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骨(skull)位于脊柱上方,由23塊形狀和大小不同的扁骨和不規則骨組成(中耳的3對聽小骨未計入)。除下颌骨及舌骨外,其餘各骨彼此借縫或軟骨牢固連結,起着保護和支持腦、感覺器官以及消化器和呼吸器的起始部分的作用。
人和脊椎動物頭部的骨架。
以眶上緣及外耳門上緣連線為分界線,将顱分為腦顱和面顱兩部分。腦顱位于顱的後上部,包括成對的頂骨和颞骨,不成對的額骨、蝶骨、枕骨和篩骨,共8塊,圍成顱腔,容納腦。面顱為顱的前下部分,包含成對的上颌骨、顴骨、鼻骨、淚骨、腭骨及鼻甲骨,不成對的犁骨、下颌骨、舌骨,共15塊,構成眶、鼻腔、口腔和面部的骨性支架。
中顱窩由蝶骨體和蝶骨大翼組成,呈蝶形,分為較小的中央部(鞍區)和兩個較大而凹陷的外側部(容納颞葉)。蝶鞍位于中顱窩中央,蝶骨體上方,前方正中突起稱鞍結節,兩側為前床突,下方為視交叉溝和視神經管,是視神經出顱通道,鞍的中央凹陷為容納垂體的垂體窩,後方骨闆的上突起叫鞍背,兩側外上角為後床突。中顱窩有很多骨孔和裂隙與顱外溝通,是神經、血管的通道,其中包括:①眶上裂:内有動眼神經、滑車神經、外展神經及三叉神經眼支和眼上靜脈通過;②圓孔、卵圓孔和棘孔:在蝶骨大翼根部從前向後排列,分别為三叉神經第二支、第三支及腦膜中動脈通過;③破裂孔:位于蝶鞍與岩尖之間,有頸内動脈、交感神經叢通過。
後顱窩大部分由枕骨構成,兩側部的前壁為岩骨的後面,容納小腦、腦橋和延髓。窩中央是枕骨大孔,為顱腔與椎管相連處,延髓經此與脊髓相連,并有椎動脈和副神經頸支通過。枕骨大孔的前方為斜坡,斜坡下端的兩側各有一圓形隆起為頸靜脈結節。岩骨嵴後面有内耳孔,為面神經、聽神經和迷路動、靜脈通過。枕内隆突為窦彙所在處,橫窦起自窦彙的兩側,走向颞骨岩部上緣的後端,續于乙狀窦。頸靜脈孔内有頸内靜脈、舌咽、迷走和副神經通過。
常見疾病與治療
顱骨骨折是指顱骨受暴力作用所緻顱骨結構改變,包括骨質連續性的中斷及碎裂,直接征象為骨質内外闆的連續性中斷。
CT檢查的優勢顱骨骨折可發生于顱骨任何部位,以頂骨最多,其他依次為額骨、颞骨、枕骨。CT是橫斷位圖像,密度分辨率高,圖像無重疊,因此粉碎性、凹陷性骨折比線形骨折顯示明顯。若發現顱底骨折的間接征象,同時加做薄層掃描,則對顱底骨折的診斷及顱腦創傷的綜合判斷及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由于顱底骨形态較複雜、不規則,自然的間隙及孔道多,所以對無移位的線形骨折顯示還是有一定的難度,應結合重建的薄層圖像連續細緻觀察,尤其是依據三維重建圖像所提供的多層次、多方位、多角度的豐富信息,為顱骨骨折的診斷提供可靠的依據,盡量避免誤診。
緊急處理
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如果是開放性顱骨骨折或腦組織已外露,應注意防止感染。可将傷口周圍5厘米範圍内的頭發剪去,輕輕覆蓋上無菌紗布包紮。對于傷口内的髒東西,不要擅自取出,以免擴散感染。2、對腦脊液的處理一定要慎重,千萬不要堵塞鼻腔和耳道,也不能用水沖洗或向耳鼻内滴藥水,而是應該任其自流。因為腦脊液連同血液在流經不清潔的鼻腔、耳道時已被污染,如用棉花等物堵塞,液體返流入腦内就容易發生顱内感染,導緻腦膜炎、腦膿腫等嚴重後果,甚至造成死亡。同時要告誡病人不要用力擤和咳嗽,不擦、摸外耳道,可漱口,保持口腔清潔。3、應讓病人頭部處于高位,可将床頭擡高15~30度,以免顱内感染或積氣發生。4、不論身處何處,都要想盡一切辦法,盡快将傷者送往醫院治療。
