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譜系的背景?上一篇解析“曷”的字象,一拆竟拆到筆畫那麼細,并且梳理出諸多意義端,于是索性做個普查以“曷”做構件的字,一找一大堆,然而字典解釋,一般都說“曷”是聲旁這很令人費解,找到的這些字肯定還不完全,有的字打不出來,連同多音字和異體字共找了 63 個,不考慮聲調,有 14 個讀音:,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漢字譜系的背景?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上一篇解析“曷”的字象,一拆竟拆到筆畫那麼細,并且梳理出諸多意義端,于是索性做個普查。以“曷”做構件的字,一找一大堆,然而字典解釋,一般都說“曷”是聲旁。這很令人費解,找到的這些字肯定還不完全,有的字打不出來,連同多音字和異體字共找了 63 個,不考慮聲調,有 14 個讀音:
ai 藹 藹 譪 霭 靄 堨 馤 餲
e 遏 齃 堨
ga 噶 ge 葛 轕 臈 獦 騔
he 曷 喝 褐 鞨 鹖 鶡 毼 朅 猲 愒
ji 偈 jia 擖 jie 偈 揭 碣 礍 嵑 嶱 竭 羯 楬 鍻 鶡 䅥
ke 渴 嵑 嶱 毼 kai 愒
qi 愒 揭 藒 qie 朅 藒 揭
xie 歇 蠍 蠍 獦 猲
ye 暍 谒 謁 擖 喝 堨
其中有一字多音的,有兩個音的,愒,qì、kài;三個音的,獦,gé、liè、xiē;甚至四個音的,猲,gé,hài,hè,xiē。多音字的幾個讀音,跨度很大,聲韻調變化都很大。
直觀感覺,所謂的聲旁标音并不準确,曷字家族,如果算上聲調,讀音遠在 14 個以上。那麼形聲字的聲到底怎麼标?同一個“愒”字,都用“曷”做聲旁,為什麼此處讀qì 彼處讀 kài?
攝影 斯培光
可以得出第一個結論:形聲說不靠譜。聲旁不但沒有正确标音的功能,而且讓人忽略了對所謂聲旁的字象解析,以聲旁說籠而統之,結果弄得字義反而稀裡糊塗,因此形聲說是一種懶惰的學說。
反過來一個問題,如果僅僅隻是标音,具有某個讀音的字或構字部件很多,為什麼非得用“曷”來标音?
何、曷、盍三個字都是多音字,都可以表達好多意思,而當它們讀 hé 的時候,也都能發問:誰?。首先可以明白,口語 hé 這個聲音可以表示疑問,然後得創造或者尋找漢字來呈現,不過讀 hé 這個聲音的漢字太多了,該選誰呢?如果是拼音文字,直接把聲音描繪出來就行了;漢字則不然,它頑強地馱着意義來與聲音對接,選擇的依據顯然不光是聲音,字象本身也得有相應的意義關聯。
這三個字都是人,何,亻;曷,勹,彎曲的人;盍,甲骨文字形近似“夻”,上面大下面口,大也是人。同時都有口,何、夻不必說,曷上面的曰也是口。更有趣的是,三個字居然都描繪出了聲音被壓抑的狀态,可字的丂,是氣要舒出卻被—擋住的樣子;曷,人彎曲着,曰字的短橫也控制着口中之氣;盍,夻,口被大覆蓋着。
壓抑狀态下發出的聲音:e[Λ],便是 he 了。曷字家族那麼多讀音,要說共性,勉強可以說 e 這個音素占主流。這樣雙向選擇的結果,三個字都行,而在長久的使用中,最後篩選出了“何”,其他兩個基本賦閑了。
可以得出第二個結論:字象所承載的意義是一種頑強的存在,聲音倒是其次。
攝影 張勝超
然而語言的根本是聲音,文字出現之前,語言早已存在,隻不過單靠聲音口耳相傳。為記錄語言而産生的文字,當然得有聲音。漢字未标出清晰的聲音,不等于沒有聲音,那麼,它的字音從何而來?
徐江偉先生用人類學的眼光了看待這個問題,認為漢字聲音源自蒙古語藏語(阿爾泰語系),而且有大量的文物印證,用阿爾泰語做比較,振聾發聩,令人耳目一新。可以相信,當阿爾泰語處于強勢地位時,用漢字做記錄,甚至直接創造漢字描寫阿爾泰語,是一種曆史的存在;但是在兩個語言場裡,更一般的情況該是用漢字去翻譯阿爾泰語。
奇怪的是,阿爾泰語終究沒有自己的文字,隻能寄生在漢字裡。顯而易見的是,随着時間的稀釋,阿爾泰語的聲音幾已悄然隐褪,而意義卻融合在字象裡巧妙地傳承下來,不分彼此,曆久不衰。
漢字結構上,看不出用來标音的顯性符号,漢字的聲音是人為設定的。為什麼方言那麼多?因為同一個字,不同的方言賦予了不同的聲音。當然,每個方言區内,聲音必定自成體系,其間的奧秘尚待研究。漢字的聲音還是個謎。
可以得出第三個結論:漢字的聲音是可設定的。誠如江偉兄所言具有“可塑性”。如此,漢語拼音方案才能把字音固化,在所有漢語改革的舉措之中,普通話行天下,功莫大焉!
一個附帶的結論:漢字标音功能弱,可以人為設定,并非壞事,400個音節,天下之能事畢矣;它反而具有更大的開放性,給字象攜帶意義進場,騰出了廣闊空間。聲音區分度不高的漢字,表情達意卻行雲流水,那麼,字象又是如何随意而行的呢?且看下回分解。
為您鍊接
漢字解象(64)“曷”字家族(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