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流浪世界
字數:5648字
預計閱讀時間:15分鐘
有一位大叔他在北京讀金融,加入體制,然後又自己研究房地産。接下來,他回杭州買房。在40歲時,他選擇退休,并加入自媒體。
他說,如果自己不進行高風險的投資和遇上黑天鵝。現在的錢,夠他花幾輩子了。
我不想像他一樣在40歲退休,而是在35歲就退休。所以,我現在更要加把勁。
這種加把勁體現在哪呢?不是我更加努力的賺錢,而是我又更清楚的知道自己财富幸福之路。
所以,我最近看了不少理财類的書籍,其中包括
還有一本是美國作家喬納森·克萊門茨的《财務幸福簡明指南》。這本書的作者雖然是男士,但他非常貼心。他以77天的形式,一天天帶我們金錢焦慮,實現說“不”自由。每一天每個章節後面都有一個空白小框框,讓我們填上自己的理财計劃。可以說,這是一本互動式理财入門小書,非常容易讀。我很喜歡,可操作性也很強。
因此,我特别拿出這本書來給大家分享我的啟示和想法。因為大多數投資理财書都很枯燥,一打開書,就全是理論、數據和圖表,壓根就看不懂。我們一碰書就沒有興趣,但是這本書是相反的,一拿起書,我信心滿滿就告訴自己,我要前進、我要過上富足的生活。
接下來,我将以本書為出發點,并重點結合個人觀點,透過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受疫情影響,全球經濟危機之下,分析尋求财富幸福的必要性;并對如何建立财務幸福,開啟富足生活,以批判性思維展開一系列行之有效分析探究。
“随心所欲”、“揮灑自如””、“紙醉金迷”的生活狀态是人人所求,故“躺着賺錢”是任何時代任何人的内在需求相比于投資人,大多數人選擇的生活是“随心所欲”、“揮灑自如””、“紙醉金迷”。為什麼呢?
原因有三:
由此可知,無論你是誰,身于何處,人始終有一個追求,對生活擁有掌控感。這種掌控感體現在哪?在于人類活動中的物物交換的媒介:貨币。也就是金錢。
問題來了!人想要錢,賺就對了。為什麼還要抱着“躺着賺錢”的希望,甚至追求财富自由呢?
原因很簡單。對于努力賺錢,在職場打拼的人兒,他們好不容易升了職,加了薪,但職位越高,薪資越高,工作量就越大。這就會出現一個怪象,越有錢,越忙,越沒時間,越不自由。超級網紅直播帶貨的李佳琪和薇娅,就是一個特别好的例子。他們忙于工作,忙于賺錢,但自由嗎?幸福嗎?答案是不一定的。
在過去,“美國綜合社會調查”曾經做過一個長達44年的調查,随機問一批人這個問題。從總體上看,你對近期的生活感覺如何,你的回答會是哪一個?
口非常幸福
口還算幸福
口不太幸福
結果顯示:
也就是說,盡管其間美國的人均收入增長了,醫療服務更完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條件更好了,但人們的幸福程度卻紋絲不動。這給我們的提示是什麼?
努力賺錢,就能提升幸福指數嗎?顯然是不能的。既然如此,我們就幹脆少存錢,甚至過度消費,花錢來買快樂。但我們又開始高估了金錢所能買到的幸福。
所以在我看來,人想要擁有“随心所欲”、“揮灑自如””、“紙醉金迷”的生活狀态的前提條件,不是你能賺多少錢,擁有多少财富,而是你手中擁有多少時間和财富同時并存的籌碼。如果你想要擁有這樣的籌碼,則需要有一種“躺着賺錢”的能力。什麼意思?顧名思義,你不需要花費時間,就能獲得金錢。這也就是投資能力。什麼投資?
投資,即是追求财富,而财富的根本意義是給人帶來安全感和選擇權。所以,投資能力的本質是是追求内心的快樂的一種能力。
用一句話來說,無論是在任何時代,對于任何人來說,我們的需求不是會賺錢,而是會投資,能“躺着賺錢”,以此來享受内心快樂。
想要善用理财實現人生富足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在反人性的生活狀态下,開啟“量入為主”、“量力而行”、“開源節流”,這才是理财的基本要求。
在前面,我們說到從人性本能來看,人人向往随心所欲、揮灑自如、紙醉金迷的生活。但前提是你要有錢和有時間,所以這要求你要有一種“躺着賺錢”的投資能力。問題是善用投資理财實現人生富足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這又是為什麼呢?