顱骨損傷
一般伴有腦損傷。顱骨損傷,骨折愈合約需3月以上。在提前愈合方面,西醫治療尚無較好方法。明顯開放性顱腦損傷者,立即進行手術搶救治療。對顱底骨折合并腦脊液鼻漏及耳漏采取平躺保守治療2周,症狀消失,治療效果不佳,行腦脊液鼻漏修補術。對閉合性顱腦損傷分别給予手術或保守治療,對顱骨骨折并單純硬膜外血腫術前無昏迷、CT示中線結構無明顯移位者,行血腫清除術或顱骨成形術;對硬膜外血腫術前昏迷、CT示中線結構明顯移位者,或合并硬膜下血腫,腦挫傷者,行血腫清除術加去骨瓣減壓術;對非功能部位單純顱骨凹陷骨折,小面積且深度不超過1cm,無顱高壓症狀者,保守治療;單純顱骨線型骨折,保守治療。其術後及保守治療病人均用抗生素、脫水劑、腦神經營養藥物,并維持水及電解質酸堿平衡。
治療
早期用中藥口服或鼻飼,可促進血腫機化,使肉芽組織提前形成纖維結締,再變為軟骨,然後軟骨細胞經過增生、變性、鈣化,以達骨折早期愈合。顱腦損傷,西醫對原發腦損傷尚無有效治療手段。保守或術後西醫治療基礎上治療組加用中藥口服或鼻飼并針灸治療,可起到逐瘀洩熱,接骨續損,祛瘀醒腦之作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預後。中醫理論認為,顱骨、腦損傷之後,骨折筋傷,血離經脈,凝聚成瘀,踞于經遂,瘀積不散。血不活,瘀不去,則骨不能接。瘀血不去,阻滞腦脈,蒙蔽清竅,則神昏,故中藥及針灸治療,可收清熱醒腦,祛瘀開竅之功。
顱底
顱腔底部稱為顱底。是醫學上重要的部位。
中文名
顱底
外文名
basis cranii
解剖
從外面看
顱底又可分為前部和後部,主要結構:枕骨大孔、枕髁、破裂孔、髁管、頸靜脈孔、頸動脈管外口、莖突、莖乳孔、舌下神經管外孔、下颌窩、枕外隆凸、上項線、骨腭、切牙孔、腭大孔、鼻後孔、卵圓孔、棘孔。
前部主要為面顱骨,前部中央的被稱為骨腭的水平薄闆由上颌骨與腭骨構成,骨腭前方是牙槽弓,上腭的牙齒排列在此處。骨腭正中的腭中縫後方是供腭大動脈進入鼻腔的切牙孔。其後方為腭大孔,腭大動脈從此出顱再進入切牙孔。腭大孔的位置在颌第2磨牙、第3磨牙腭側之間,具體位置則因人而異,主要以第3磨牙腭側為主。再往後是被鼻中隔後緣分成左右兩半的鼻後孔。鼻後孔兩側的垂直骨闆稱為翼突内側闆。翼突外側闆根部後外方排列着卵圓孔和棘孔。前部兩側是屬于顴骨的顴弓。顴弓根部後方有是與下颌頭組成關節的下颌窩。窩前緣有稱關節結書的隆起。
後部中央,鼻後孔後方為枕骨大孔。25歲以後,孔前方的枕骨基底部與蝶骨體直接結合(之前通過軟骨結合)。枕骨大孔兩側為枕骨髁,枕骨髁同寰椎側塊上關節的關節窩。其後方為髁孔,髁前方外側為舌下神經管外口。枕髁外側,位于枕骨與颞骨岩部之間前後依次分布着不規則的頸靜脈孔和圓形的頸動脈管外口。兩對頸靜脈孔和頸靜脈窩之間、枕骨大孔前方是咽結節。頸動脈管外口内側可見蝶骨、枕骨和颞骨圍成的破裂孔,頸靜脈孔的後外側是莖突,頸突前外側是外耳道。莖突根部後方為莖乳孔。再後方為乳突。最後方為枕骨的枕外隆凸及兩側相互平行的上項線與下項線。
從内面看
顱底部又可進一步區分為三個窩室:顱前窩、顱中窩與顱後窩。主要結構:①顱前窩----雞冠、篩孔。②顱中窩----垂體窩、交叉前溝、眶上裂、圓孔、卵圓孔、棘孔。③顱後窩----枕骨大孔、斜坡、枕内隆凸、橫窦溝、乙狀窦溝、頸靜脈孔、舌下神經管、内耳門、内耳道。
