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下面這些連西安本地人也不太清楚的“一些事兒”,是不是感覺自己瞬間高大上起來了!
一座城門
西安城牆的東門叫長樂門,随明城牆一起構築,以前是東側出入西安的唯一門戶。現城樓、箭樓均保存完好,唯閘樓已毀。
據說,當年李自成攻入西安時,看到“長樂門”三個字,就對身邊的将士說:“若讓皇帝長樂,百姓就要長苦了。”将士們一聽此言,群情激憤,點火燒毀了這座城樓,直到清代才得以重建。
一瓶土
從高空俯瞰,秦嶺是由千山萬嶺組成的一片山地。最早它并不叫“秦嶺”,隻有當地人給眼前的某一座山起一個名字。
西安人叫“終南山”,藍田人叫“王順山”,周至和眉縣人叫“太白山,華陰人叫“華山”……每個縣、每個鎮、甚至每個莊稼人,都給他面對的山起一個名字。清代的地理志裡,秦嶺中有名稱的山就有幾百座。
一條路
西安到漢中的高速公路從秦嶺腹地“穿堂而過”。全線有136座隧道,集中在戶縣到洋縣間18公裡的隧道群,穿越了中國地理在秦嶺一号隧道北口時,還是北方的天,北方的人和北方的植物。而隻需經過十多分鐘到達秦嶺三号隧道南口時,看見的便是南方的天、南方的花草,連居民都操着川音了。
一片街區
一條概括了西安常住客特點的段子在網上熱傳:待在南郊二府莊的人普遍文藝,待在粉巷的人普遍瘋癫,待在書院門的人普遍都宅,待在友誼路的人普遍豁達,待在二馬路的人普遍執着,待在幸福路的人普遍樂觀,待在蓮花池的人普遍能吃苦,待在崇業路的人普遍富裕……
一道菜
有“長安第一味”之稱的葫蘆雞,曆來是西安人待客的必點菜。據傳,葫蘆雞的創始人是唐玄宗禮部尚書韋陟的家廚。
一次,韋陟命家廚烹制酥嫩雞肉,前兩個廚師都沒成功,第三個廚師吸取前者的經驗,把雞捆起來,先煮,後蒸,再油炸,做出來的雞不僅香醇酥嫩,而且整形似金燦燦的葫蘆,葫蘆雞由此得名。
一個字
在西安入選最幸福城市的新聞發布會上,賈平凹用 biangbiang 面”“裡60個筆畫的“biang”字,诠釋西安人的幸福概念:一個房子,房子裡有人、有車,一邊能看見月亮,一邊還有衛士保衛着我們的幸福。下邊有心寬體胖的“政府”,可發表言論,幸福地坐着車子享受幸福生活。
一種感覺
餐飲文化大師張振楣先生,一到西安就聽人介紹說,來西安如果不去兵馬俑,就等于沒來西安;又有人說,來西安如果不嘗羊肉泡馍,就白來一趟西安。于是他先吃泡馍,再去兵馬俑。結果吃過、去過之後,張振楣突然悟到,西安這兩樣東西其實是一回事,都是“曆史 文化”。
兩種文化、一種表達
關中民間有句諺語“狗狂一攤屎,人狂沒好事”。“屎”與“死”關中方言發音相同。作家陳忠實回憶:兒時每每玩到癫狂狀态,母親就會擲出這句話警告。後來,他讀到歐洲名諺“上帝欲讓誰滅亡,必先使其瘋狂”時非常欣喜,感慨歐洲民間和關中民間以諺語方式歸結出的生活哲理竟如出一轍。
口水一條街
車家巷在南院門附近,究竟因何得名,是因為曾經水車雲集,還是因為居住過“車”姓人家,如今已無從考證。對于吃貨們來說,他們更喜歡談論這裡的美食。一條街 走過去,擺湯面、褲帶面、米線麻辣粉、泡馍、臘汁肉揪面片、三鮮煮馍、丸子湯以及冷熱拉面,光聽這些名字,流的口水都能裝一車了。
一個外國人眼中的陝西人
尼克爾斯在《穿越神秘的陝西》中這樣描述陝西人:陝西人更為中的陝西人達觀冷靜、富有思想,并且熱愛學問,有着溫文爾雅的正義感。陝西人對自己的傳統了然于 胸、引以為豪,喜歡談論伏羲時代的事件,仿佛就發生在昨天。說起本國的曆史,他們很少提到最近1500年來發生的事情。
一瓶汽水的情懷
如今各種口味的飲料多如牛毛,但西安銷量最好的還是西安自産的橘子水“冰峰”,這個誕生于1953年的飲料始終保持着最初的味道。除了是“三秦套餐”中不可缺少的飲料,還是家的代名詞,從外地回家的西安人總要喝上一瓶“冰峰”,體現着故鄉情結和陝味文化。
一字品“性”
西安話說“中午不回家,在單位搞着吃”,指将就吃一點。“搞磨”指不認真。“适搞幹”指草草地幹。“搞着說他兩句”,指輕微批評。一個“搞”字,說盡西安人的随性、粗犷和豁達。
西安人最靠譜的一周食譜
西安調調在微博上列出了西安人最靠譜兒的一周食譜。周一:肉夾馍、羊肉泡馍、燴麻食;周二:擀面皮、酸湯餃子、醪糟 甑糕;周三:胡辣湯、臊子面、荞面饸饹。周四:雞蛋餅 蔥花餅、扯面、洋芋擦擦……看罷,有網友戲言,在西安莫談減肥,因為減肥的敵人太強大。
其實隻要細心觀察,每天的西安都是不一樣的。打開一扇門,守護一座城。讓我們去迎接每一天新的開始吧!
内容來自網絡
西安部落
有意思、有料、有态度,為你解說不一樣的西安城,一個值得每個西安人都關注的公衆平台。
buluo029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