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述教育學發展曆程?(一)中國萌芽階段的教育思想1. 孔子 春秋戰國時期,其教育思想主要體現在《論語》(不是教育學專著),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論述教育學發展曆程?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一)中國萌芽階段的教育思想
1. 孔子 春秋戰國時期,其教育思想主要體現在《論語》(不是教育學專著)
(1)孔子的教育思想
1核心是“仁”(内在)和“禮”(外在)
最高的道德準則是仁。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教育主張:有教無類,教育起點公平 古代樸素教育平等觀
3教育内容
(中國古代)道德教育居于首要地位;教育内容偏重人事、文事、輕視科技勞動。如:《樊遲問稼》
4教育原則與方法
啟發誘導,不憤不啟,不菲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
地位: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啟發式教育的教育家
因材施教,求也退,故進之;冉也兼人,故退之
學、思、行結合,學思并重:學而不思則罔。孔子的教學過程:學、思、習、行
溫故知新。
示範性、榜樣性: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2. 孟子
性善論,教育是擴充善性的過程;教育的目的:明人倫,提出大丈夫人格。相關觀點:人皆可為堯舜,聖人與我同類。恻隐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3. 荀子
性惡論,教育的作用:化性起僞,祛除不好的教如何做人。
教學過程:感性認識-理性認識-行動。聞-見-知-行。
4. 墨家的教育思想
墨翟“兼愛”(無差别的愛)“非攻”
教學内容:科學技術教育和訓練思維能力
兼士(賢士)标準:辯乎言談,博乎道術(技術)
人的知識來源:親知(直接經驗),聞知(間接經驗)、說知(類推和明故)
5. 《學記》的教育思想
《學記》是中國古代最早的一篇專門論述教育、教學問題的論著,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專著,成文于戰國末期。
開篇:1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教育的社會功能,社會本位論)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教育的個體功能)
教學原則:
(1)教學相長: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原意:教師教,教師學
引申:教師教,學生學(一般用引申)
(2)尊師重道:教師觀念。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嚴師然後道尊。
(3)藏息相輔:教時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課内與課外相結合。
(4)豫時孫摩:預防性原則;及時施教原則(最佳時機),時過然後學,則勤苦難成;循序漸進原則:不陵節而施,學不躐等;學習觀摩原則,切磋,讨論法。
(5)啟發誘導: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教師不給學生提供任何現成答案。
(6)漲善救失:依靠積極彌補消極。
(7)學不躐等:循序漸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