顱前窩(anterior cranial fossa)由額骨的眶闆、蝶骨體前部、蝶骨小翼和篩骨的篩闆構成。顱前窩體積較小,左右對稱,容納大腦半球的額葉,在凹下的正中央前方是被稱為雞冠的縱形骨嵴,兩側是篩骨的篩闆,篩闆中有許多篩孔,嗅絲從這裡通向鼻腔。篩闆外側顱前窩的底由薄而不平的額骨眶闆構成,它同時又是額窦和篩窦的頂以及眶頂。
顱中窩(middle cranial fossa)形狀如蝴蝶。顱中窩由蝶骨骨體、蝶骨大翼及颞骨岩部構成。分布着除枕骨大孔外幾乎所有的開口。顱中窩中間狹窄,凹陷的兩側容納大腦的颞葉。中間部分是蝶骨骨體,骨體中的空穴稱為蝶窦,骨體上方垂體窩及垂體窩後方的骨隆統稱蝶鞍,蝶鞍中央凹陷處是容納腦部垂體的垂體窩,垂體窩兩側與蝶窦僅相隔一薄骨層,大腦垂體位于此處。蝶鞍後方高起的鞍背兩側角稱為後床突,蝶骨小翼後緣的内側端也明顯增厚,稱為前床突。蝶鞍前方是視交叉溝,溝的兩端同時也是垂體窩的外側是視神經管,視神經從此處通向眶腔。視神經管外側為眶上裂,動眼神經、滑車神經、三叉神經眼神經支、外展神經由此入眶。蝶鞍兩側有頸動脈溝、破裂孔、海綿窦、圓孔、卵圓孔和棘孔。頸動脈溝為一淺溝,向前通入蝶骨大翼、小翼間的眶上裂。破裂孔則續于頸動脈管内口。海棉窦為一空腔,從眶上裂内側延伸至颞骨岩部尖端。其内有動眼神經、滑車神經、三叉神經眼神經、上颌神經支、外展神經。海棉窦外側壁内,又分别排列有動眼神經、滑車神經、眼神經與上颌神經。圓孔、卵圓孔、棘孔分别是三叉神經上颌神經支、三叉神經下颌神經、腦膜中動脈進入入顱腔的通道。
顱後窩(posterior cranial fossa)由枕骨和颞骨岩部構成。容納腦部的腦幹和小腦。顱後窩最大的特征為巨大的枕骨大孔,該孔位于顱後窩中央最低處,連接顱腔與脊髓腔——脊髓與延髓在此銜接。大孔後方可看見稱為橫溝的淺溝,橫溝前方是容納小腦的小腦窩。橫溝與另一條起自枕骨大孔的縱溝相交彙,交彙處形成稱為枕内隆凸的十字形隆起,橫溝向上延續與顱頂内面的上矢狀窦溝連接,向下通枕内嵴連接,兩側續于橫窦溝後又轉向前下方同乙狀溝相連,止于枕骨大孔外側的頸靜脈孔。頸靜脈孔内的乙狀窦出顱後成為頸内靜脈。頸靜脈孔又為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和副神經進出顱腔的通道。枕骨大孔前方斜面為斜坡。孔的前方外側有供舌下神經通過的舌下神經管内口。在顱中窩與顱後窩之間為弓狀隆起,而弓狀隆起後方同時也是颞骨岩部後面開孔稱為内耳門,面神經與位聽神經經由此處通往顱腔。
顱底骨折
屬于顱骨骨折的一種。顱骨骨折指顱骨受暴力作用所緻顱骨結構改變。顱骨骨折的傷者,不一定都合并嚴重的腦損傷;沒有顱骨骨折的傷者,可能存在嚴重的腦損傷。畢竟,顱骨骨折的存在提示傷者受暴力較重,合并腦損傷機率較高。顱骨骨折按骨折部位分為顱蓋與顱底骨折;按骨折形态分為線形與凹陷性骨折;按骨折與外界是否相通,分為開放性與閉合性骨折。開放性骨折和累及氣窦的顱底骨折有可能合并骨髓炎或顱内感染。
(1)嚴密觀察意識、瞳孔、生命體征變化,因顱底骨折患者常并發腦挫傷、顱内血腫,絕大多數伴有腦脊液漏,易引起中樞感染,因此必須嚴密觀察意識、瞳孔、生命體征變化,有手術指征者,及時做好術前準備,在生命體征穩定情況下,立即送手術室行手術治療。
(2)顱底骨折常并發遲發性大出血,原因主要是蝶窦内假性動脈瘤破裂引起的,應密切觀察有無突眼症、顱内雜音、球結膜水腫等遲發性出血的症狀。
(3)顱底骨折還容易引起視神經、面神經、聽神經損傷,應早期發現、早處理,争取挽救神經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