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八年級語文下冊文言文知識總結

八年級語文下冊文言文知識總結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8-07 23:14:09

八年級語文下冊文言文知識總結?《莊子》二則莊子與惠子遊于濠梁,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八年級語文下冊文言文知識總結?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八年級語文下冊文言文知識總結(八年級下冊語文課内文言文知識點歸納總結)1

八年級語文下冊文言文知識總結

《莊子》二則

莊子與惠子遊于濠梁

原文

莊子與惠子遊于濠(háo)梁之上。莊子曰:“鯈(tiáo)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譯文

莊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橋上遊玩。莊子說:“鯈魚在河水中遊得多麼悠閑自得,這就是魚兒的快樂呀。”惠子說:“你又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莊子說:“你又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兒的快樂?”惠子說:“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就是可以完全确定的。”莊子說:“請從我們最初的話題說起。你說‘你是從哪裡知道魚的快樂’等等,既然你已經知道了我知道魚的快樂而卻又問我,所以我說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

注釋

1.濠梁:濠水的橋上。濠,水名,在現在安徽鳳陽。

2.鯈(tiáo)魚:一種淡水魚中的銀白色小魚,喜歡在水層下面遊動,長約16厘米,又名白鲦。

3. 是:這。

4. 固:固然(固不知子矣);本來(子固非魚也)。

5. 全:完全,确定是。

6.請 循其本:從最初的話題說起。請:請允許我,循:從…說起。其,話題。本:最初。

7. 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你說”汝安知魚樂“等等。汝安知魚樂:你怎麼(哪裡)知道魚是快樂的呢。”雲者:如此如此。安,怎麼。

8.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既:已經,之:它,指“魚之樂”,下文的同此意。

一詞多義

1.固

固不知子矣:固然。

子固非魚也:本來。

2.見

莊子往見之:看望,拜見。

胡不見我于王:引見。

北冥有魚

北冥有魚,其名為鲲。鲲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是鳥也,海運則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裡,抟扶搖而上者九萬裡,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注釋】

①冥:亦作溟,海之意。“北冥”,就是北方的大海。下文的“南冥”仿此。傳說北海無邊無際,水深而黑。

②鲲(kūn):上古傳說中的大魚

③鵬:本為古“鳳”字,這裡用表大鳥之名。

④怒:奮起,這裡指鼓起翅膀。

⑤垂:垂挂

⑥海運:大海動蕩。徙:遷移。

⑦天池:天然的大池。

⑧齊諧:書名。一說人名。

⑨志:記載。 怪:怪異的事情

⑩擊:拍打,這裡指鵬鳥奮飛而起雙翼拍打水面。

⑪抟(tuán):環繞而上。一說“抟”當作“搏”(bó),拍擊的意思。扶搖:又名叫飙,由地面急劇盤旋而上的暴風。

⑫去:離,這裡指離開北海。息:氣息,這裡指風。

⑬野馬:春天林澤中的霧氣。霧氣浮動狀如奔馬,故名“野馬”。

⑭塵埃:揚在空中的土叫“塵”,細碎的塵粒叫“埃”。

⑮蒼蒼:深藍色。

⑯極:盡。 通“耶”表疑問,相當于“嗎”“呢”

【作者作品】莊子,名周,戰國時宋國人,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與老子并稱為“老莊”。道家的主要精神是崇尚自然,莊子對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順其自然,“安時而處順”、“知其無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靜無為”。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莊子一生著書十餘萬言,書名《莊子》。

《莊子》,道家經典之一。今存三十三篇,内篇7篇是莊子所作,外篇15篇和雜篇11篇學術界認為是他人僞作。《莊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構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筆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它不僅有很高的哲學成就,對後世文學的發展也有着深遠的影響。人們評價這本書為“文學的哲學、哲學的文學”。魯迅先生更評價說: “其文汪洋辟阖,儀态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

