,有一些小昆蟲雖然也具有鮮豔的顔色,但是經常被我們忽略,因此經常有人一不小心就惹禍上身。
比如隐翅蟲,它們就經常會停留在人們的身上,給人帶來一陣瘙癢,然後人們本能地用手去揉碎它,結果還挺嚴重的。
隐翅蟲的毒素會随着被揉碎爆裂而出而刺激皮膚,接觸10-15秒就會引起發炎反應,并在人的皮膚上留下一個類似被強酸灼傷的潰爛痕迹,給人帶來強烈的灼痛感。
這種隐翅蟲毒素引起的皮膚潰爛被稱作隐翅蟲皮炎,據報道,今年國慶長假7天,長沙的某醫院救治了100多例這樣的病例。
那麼問題來了,隐翅蟲到底是什麼東西?它的毒素究竟有多厲害呢?
圖注:幾種隐翅蟲,除了胖瘦和顔色外,長得都差不多
關于隐翅蟲
這種小昆蟲長得特别像螞蟻,所以我第一次知道它的名字是聽人叫它“硫酸蟻”,我也理所當然地認為它是螞蟻,事實上它是甲蟲。
隐翅蟲是鞘翅目隐翅蟲科甲蟲的統稱,這一科的甲蟲群體是鞘翅目中最成功的——物種最為豐富,分布也最為廣泛。
目前全世界已知的隐翅蟲科物種達到58500多種,它們适應各種環境,吃各種東西,從真菌到素食,從腐食到肉食,什麼都能吃。
不過它們中的大部分都是無毒的,全世界已報道的、能夠引起隐翅蟲皮膚炎的差不多隻有20種,而在中國隻有3種,這些被統稱為“毒隐翅蟲”,我們平時看到的那些橘黑相間的“螞蟻”基本都是屬于毒隐翅蟲。
毒隐翅蟲的主要毒素被稱作毒隐翅蟲素(另外兩種是拟毒隐翅蟲素和毒隐翅蟲酮),從網傳的人們皮膚接觸後的圖片就不難發現,它們的毒素毒性是非常強的,據了解這樣的潰爛需要幾個星期才能痊愈,而且一兩年後疤痕依舊存在。
另外,不僅是對人的皮膚有毒,對植物也不友好,我看到有一位“手賤”的網友給捕蠅草喂了一隻隐翅蟲,結果枯萎了好幾株。
圖注:被喂食隐翅蟲的捕蠅草,變黑了
事實上,它們的毒素比眼鏡蛇的毒素還要強許多,隻是由于它們的體型很小,隻有3毫米左右,所以毒素産量有限。
然而,即便是這樣少量的毒素,有時候一隻毒隐翅蟲爆裂後所釋放毒液也足以緻命。
圖注:毒隐翅蟲
為什麼會這麼毒?
我們這裡管隐翅蟲叫“硫酸蟻”,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它們的毒液是PH值為1~2之間的強酸。作為對比,實驗室硫酸的PH值是1——已經足以對織物産生腐蝕了。
我看到很多人說碰到隐翅蟲不要去拍它就沒事了,因為隐翅蟲的毒液來自它們的體液——包括血液和淋巴組織液等都有毒,隻會“被動釋放”。
圖注:被隐翅蟲傷害到了
其實,雖然隐翅蟲的毒素确實是體液,但是它們是會“主動釋放”毒素的,如果它們感覺自己受到威脅的話,它們會實時噴射體液給對手造成傷害。
隻是由于像人類這樣的大型哺乳動物并不是隐翅蟲的攻擊對象,所以它們基本不會浪費能量用毒素來攻擊我們。
圖注:一位網友分享的隐翅蟲傷害過程
不過,考慮到隐翅蟲的體型,它們所能主動釋放毒素也是有限的,所以被“叮咬一口”的傷害估計還沒有被揉碎來得大。
像隐翅蟲這種小型昆蟲進化出劇毒,目的是十分明顯的——它們在努力防止自己被更大的捕食者吃掉,甚至為了被誤食,它們還用鮮豔的“危險色”來提醒捕食者。
圖注:隐翅蟲的一生
所以,對于大部分毒隐翅蟲而言,從它們的卵到幼蟲,從蛹到成蟲,除了成蟲那對時刻隐藏的翅膀外,它們身體的每個部位都是有毒的(因為它們的體液就是毒液)。
最後:隐翅蟲是益蟲
雖然,有些隐翅蟲有毒,但是它們算是益蟲,因為它們的主要食物來源是一些真正的農林害蟲,而隐翅蟲食量很大,所以可以作為生物防控害蟲的手段。
南方的夏天,隐翅蟲出沒頻率非常最高,很多人可能好奇過,自己住在高樓上,為什麼還有隐翅蟲?
别看隐翅蟲的翅膀都很少展示出來,但其實它們也是飛行高手——昆蟲都是優秀的飛行員。
有研究顯示,隐翅蟲可以借助風力飛到更高的地方,而且有意思的是,它們很喜歡飛到更高處,住得越高越容易遭遇隐翅蟲。
隐翅蟲和許多昆蟲一樣,具有很強的趨光性。在白天很少能看到它們,但是夜間它們會飛到有燈光的地方,并和我們相遇。
看在它是益蟲,以及有毒的份上,不要嘗試拍打它們,把它們吹走是比較好地選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