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甯鄉縣炭河裡青銅博物館開館,再現甯鄉炭河裡3000年前青銅文明。
博物館前坪地面上的羊頭浮雕造型源自“四羊方尊”上四角的羊頭。
獸面紋銅瓿為盛酒器,常被作為祭祀利器,是目前所見商代銅瓿中體型最大者,有“瓿王”之稱。
博物館内展示了一場大型的祭祀典禮,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西周的祭祀文化。
獸面紋提梁銅卣,冉族用玉器祭後瘗埋之物。
炭河裡青銅博物館共收藏省、市、縣1000餘件庫房文物,吸引衆多市民前來參觀。
紅網長沙9月30日訊(時刻新聞記者 肖懿 喻向陽)凝重之青銅,迷藏之遺址。今天,甯鄉縣炭河裡青銅博物館開館,再現甯鄉炭河裡3000年前青銅文明。
炭河裡青銅博物館共收藏省、市、縣1000餘件庫房文物,以及從新石器時代至當代的石、瓷、陶、玉、木、紙、鐵、銅、銀等各類器物,其中具有特别重要曆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國家級珍貴文物200餘件(套),包括有“瓿王”之稱的國家一級文物銅瓿、提梁卣,以及“何叔衡同志故居”題詞等。
炭河裡青銅博物館主體以四羊方尊外形為設計元素,占地面積4600平方米,建築面積8662平方米,展廳面積2650平方米,外圍配套區面積100餘畝。
博物館分地下一層、地上兩層,第一層包括展覽區和公共服務區,第二層包括甯鄉曆史文化展廳、文物藏品區、學術報告廳和3D影院等,展區以“序廳、青銅迷霧、方國都邑、方國青銅文明、尾廳”為脈絡。
主展廳、甯鄉廳及3D影院等布展采用先進的聲、光、電控制技術,并配套大量标本、圖片、文字資料印證,濃縮了炭河裡文化和青銅文化發展與演變曆程,構成了實景與應景、曆史與現代相結合的曆史文化科普科研基地。
史料記載,夏商周三代,列國征戰不斷,受戰亂困擾,一些商周部落為了尋求更好的生存環境,攜帶重器,舉族南下。有一支殷遺民,一路南遷進入湖南,并最終落腳甯鄉黃材盆地,沿途留下了一批從原居地帶來的青銅器,這些器物具有典型的中原風格。
湖南省文化廳副巡視員何強介紹,随着青銅文化的演變、适應和融合,甯鄉炭河裡一帶的青銅文化相比北方青銅文化的厚重、樸實,更添了一份靈巧和靈氣。“比方說四羊方尊,整器花紋精麗,線條光潔剛勁,就像我們南方的山水一樣。文化得到擴展,她就有了生命力。”
炭河裡遺址位于甯鄉縣黃材鎮炭河裡村,處于考古界一緻公認的“甯鄉銅器群”中心腹地,于1963年初被發現,推測為商周遺址,于1976年試發掘,确認為西周遺址,距今約3000年,原城址約15萬平方米,現存遺址面積2.3萬平方米,是全國為數不多、南方罕見、湖南唯一西周古城遺址。
炭河裡遺址曾獲“全國十大考古發現”“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大遺址”等榮譽稱号,跻身《大遺址保護專項規劃》和“省部”共建重點文化遺産項目。
炭河裡青銅博物館于10月1日起正式對外開放,每天上午9:30開館,下午16:30閉館,逄周一閉館檢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