【解題】《逍遙遊》是《莊子》中的第一篇,在全書中占有特殊地位。 “逍遙”也寫作“消搖”,意思是優遊自得的樣子;“逍遙遊”就是沒有任何束縛地、自由自在地活動。

【譯文】

北方的大海裡有一條魚,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體積,真不知道大到幾千裡;變化成為鳥,它的名字就叫鵬。鵬的脊背,真不知道長到幾千裡;當它奮起而飛的時候,那展開的雙翅就像天邊的雲。這隻鵬鳥呀,随着海上洶湧的波濤遷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個天然的大池。《齊諧》是一部專門記載怪異事情的書,這本書上記載說:“鵬鳥遷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擊水面激起三千裡的波濤,海面上急驟的狂風盤旋而上直沖九萬裡高空,離開北方的大海用了六個月的時間方才停歇下來”。春日林澤原野上蒸騰浮動猶如奔馬的霧氣,低空裡沸沸揚揚的塵埃,都是大自然裡各種生物的氣息吹拂所緻。天空是那麼湛藍湛藍的,難道這就是它真正的顔色嗎?抑或是高曠遼遠沒法看到它的盡頭呢?鵬鳥在高空往下看,不過也就像這個樣子罷了。

【課文理解】

1.文章标題為北冥有魚,後來怎麼又寫鳥了?

鳥是由魚變化而來的。鲲的體積有幾千裡,變成鳥後,鳥的背部不知有幾千裡。說明莊子想像力豐富。

2.大鵬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樣描寫這一形象的呢?

鲲鵬形體碩大無比,變化神奇莫測,奮飛時氣勢壯美。

從體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動範圍大(長度:從北海到南海;高度:九萬裡)四個方面極寫鲲鵬形象磅礴壯觀。用誇張的手法描述鲲鵬,“不知其幾千裡也”言其形,“若垂天之雲”言其翼,“北冥”“南冥”“九萬裡”言其活動天地,極言鲲鵬形體之大、變化之神奇、飛騰時氣勢之壯觀,一開頭就向我們展示了一幅雄奇壯麗的畫卷。

3.賞析句子:“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裡,抟扶搖而上者九萬裡。”

此句運用豐富的想像,奇特的誇張,描寫了鲲鵬振翼拍水,盤旋飛向九萬裡高空的形象,這一形象能激發人的豪情壯志,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擊”“抟”等字傳神、生動,讓人産生豐富的想像和聯想。

4.在莊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說理。使文章生動活潑,寓意隽永,感染力強。文章借鲲鵬的寓言說明什麼道理?

說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條件,它們的活動都是有所憑借。

5.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條件,那麼人對事物的認識有沒有局限呢?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翻譯:天色深青,難道這就是它真正的顔色嗎?它是高曠遼遠而沒有邊際嗎?說明人對事物的認識是有局限的。

莊子給出确定的結論,鵬鳥和人們一樣,并不能弄清天的本色,鵬鳥認識也是有局限的啊。

6.默寫重點句子

(1)本文綜合運用誇張和比喻的句子是:其翼若垂天之雲

(2)可以概括出扶搖直上、鵬程萬裡兩個成語的句子是:抟扶搖而上者九萬裡

《禮記》二則

雖有嘉肴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譯文

雖然有美味的内食,但不去品嘗,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雖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所以,學習之後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後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後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後才能勉勵自己。所以說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的《尚書·說命》說:“教人是學習的一半。”這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譯文

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幹的人選拔出來,講求誠信,培養和睦(氣氛)。所以人們不單奉養自己的父母,不單撫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終其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年喪父的孩子、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男子有職務,女子有歸宿。對于财貨,人們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們都願意為公衆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因此奸邪之謀不會發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生。所以大門都不用關上了,這叫做理想社會。

通假字

學半(“學”同“敩(xiào)”,教導)

選賢能(“與”同“舉”,選撥)

