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吐奶其實是很常見的生理現象,特别是新生兒。因為寶寶的身體發育不成熟,寶寶的胃是呈水平位、它的容量小,而且連接食管處的贲門松弛,連接小腸處的幽門較緊。
寶寶喝奶時很容易吸入空氣,所以寶寶容易發生吐奶。其實,把這種行為叫做溢奶更貼切。
寶寶在吐奶前沒有異常的表現,突然吐出一口奶或者多口奶。有時候吐出的奶呈豆腐腦的塊狀,這是因為奶液在寶寶的胃中,經過胃酸的凝固作用變成了塊狀。
這是正常的現象,一般這種情況在寶寶4個月後會逐漸消失。雖然吐奶是正常的現象,如果吐奶的次數太多也會影響寶寶的營養吸收。所以父母需要找出寶寶吐奶的原因。
兒科醫生說,吐奶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可是有三種情況需要注意的,是哪三種情況呢?
一、寶寶生理性吐奶
生理性吐奶可能是寶寶腸胃中的贲門和幽門的原因,或者是不當的喂養導緻的。當寶寶長大些,腸胃功能逐漸增強,就不容易吐奶了。
1、過度喂養
有些媽媽擔心寶寶吃不飽,寶寶一哭就以為是沒吃飽用母乳或奶液哄,這樣導緻寶寶吐奶。這種情況媽媽應該判斷寶寶是因為什麼原因哭,而不是一哭就喂奶。
2、不正當的喂養
有的母乳喂養媽媽在喂養的過程中,由于母乳太多流出太快,寶寶隻能大口大口地吞咽,吃太快、太多了導緻寶寶出現吐奶。或者是奶粉喂養的寶寶,奶嘴的出奶孔過大,造成寶寶吃奶太快,吸入太多空氣,導緻寶寶吐奶。
如果是母乳流出太快,媽媽可以用手稍微夾住乳頭,減緩奶液的流速。如果是奶瓶喂養的,可以把奶嘴換成小孔的。
還有的媽媽,因為喂養的姿勢不對,讓寶寶仰卧着吃,導緻奶液在胃中滞留增加吐奶的可能性。正确的姿勢是讓寶寶的身體傾斜45°,讓寶寶胃中的奶液流入小腸中。
二、寶寶病理性吐奶
寶寶生病的時候,也會發生吐奶。如寶寶感冒、腹脹、着涼等,這時候寶寶會顯得比較煩躁、哭鬧不安,媽媽需要注意觀察寶寶。但是兒科醫生說,以下這三種情況需要注意的:
1、幽門狹窄
在胃部連接十二指腸的關卡,稱為幽門。它常見于2~3周的新生兒,2周之前不會出現症狀。主要症狀是噴射狀吐奶,奶液同時從口、鼻中噴射出來。噴出來的奶液中沒有膽汁樣的,但是寶寶的食欲比較強烈,精神狀态稍差。這種情況容易導緻寶寶營養不良。
2、腸道閉鎖
腸道閉鎖鎖位越高,寶寶出生後,第一次喂奶就會出現嘔吐,并且持續性逐漸加重。嘔吐物中含有奶液和膽汁。低位腸道閉鎖,嘔吐在寶寶出生後2~3天出現,嘔吐物中含有膽汁和糞汁。
寶寶除了嘔吐,還會出現腹脹。高位腸道閉鎖寶寶上腹脹。低位腸道閉鎖整個腹部脹。便便排出呈灰白色或者青灰色的粘液性大便。
3、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通常是食管的括約肌薄弱和贲門張力不夠,使胃和十二指腸中的食物反流到食管中或者反流到嘴巴,容易導緻寶寶吐奶。它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
多數寶寶是生理性的,寶寶的吐奶情況不是很嚴重,會随着寶寶的生長,反流情況會逐漸減輕、減少,直到寶寶1歲後自然緩解。
病理性的胃食管反流吐奶嚴重,像生病嘔吐時一樣。會引發嚴重的并發症,吸入性肺炎、呼吸費力或窒息,甚至影響寶寶的正常生長發育。
寶寶出現這三種情況,那不是生理性吐奶,而是病理性吐奶,媽媽需要提高警惕。
三、寶寶發生吐奶後的護理非常重要
如果媽媽抱着寶寶時,發生吐奶,媽媽需要擡高寶寶的上身,并清潔幹淨。如果寶寶躺在床上發生吐奶,需要把寶寶的頭側向一邊,并及時清潔幹淨。
寶寶吐奶後,媽媽要注意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态。
關于寶寶吐奶,你有哪些不同的看法?歡迎留言讨論~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