原因很簡單,人性的弱點。
什麼弱點呢?作者在書中總結了五大關鍵弱點。
第一:不能明确目标。在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不一定能明确自己的生活願望是什麼。比如說我們選了某項工作,但做了之後發現這個工作好像不是自己想象中那樣。我們買了房買了車,一旦擁有這些東西,就會發現它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美好。
第二:我預知未來。我們不知道意外和驚喜明天哪一個先到來。也許,我們明天就中了五百萬的。也許,我們明天可能得了一場重病或失去家人。
第三:我們對金錢的期望值太高了。“金錢猶如海水,越喝越渴。”當我們擁有的錢越多,我們消費的能力就上升了,所以會出現賺的多,花的多,存的不多的情況。
第四:我們缺乏自律。花錢容易賺錢難。得到錢之後,我們更願意把它花掉,作為獎勵自己,而不願意把它存起來,以備未來之需。
第五:過度自信。存在“赢了是我有本事,輸了那是運氣不好”的錯誤心理。我們會高估自己的投資才能。一旦聽到某個風聲,有高收益,自己就馬上下賭注,結果很可能會虧得一敗塗地。
認清這5大常見的錯誤理财弱點之後,我們該怎麼做呢?
方法不難。
“量入為主”、“量力而行”的心态比較簡單,字面理解就可以。在這裡,我就不展開上。接下來,我們說一說,開源和節流的具體方法。
開源就是賺錢,節流就是控制欲望,省錢。但無論是賺錢還是省錢,都是為了讓自己擁有更多的錢,然後獲得更多主動權,不做金錢的奴隸,最終目的「活得更幸福」。
我之前對賺錢、省錢沒什麼概念,隻是覺得人活着,本來就很難了!隻要生活過得去,日子過得開心就好。直到有一天,我在看《窮查理寶典》時,有人問查理芒格:“如何緻富”。老人家的智慧回答,瞬間讓我恍然大悟。
芒格說:“每天起床的時候,争取變得比你從前更聰明一點。認真地、出色地完成你的任務。慢慢地,你會有所進步,但這種進步不一定很快。但你這樣能夠為快速進步打好基礎……每天慢慢向前挪一點。到最後——如果你足夠長壽的話——大多數人得到了他們應得的東西。”
原來,讓我們變得更有錢,最直接、高效的方法不是掌握多少賺錢技巧及省錢方法,而是如何讓自己「每天都在進步」。
不是說書上講賺錢方法沒用,而是說我們在掌握和踐行這些技巧的基礎上,還需要保持每天都進步。
像《小狗錢錢》這類書講的賺錢之道,是非常有用。
作者給出了兩個賺錢的重要建議:
也就是說,賺錢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解決别人的難題,另一種是靠興趣賺錢。但無論采取哪種方式獲得金錢,有一個重要卻又容易被忽視的規則就是「邊賺錢邊進步」。凡是不能讓你有所進步的賺錢方式,都不值得付諸一生時間去做。
事實上,掙錢本身有兩個含義,一是掙錢,而是掙“前”(前途)。
以我為例,我從不為了稿費為寫作。也就是說,我不會去找投稿渠道,然後一直寫稿、投稿、獲得稿費。
但我會寫作。隻是我把寫作的重心放在學習、成長之上。通常,我會花80%時間留給讀書上,隻用20%時間在各大平台進行垂直寫作。因為寫作是在榨幹自己的過程,若沒有持續學習,總有一天自己的思緒會枯竭。
所以,我的做法是:
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也要類似的學習生産模式:“用咨詢驅動,用講課整合,用寫作産品化”。
但是呢!這種模式,相比靠投稿賺稿費的模式,前提投入大,但收益少。不過,後期卻很可能産生複利效應。用傑西·利弗莫爾說過的話來講就是:“賺大錢的訣竅不在于買進賣出……而在于等待。
說到這裡,我們不難發現,其實賺錢的最佳方式是找到一件自己喜歡的,又能幫助别人解決問題的事情來做。
自己邊做事邊賺錢的同時,還要邊進步。唯有每天進步一點點,才能讓自己的能力實現複利效應,才能讓錢會生錢子,錢子會更多錢孫。
好了!現在我們回頭來思考:“為什麼很多人越忙越窮呢?”這個問題就不難理解了。
原因很簡單。無法實現複利效應的努力,一切都是在用時間換錢,窮也!以有限的時間,換取無限的金錢,囧也!