、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矜”同“鳏”,老而無妻)

古今異義

教然後知困(古義:困惑。今義:困難。)

有至道(古義:即使。今義:雖然。)

不知其也(古義:味美。今義:意義。)

男有分,女有(古義:女子出嫁。今義:歸還。)

大道之行也(古義: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時代的政治制度。今義:大路。)

一詞多義

親 1、不獨親其親(動詞,以……為親)

2、不獨親其(名詞,父母)

其 1、不知旨也(代詞,它的,指“嘉肴”的)

2、此之謂乎(語氣副詞,表示推測,恐怕)

子 1、不獨其子(動詞,以……為子)

2、不獨子其(名詞,子女)

修 1、講信睦(動詞,培養)

2、蓋簡桃核狹者為之(形容詞,修長)

分 1、男有,女有歸(名詞,職分,職守)

2、舟首尾長約八有奇(量詞,長度單位)

詞類活用

使老有所終,有所用,有所長(老,形容詞用作名詞,老年人;狀,形容詞用作名詞,壯年人;幼,形容詞用作名詞,幼童)

文言句式

其此之謂乎(“此之謂”,就是“謂此”,賓語前置)

文學常識

《禮記》,是儒家經典之一,據傳為西漢禮學家戴聖所編,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主要記載了先秦的禮制,體現了先秦儒家的哲學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學思想,是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資料。

雖有嘉肴 知識點

一、注音

嘉肴(yáo ) 自強( qiǎng ) 兌命(yuè ) 學學半(xiào )

二、劃分節奏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

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三、重點翻譯

1、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嘗,也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

2、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學習,也不知道它的好處。

3、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所以,學習之後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後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得地方。

4、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後就能自我反省。

5、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後才能勉勵自己。

6、故曰:教學相長也。

所以所“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的。

7、《兌命》曰:“學學半。” 其此之謂乎?

《兌命》說:“教人是學習的一半。”這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四、重點字詞解釋:

1、雖有嘉 肴

雖:即使;嘉:好、美;肴:用魚、肉做的菜

2、弗食,不知其旨也

食:吃;旨:甘美

3、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至道:最好的道理;善:好處

4、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是故:所以;困:不通,理解不了

5、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反:反省;自強:自我勉勵。

6、: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長:促進 推測語氣;此之謂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大道之行也》知識點總結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選賢與jǔ能 睦mù 男有分fèn

貨惡wù其棄于地

點撥:注意多音字“與”“分”“惡”的讀音。

2.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

(1)人不獨親其親。 親:以……為親。

(2)男有分,女有歸。 分:職分,指職業、職守。

歸:女子出嫁。

(3)貨惡其棄于地。 惡:憎惡。

(4)盜竊亂賊而不作。 亂:造反。 作:興起。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與通舉 解釋為:選拔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1.用原文填空。

(1)“大道之行”具體表現在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三方面。

(2)希望全社會親如一家的句子是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3)希望人人都能安居樂業的句子是男有分,女有歸。

(4)希望社會能物盡其用,人盡其才的句子是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

2.将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幹的人選**。講求誠信。培養和睦(氣氛)。

點撥:重點理解“與”“信”“修”等詞語。

(2)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因此人們不單單奉養自己的父母,不單單撫育自己的子女。

點撥:重點理解“親”(第-個“親”意思足“以……為親”,第二個“親”指父母)的意思。

(3)男有分,女有歸。

男子有職業,女子有歸宿。

點撥:重點理解“分”“歸”等詞語。

(4)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

對于财貨,人們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為,卻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們都願意為公衆之事竭盡全力,而不一定為白己謀私利。

點撥:重點理解“惡”“棄”等詞語。

(5)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這樣奸邪之謀不發生,盜竊,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發生,(家家戶戶)都不用關大門了,這就叫做“大同”社會。

點撥:重點理解“興”“亂”“賊”“作”等詞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