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幸福河北##2021頭條帶你看河北##2021我為河北文旅代言##我的小幸福##河北文旅看圖識景#
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書畫氈又名“文房第五寶”,是據幾千年傳承的毛氈制業加工演變而來。
我國勞動人民早在幾千年前就開始了氈制品的生産,據《周禮》、《說文解字》等記載,周官拿皮供為氈。到漢代,制氈技術有了進一步發展,漢元帝時王昭君遠嫁匈奴,曾講到“胡地氈為帳”。東漢蔡文姬所作《胡笳十八拍》詞曲中有“氈裘為裳兮”之句。制氈技術傳入中原後,與當時刺繡技術相結合,使用範圍進一步擴大,作帳篷的氈稱為“帳氈”,鋪在床上的稱為“張氈”,細而柔軟作服裝的謂之“掌氈”,飾以美麗花紋的薄氈叫“華氈”,《文志》記載羌族姑娘用它來做節日盛裝。
書畫氈是文房四寶必需的輔助材料,原材料為60支以上多種羊毛,其表面有一層天然彎曲的豎立的纖維,将宣紙放置書畫氈上,在作品墨多時不會跑,故此具有托墨作用,為文房必備之品,羊毛可吸烘水分,因此畫氈還具有吸墨作用。
制作流程
何深在三十多年前拜老藝人為師,掌握了制作書畫氈的配方,後又積極改進,于1986年成立中堂畫氈廠,現有員工68名,該廠具有國内最先進的寬3.5米的毛氈生産設備,年生産不同規模的毛氈8千萬米,顔色以白、黑、灰為主也可生産其它各種顔色,産品包括混紡(羊毛 化纖)、一級書畫氈、特級書畫氈、YT型、描摹(印字及筆劃)印格畫氈等幾十個品種,産品銷售遍及全國各地,如北京(榮寶齋)、上海(朵雲軒)、天津(楊柳青畫社)、廣州、西安、成都、南京、杭州等幾十個大城市,還遠銷到香港、澳門、台灣,以及日本、朝鮮、韓國、新加坡、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1998年,中堂牌書畫氈被中國文房四寶協會評定為“金制獎”。
書畫氈是研究文房文化重要載體,也折射了先民的智慧,是民衆對我國傳統民間技藝的傳承、保護和再創造。它與書畫藝術相伴而生,見證了書畫藝術發展,傳承了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
(轉自:保定文化旅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