其實當我們反複地做用一件事,今天所做的事,所賺的錢,和明天是一模一樣的。這種不思進取的、盲目的賺錢方式,實在蠢也!這誠如《窮富翁大作戰》在節目最後田北辰說了一句非常紮心,但又十分現實的話:“這個社會正極嚴厲地懲罰讀不成書的人”。也就是說,在這個社會,賺不到錢的緻命點是人的不長進。
知道賺錢的關鍵點在于持續性讓自己進步之後,就是節流問題。這個問題,也很好解決。網上有很多問題,該如何省錢,但我認為錢不是省出來的,而是自我對抗留下來的。什麼意思呢?想要借口,前提條件是警惕本能沖動消費。你需要知道這些錯誤的消費心理陷阱。《增值陷阱》:如何成為聰明的理财人?一個方法:避開8大心理陷阱。還有,你要記得這兩句話。
好了!人想要有錢,本質上就是做好“開源”和“節流”這兩件事。但有了錢之後,你就可以坐享天倫之樂嗎?答案并不是。那還需要繼續做什麼事?
四個字:保值增值。
具體怎麼做呢?
人們追求的是“孤注一擲”、”集中火力”、“戰勝市場”,但保值增值的基本原則是"資源配置”、“分散投資”、“跟随大勢”。
在投資中,我們追求的财富目标與實際操作總是大相徑庭。我們總想一勞永逸,總想以最低的成本獲得最高的回報,所以我們通常的做法就是“孤注一擲”、”集中火力”、“戰勝市場”。什麼意思呢?遇到自己感覺好的投資機會,我們就把全部的金錢跟精力投入進去,結果自然是不如人意。
舉一個不太恰當,但很形象的例子。在戀愛中,如果我們感覺對方是對的人,那麼我們會無意識中把所有的時間精力全部投入在這個人中。比如說,女孩子可能就為了男孩子而不用心工作,甚至迷失自我。在她眼裡,隻想當“小鳥依人”,可是當對方一直在進步,而你在退步或者原地踏步,你們這段感情可能就灰了。這時候,女孩子可能就要嘗試失去全部,整個天都塌下來的痛苦。
回歸投資問題。我們能打敗市場勝算的幾率有多少?克萊門茨講過這樣一句話,無論你是菜鳥還是專業人士,都隻能勉強獲得股市平均水平的收益,而不可能是其他結果。在計入投資成本之前,我們所得的是股份和證券市場的總體回報,進入成本之後,我們最終賺到的錢難免會有所損失。也就是說,投資股票也猶如玩賭博。失敗的概率也是蠻高。以股市投資為例,一年獲得5倍的回報是很多投資人的願望,但能夠實現這個願望的投資人隻能與“股神”巴菲特并肩作戰了。
所以,在投資中集中火力進行投資,實現财富自由的成功學是不對的。投資理财更像一場馬拉松。你不可能一次性達到目标的。怎麼辦呢?
書中講了很多具體方法,但我認為這還不夠。你我們還要按照古人講的步驟來修心法。
(1)“天地雖大,其化均也,萬物雖多,其治一也。” ——《莊子》
從長期來看,風險和收益呈非線性正相關。所以你要在不确定中尋找确定性,在低風險中尋求高收益。找到這樣的機會之後,做資源配置。常見的資源配置有四種基本組合
無論你選擇何何種組合的投資,都要看自己的資金鍊和需求。
(2)“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人遁其一。” ——《周易》
記得,“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你要盡可能的依靠大概率事件,對小概率事件包容,并通過組合分散極端情況下的風險。
(3)“跟随大趨”,找天時、地利、人和
(4)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快樂為本”。
投資在最重要也是最難的部分是什麼?
一是腦袋,二是心态。前面三大步驟,在指導你如何靈動做好投資;而最後一步在點醒你投資中心态問題。記得,任何投資重在心态。投資的最終目的是追求内在幸福,而不是跟之玩命。
小結
《财務幸福簡明指南》這本書以77天,每天5分鐘,一天一個理财小貼士的形式,手把手教我們制定個人理财路線圖,目的是告别金錢焦慮,實現說“不”的自由。但我認為除了按照書中所講的方法,在投資理财中,更為重要的是修心。道心一體,知行合一。這才是實現富足生活的關鍵。
所以,我想送給大家一句話:“如果你白天做自己喜歡的事,晚上和你所愛的人們共度良宵,那麼你的生活是富足的,哪怕你并不富裕。”克萊門茨如是說。
最後,祝願大家能早日實現富足、自由的生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