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審計都有哪些内容?
正本清源,探史知今。
審計君今天和大家聊一聊,國家審計的起源。
來源:網絡圖片
目前,世界上對審計的起源共有三種觀點:
第一種認為審計源于會計,為什麼呢?
因為會計是用一定的記錄方法反映經濟業務,并用報告達到特定的計算目的,所以很普遍的認知是審計的“計”即為會計的“計”。有記載,中國曆史上曾将審計表述為“聽其會計”,英語audit和法語audition均來自拉丁語audire(聽),說明古代審計是會計人員大聲朗讀會計記錄,審計人員聽并判斷其正确性。再者,從審計的發展過程來看,相當長一段時間,審計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以會計資料為對象、以會計和有關财經法規制度為依據的查賬。所以,很多人普遍認為審計源于會計。
來源:網絡圖片
第二種認為審計源于财政監督的需要,為什麼呢?
這種觀點認為古代審計就是對國家财政進行檢查的一種财政監督形式。他們還認為财政是國家參與一部分社會産品的分配和再分配的過程,涉及國家、集體和個人的經濟關系,所以最高權利人為了鞏固他的統治基礎,會重視财政收支的檢查和監督,這種檢查就是國家審計。
第三種認為審計源于經濟監督的需要,為什麼呢?
這種觀點認為審計從一開始就不是會計的附屬品,兩者是不同質的兩個概念,因為會計産生于經濟管理的需要,而審計産生于經濟監督的需要。
審計史學家Richard Brown認為:
審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與會計起源相距不遠的時代......當文明的發展産生了需要某人受托管理他人财産的時候,顯然就要求對前者的誠實性進行某種檢查。
這其實是對第三種觀點的認同,即審計源于經濟監督。
審計學的産生和發展,遵循着它本身固有的規律。從曆史上來看,國家審計起源的前提條件是經濟責任關系的存在,沒有經濟責任,人就沒有真正的負擔和行為責任,更不會有審計行為、審計思想和審計制度的産生。
來源:網絡圖片
國家審計的産生需要一定的政治經濟背景。在維持人類僅僅能夠生存的最低生活水平的原始社會,沒有階級、沒有私有制,人與人還未形成一種責任關系,很顯然,并不具備國家審計産生的條件。
但在奴隸社會,對生産資料“必欲據為己有而快”的思想開始萌芽,在私有制和社會分工的刺激下,人與人的責任關系開始出現,所有者(國王)為了檢查管理者(各級官吏)是否誠實地履行了經濟責任,各項開支和賦稅是否符合所有者意願,會委派一些兼職或專職人員代替他們去檢查工作,這就是最初的國家審計。
來源:網絡圖片
所有國家的國家審計在早期發展中都是相通的:即經濟責任催生了國家審計的思想。奴隸制政權一建立,統治者就會在政治上自覺或不自覺地利用國家審計為鞏固其統治地位服務,從而将國家的威懾力量與國家政權的鞏固聯系起來,使國家審計卷入了政治鬥争的漩渦。
在當時的社會經濟條件下,還隻是有關官員兼任這項工作,奴隸主統治階級不可能馬上認識到應創設獨立審計部門,配備專司經濟監督的審計官。
這是世界國家審計的萌芽期。
來源:網絡圖片
縱觀世界曆史,古埃及與中國西周時期的國家審計發展類似,國家審計已成為奴隸制社會政權中的一項專門工作,并适當配備了兼任經濟監督的審計官員,盡管當時審計官員的職責尚不專一,且缺乏獨立性,但卻為延續3000年之久的中國審計制度奠定了基礎。
好了,今天就聊到這兒,下期再見!
文字整理、音頻:李素利素材來源:《世界審計史》文碩著
責任編輯:李素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