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血糖高吃面條為啥煮熟要過清水

血糖高吃面條為啥煮熟要過清水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8 07:12:05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北方人,童女士一直非常喜歡吃面食。一天三頓飯都可以用饅頭、面條之類的面食代替。而在這些主食中,面條可以說是她的最愛。她吃飯的口味比較清淡,清湯挂面加點蔥花就能滿足她的口味。但是就在前不久,她因為頭暈頭痛去醫院檢查,卻被查出了糖尿病。

在了解了她的吃飯習慣後,醫生給出的建議是面條這一類的主食升糖速度比較快。而童女士平時吃的面條也比較多,血糖自然也會升得更快一些。

血糖高吃面條為啥煮熟要過清水(面條吃得越多血糖升得越快)1

吃面條越多,血糖升得越快?

衆所周知,面條的主要原料就是面粉。而作為一種精緻碳水,面粉中的澱粉含量非常高,其他的蛋白質、維生素、纖維素含量也是非常低的,這也就導緻面條的升糖指數能夠達到81,屬于高升糖指數的食物之一。

由于面條的烹饪方式以及食用方式比較簡單,一碗清水面也能很快吃完。這會更容易發生飯後血糖升高,營養不良等問題。所以,面條吃得越多,升糖越快的說法确實存在。

血糖高吃面條為啥煮熟要過清水(面條吃得越多血糖升得越快)2

但糖尿病患者真的不能吃面嗎?

其實愛吃面的人不少,但并不是所有愛吃面的人都引發了血糖異常。如果能夠在吃面的時候掌握一些技巧,或許也能避免血糖波動,穩定血糖水平。

技巧一:吃升糖指數比較慢的面條

普通的挂面大多是白面制作的,升糖指數比較高,在煮熟後裡面的澱粉也很容易充分糊化,升高餐後血糖。但是如果選擇雜糧面條或者小麥面、意大利面等消化比較慢的面條,經過腸胃消化的速度會減慢很多,也能因為其中的膳食纖維而延緩餐後血糖升高的速度,對穩定血糖有一定的幫助。

對糖尿病患者來說,吃面的種類也應該盡量避開白面做的面條,多選擇比較勁道的高筋面條,或者韌性比較強的通心粉、意大利面,裡面的膳食纖維維生素等對改善餐後血糖有助益。

血糖高吃面條為啥煮熟要過清水(面條吃得越多血糖升得越快)3

技巧二:煮面的方式有講究

很多胃不太好的人覺得面條煮得軟爛一點更容易消化。但更容易消化的另外一個理解就是升糖速度也會更快。如果你有糖尿病的問題,不建議将面條煮得非常軟爛,裡面的澱粉充分糊化後,升糖速度也會更快。

可以先将面條煮到半生的狀态,然後放在冰水或者冷水中鎮一會兒,能夠讓其中糊化的澱粉再轉化為抗性澱粉。這會兒的面條會更加有勁道,口感比較硬。然後将冰鎮過地面繼續放在鍋裡面煮,煮熟後面條也不容易爛,微微放涼後吃,也不容易升高血糖。

血糖高吃面條為啥煮熟要過清水(面條吃得越多血糖升得越快)4

技巧三:掌握進食量,控糖更輕松

一般來說,面條很容易被消化,飽腹感不如米飯、雜糧飯強,很多人會控制不住地吃多了。但是對血糖來說,每一餐進食的主食分量都應該嚴格的把控。比如每餐面條食用量應該控制在2兩左右。如果你覺得吃不飽,可以采用新鮮的蔬菜,搭配少量的肉類、蛋類補充優質蛋白,也能産生較強的飽腹感。

如果你平時喜歡吃面條,但是擔心面條會升高血糖,引發餐後血糖波動,不妨試試這3個技巧,或許也能放心吃面條。

血糖高吃面條為啥煮熟要過清水(面條吃得越多血糖升得越快)5

糖友的主食攝入,都可參考3原則

适度原則:嚴格控制主食攝入量

不管是哪一種主食,其中高碳水的本質不會改變。而高碳水就可能帶來血糖升高。把握好主食的分量,能夠較好地穩定餐後血糖的升高。大約全天的主食攝入量為250克左右,而每一餐的主食分配可以參考早晨1兩左右,中午和晚上分别2兩的分量

多樣化原則:主食種類要豐富

光吃米飯可能讓血糖升高,隻吃粗糧可能增加消化的負擔。而兩者取一個平衡,就是主食的種類可以多一些。比如早餐可以用一小塊全麥面包搭配一個雞蛋,或者紅薯等作為主食。什麼食物都吃,但是什麼都不多吃,對控糖是比較有利的。

建議糖尿病患者選擇的主食種類可以是常規的米飯、面條,也可以選擇粗糧雜糧谷薯類,比如南瓜、紅薯、山藥等,都能因為其中的膳食纖維促進消化,延緩餐後血糖升高。

按序原則:先菜後飯

糖友的進食順序也有講究。吃主食應該排在蔬菜、肉類之後,這樣能夠通過吃菜産生一定的飽腹感,從而對控制主食的攝入量也能起到不小的幫助。而且先吃菜後吃飯的做法,也能延緩腸胃對主食的消化速度,從而穩定餐後血糖。

所以,面條雖然是一種升糖比較快的主食,但是在掌握3個技巧後,糖尿病人也能放心吃面條。

參考資料:

1、糖尿病患者吃這3種面條,搭配這3個技巧,更有利于控制餐後血糖·糖尿病之友·2021-12-17

2、不吃主食能降糖?水果很甜不能吃?控糖,走出飲食誤區很重要·保健時報·2021-6-7

3、一張食物「升糖指數」排序表,原來好好吃飯也能降糖·生命時報·2018-8-5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