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陳斌太極拳功夫怎麼樣

陳斌太極拳功夫怎麼樣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4 20:50:29

我的父親,著名的太極拳大師陳正雷先生在他的著作裡将練習陳氏太極拳的先決條件歸納為“五心”、“三要素”和“一認識”。五心即敬心、決心、恒心、耐心、信心;三要素則指的是師資、天資和自己的刻苦練習;一認識自然指的是對陳氏太極拳的認識。對于前兩項,非常好理解,并且在其著作裡也有相關的一些解釋和說明。惟獨這個認識問題,大概是因為問題太大,不宜展開,陳大師一筆帶過了。

陳斌太極拳功夫怎麼樣(陳斌拳本載道人當悟道)1

正雷太極書院陳斌老師拳照

筆者跟随家父習拳多年,且因環境之故,耳濡目染,頗受熏陶。近日有閑,就這個認識問題将多年之所感所悟整理成劣文一篇,與同道共商。任何事物的認識都不能離開全面和客觀兩個基本原則,因此,我想從下面四個層面來分别談一談。

一、拳

首先我們客觀的說,僅從名稱上來看,陳氏太極拳不過是一種拳種。它有着完整的理論基礎、套路、功法、攻防意識、技擊用法等作為一個拳種所必備的一切因素。而且,它還以它極其豐厚的理論依據和妙不可言的技擊方法成為了整個中華武術的重要代表拳術之一。說其理論深厚,是指易經陰陽學、中醫經絡學和導引吐納術的完美結合;說其用法精妙,是指“引勁落空、借力打人”、“牽動四兩撥千斤”的智慧體現。從本質上來說,先将其定性為一種可以體現我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拳術運動,應當還是比較客觀的。

二、修身養性之法

古人雲:修身齊家治國安天下。古往今來,習文舞劍不外乎是兩種不同的修身之法,隻不過從形式上看,前者是内修,後者是外修而已。太極拳則講究内外兼修,既可練就強健之體魄,又可陶冶情操,養就儒雅大度之風。太極拳的強身健體之效,在此就不必多言了吧,因為,每個習練者都是不同程度的受益者,全球過億的愛好者自然是各有各的體會。而當你進入到較高的境界後(起碼是體内真正有了内氣活動),每每練拳之時,那種恬靜、那種悠閑安逸、那種渾然忘我的感覺大概隻有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甯靜以緻遠”或者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樣的句子可以稍做描述。

試想,經常處于這種感受之中的人應該是怎樣的修養和性情?再試問,您腦子中呈現的、小說裡讀到的以及生活中遇見過的那些真正的武學大師是怎樣的一種形象和修養?所以,說陳氏太極拳是一種修身養性之法也是理所當然。

陳斌太極拳功夫怎麼樣(陳斌拳本載道人當悟道)2

正雷太極書院陳斌老師拳照

​ 三、平衡之術

平衡,是大自然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一種現象。比如四季的更替,晴天雨天的轉化,高山和深海的存在,雌雄、公母、男女的分配等等。平衡,也是人類社會形态的一種規律。三國演義開篇語說的好: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有分的平衡,合有合的平衡,分的平衡一旦失去,就會向合的平衡去轉化,反之亦然。平衡,還是每個人為人處事的一個最根本的準則。世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也很少有勞而無功的事。什麼都不付出就想得到許多,那是白日做夢,付出了許多卻沒有任何回報,那也是不大可能。

關于“平衡”二字羅嗦了半天,也該回到正題了,那咱們就看看陳氏太極拳是怎麼闡述它的平衡之術的。身法上,它要求立身中正、不偏不倚;架勢上,它要求不丢不頂、不過不卯;步法上,它要求有開有合,有虛有實;勁路上,它講究剛柔相濟;速度上,它講究快慢相間。整體上,它讓你領悟的是中庸之道,體會的是陰陽轉換之理。而這些理論和練習要求,産生的效果若何呢?在身體的調理方面,它和中醫的醫理相通:達到自身最恰當的平衡;療程相仿:講究的是慢工出細活;療效相同:治根、治本。

在性情的調理方面,它就象其他任何一門藝術一樣,可以陶冶情操,修正性情。讓你焦躁的變的沉穩一點,太沉悶的變的開朗一點;過于樂觀的變的中正一點,悲觀的變的積極一點……這些決非是誇大其辭、牽強附會之說,以上的每一種轉變筆者在生活中都見識過活生生的例子。而這些變化,逐步會滲透到你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裡:你的心态,你的人際關系,你的工作等等等等,但最終的作用和效果隻有一個:讓你的修養更高、人緣更好、生活的更幸福!由此可見,把陳氏太極拳稱之為一種平衡之術亦不為過。

四、道

道可道,非常道。道到底是個什麼東西,恐怕沒有人能講明白的。但它卻是人類所共同追求的東西,并且是盡其一生的、把它視做終極目标來追求。道是個過于抽象、難以描述的東西,但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具體的東西來感悟。比如老子所說的“上善若水”,說的是做人的至高境界,應該象水那樣。

象水的什麼樣呢?我想這裡指的不外乎水的清潔性、犧牲性和善變性三點。清潔性指的是本質,做人要象水那樣清白、潔淨(陳氏太極拳闡述的做人之理:時刻保持立身中正);犧牲性指的是奉獻精神,水總是靠弄髒自己來洗幹淨别人,說的是做人的修為(陳氏太極拳“舍己從人”的技擊理念:隻有舍棄自己,才能征服對手);善變性則一方面指的是水順遂、自然、随曲就伸地适應各種各樣的環境的本事,對人而言自然是說适應社會的各種能力了(“順遂自然”、“随曲就伸”本就是太極拳的專業術語),另一方面也指水剛柔相濟的脾氣,可以是潺潺流水、涓涓細流,也可以是山洪爆發、河水泛濫,對人嘛,應該是說人的個性或者說兩面性吧(陳氏太極拳放松與發力時兩種風格的體現本來就隻能用“剛柔相濟”來形容)。

從括弧裡的内容中不難看出,太極拳非常能體現出上面所述的這些水的性質和做人的道理。我經常在聽家父講課時用風和水等自然事物來比喻太極拳的性質,聽的多了,自然就有了這些感悟。當然了,這個話題太大了,決非三言兩語所能表述,我也隻是通過這麼個例子來簡單探讨一下而已。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太極,本身就是一種大道!它是包羅萬象,無所不有,無所不及的。咱們這樣給它下定義有太多太多的依據了,因為,在咱們背後,有咱們老祖先留下的近五千年的太極文化做靠山!

陳斌太極拳功夫怎麼樣(陳斌拳本載道人當悟道)3

正雷太極書院陳斌老師授課中

談及此處,不禁令我想到這樣一個現象:日本、韓國學了咱們一點文化的皮毛就敢整出個茶道、書道,學了些中華武術的基本功就敢整出來柔道、空手道、合氣道、劍道、跆拳道等一大堆的“道道”來,咱們卻總是謙虛的稱自己的東西為茶藝、書法、太極拳……衆所周知,“道”可是比“藝”、“法”、“拳”、“術”等什麼的“道行”深多了。

由此試問,作為太極文化載體的陳氏太極拳被最終定性為一種求索之“道”又有何不可??總之,華夏文明,源遠流長;太極文化,博大精深。就我個人的小小體會加上淺薄的人生閱曆來說,目前也隻能思索、探索這麼點皮毛而已。不妥、不到之處,還請同道前輩長者不吝指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