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27号,天府國際機場将迎來通航首飛,成都将成為我國第三個同時運營兩座國際樞紐機場的城市,比肩北京和上海。值得一提的是,成都的兩座國際機場都為民航領域最高标準的4F級,目前全世界擁有這樣配置的城市不超過20個。可以說,随着“神鳥展翅”,成都朝着國際化大都市的目标又邁近了一步。
那麼很多人不禁要問,地處内陸、不靠海、不沿邊的成都憑什麼,靠什麼?
為了從不同角度去解析成都崛起的“航空密碼”,四川觀察記者走訪了三位專家,請他們寫下“關鍵詞”,并帶來了觀點分享。
四川省發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長魯榮東:天府國際機場是“成勢”而為
四川省發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長魯榮東曾參與全省多個重大項目的立項研究和規劃,在他看來,四川在成都建設第二座國際機場,是“成勢”而為,既有自身發展需求,也是國家戰略機遇疊加的必然之舉。
近十幾年,成都航空中心樞紐地位不斷顯著。2009年,雙流國際機場全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萬人次,随後按照每三年上一個千萬台階的節奏快速增長,在2019年逼近6000萬大關。去年受疫情影響,航空運輸大幅縮水,但雙流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依然超過4000萬人次,位居全國第二。在魯榮東看來,航空業乃至整個交通運輸行業的快速成長給了四川和成都底氣,“一座國際機場已經無法滿足成都的雄心壯志了”。
而航空業除了是映射區域經濟發展的一面鏡子,也是引領國家和地區經濟成長的“引擎”,眼下,“一帶一路建設”“西部大開發”“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等重大戰略機遇疊加,賦予了成渝地區新的重大使命,“構建新發展格局必然需要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而天府國際機場是我們推進内陸開放的重大平台”,魯榮東特别看重雙機場在“國際物流”方面的潛力,“人員往來隻是一方面,貨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集聚才是重塑區域經濟地理格局的關鍵”。
西南财經大學智庫總裁湯繼強:雙國際機場是高質量發展之需
作為長期關注成渝地區的經濟學家,西南财經大學智庫總裁湯繼強在解讀“雙機場”時寫下了“高質量”這個關鍵詞。談及緣由,他表示:隻有高質量的交通運輸服務,才能更好地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的全面高質量發展。
“内陸地區如何實現跨越式發展?四川選擇了把航空放在優先發展的地位,而天府國際機場的開通就是四川在交通突圍上交出的漂亮答卷。”湯繼強說,“高水平、高能級的國際機場是一個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标配,洛杉矶、舊金山、東京等國際都市航空往往都擁有上億人次客流和數百萬噸級貨物吞吐能力,四川要跳起來摸高,提升自己在國際航路中的地位,就必須構建強大的航空樞紐能力。”
而在更大的格局上,天府國際機場的建設和投運也是對國家發展需求和宏觀規劃的回應和落實。“在十四五規劃中明确提出,成渝地區要建設世界級機場群,天府國際機場正是其中的重要支撐”,湯繼強進一步表示,成渝地區要成為中國經濟的第四極,就必須把内地的發展潛能轉化為發展優勢,建設高水平國際機場正是補齊交通短闆、提升發展能級的關鍵之舉。
中國民航局第二研究所總工程師吳宏剛:中國民航科技走向世界的“新起點”
“新起點”是中國民航局第二研究所總工程師吳宏剛在談到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時給出的關鍵詞,在他看來,這裡不僅是四川乃至中國西部通達世界的新起點,也是民航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應用的全新舞台。
“小到行李托運,大到航班管制,現代化機場的運營離不開科技的支撐,而成都軍用航空、民用航空科研實力雄厚,在這裡打造國際航空樞紐得天獨厚”,吳宏剛介紹說,“天府國際機場在投入使用的時候就已經采用了很多新技術,例如新一代托運行李自動處理系統能讓乘客随時查詢行李的位置,全新的地面航空器監測體系則能實時感知飛機的位置和姿态,為塔台和空管提供支撐,這些技術都是由身在成都的中國民航局第二研究所研發的”。
“民用航空研發的一大目标是讓老百姓在乘坐航空器出行時無感,即感受不到管制的存在,未來天府國際機場将承擔更多試驗田功能。”吳宏剛表示,由中國民航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國首家民航高新技術創新示範園區已經落地成都天府國際空港新城,正在建設之中,建成後這裡将主要承擔民航行業基礎工程技術、關鍵技術的研發和測試,“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民用航空新技術從成都誕生,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