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年,一個取名叫中本聰的網絡極客發表了一篇名為“比特币: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記賬系統”的《白皮書》,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們也不知道中本聰是誰。在書中,中本聰設計的比特币系統是一種基于密碼學的數字貨币。
比如一個經濟體中,有 A、B、C、D 四個經濟人,根據自己的交易需求,相互之間有了轉賬的需求,轉賬需要支付。支付時,A 先支付了 10 個比特币給 B,把這個賬單信息告訴 B,同時又告訴 C 和 D,在一個網絡平台上,任何想知道該信息的人都可以去核實這個信息。因為,一旦公布信息被核實後,沒有任何人有能力去更改這個信息。
當 A 給 B 轉賬 10 個比特币的時候,第一個就是要将轉賬的數目記在自己的賬本上。在商品經濟中,記賬首先是作為私下的台帳留給自己和客戶用。但是,在數字貨币系統中,可以通過遠程系統向整個經濟體公布說:“我已經支付了預付款,貨物正在路上。”
由于都是在網絡上的第三方平台當中,A、B、C、D 能夠同時看到這個轉賬信息。如果 B 有轉賬需要,比如說他把自己的 5 個比特币轉給 C,他隻要在比特币網絡平台上,把這個信息同時發送給 A、C、D,就會發現整個經濟體中,所有人都知道了這個轉賬記錄。換句話說,賬目在經濟人之間變得透明。如果 C 和 D有轉賬,也是同樣道理,這個交易經濟共同體的賬目信息是透明的。
按照中本聰的設計,在這個透明的信息平台上我們可以根據一定的存儲規模打一個包,或者叫一個區塊(block),一個區塊規定信息存儲空間是一兆,大體上可以存儲 4000 多條記錄。區塊的信息儲滿之後,我們就可以把它通過存儲語言,鍊接到前一個區塊上,這就叫區塊鍊(block chain)。有了這樣一個系統後,就要解決下面幾個問題:
第一個是以誰為準?因為每個人的賬單順序,可能是不一樣的。你在自己個人的賬單上可能把自己的記錄是先發送給 B,再發送給 C。可是由于網絡的延遲效應,在 C 那邊可能先收到了信息記錄,從而造成混亂。
第二個問題是我為什麼要記賬,憑什麼你把信息發出來我就要記錄呢?這實際上是一個激勵問題。
第三個問題是防僞。A 在平台上公布說,他給 B 發了 10 個比特币,但是 B并沒有收到,那這條信息是真還是假,很難判斷,防僞也變得非常重要。
中本聰設計到,如果記賬的話系統會給你有獎勵。用戶記賬有手續費收入,如果 A 付給 10 個比特币給 B,那麼 A 就要多付一點,這一點就是記賬費用,和銀行收取手續費一樣。當然,用比特币,手續費會變得非常低,電子記賬的成本不到前台櫃員成本的萬分之一。
第二個獎勵針對打包人。2008 年,中本聰設計每 10 分鐘打一個包,打包人可以收到 50 個比特币的獎勵;過了四年之後,每打一個包會獎勵 25 個比特币,再過 4 年會獎勵 12.5 個比特币。以此類推,每四年打包獎勵就會減半,一直記錄下去,這一無窮等比數列的極限值是 2,100 萬個比特币。正是因為有手續費和打包獎勵這兩個制度設計,大家都搶着去記賬和打包。
以誰為準,隻能是一個人打包。中本聰想到一個辦法叫工作量證明。每一個參與的用戶都要去做一個很難的數學題,你把它做出來了,就有權利打包,會獲得手續費以及打包獎勵。這個過程我們稱之為挖礦,是一種典型的貨币一級市場行為,尋找最捷徑流量——黃金流量。
這個數學題取決于 CPU 的運算速度,具體的原理是通過一種叫做哈希函數的散列函數來完成。比如說,哈希函數裡面著名的算法叫作 SHA256,這是美國國家安全局發明的一種算法,如果我把一個字符串輸入到這個 SHA256 函數裡面,就會輸出了一個 256 位的二進制數,而且沒有什麼規律。如果輸入值改一點它的輸出值都不一樣。顯然,這種函數正向算比較容易,而反向算則非常的困難,這就是加密函數。挖礦就是基于這個 SHA256 的運算,有人運氣好,第一個數就算出來了,直接就能打包;運氣不好,算好長時間也算不出來。平均來講,誰的礦機計算能力強,誰就更有希望打包這個塊,所以大家都拼命去買礦機。
顯然,挖礦的過程就是尋找黃金流量,是一種給定互聯網技術和網絡“态征級别”條件下,最短時間獲得發行貨币牌照的資格。而加盟章程的設計和邀約新的會員進入比特币挖礦系統,并管理這個系統讓其持續存在,匿名是最好的防範方式。(中新經緯APP)
曹和平
【來源:中新經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緻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