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桌共食、互相夾菜是中國人自古以來習慣的就餐方式,但這也在無形中增加了病菌傳播的風險。疫情期間,不少餐飲企業紛紛響應政府号召,推行使用公筷。
使用公筷到底有多必要?
實驗告訴你
盡管餐飲行業積極推行公筷公勺,但對許多消費者來說,要改變多年的用餐習慣并不容易。使用公筷究竟有多必要?近日,記者和國家副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專家一起做了個實驗。
在國家副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餐廳裡,專家選用了三道菜來做實驗,分别為涼拌黃瓜、幹鍋茶樹菇和香辣牛蛙。為了保證實驗的科學性,專家要将每道菜通過無菌操作的方式分成三份,并提前對每道菜進行餐前取樣保存。
四名參與實驗的工作人員,首先在使用公筷的情況下,吃第一組菜;随後在不使用公筷的情況下,吃第二組菜。最後,每盤菜都至少留下25克來取樣,并進行菌落總數的測試和對比。
國家副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專家 劉洋:這次的實驗結果顯示,涼拌黃瓜的非公筷組比公筷組的菌落總數要增加了1.3倍,幹鍋茶樹菇兩組數據相比相差了909倍,而香辣牛蛙的這個數據則差了44倍。因此在不使用公筷的情況下,人體攜帶的一些細菌會通過筷子傳播到菜品上,而且菜品之間也會交叉污染。比如夾了涼拌菜,又夾熱菜,就會把涼拌菜上的細菌轉移到熟食的菜品上,因此建議大家一定要使用公筷,這樣可以避免肉眼無法看到的細菌互相傳播,讓我們吃得更加安心。
餐飲行業推行公筷
顧客使用率逐步提升
記者來到一家火鍋店發現,雖然是工作日,大廳裡也已經幾乎滿座。餐廳負責人告訴記者,從三月中旬開始,在全國180多家門店統一配備了公筷,在包廂會為每一位客人提供公筷,在大堂則是每桌至少配備一副公筷。随着疫情防控進入常态化,願意使用公筷的消費者也越來越多。
餐企推行公筷遇成本壓力
社會各界需合力
疫情期間,消費者對于食源性疾病的傳播風險更加關注,就餐時使用公筷公勺的意識也明顯提高。4月17日,北京市西城區飲食行業協會還發布了倡議書,倡議餐飲企業統一公勺公筷的顔色,并且率先給出了一個公筷公勺的标準模闆。
那麼,從餐飲企業角度而言,推行公筷的效果如何?又存在哪些實際困難?
記者在一家門店了解到,兩台熱風消毒櫃的價格是5萬元,使用時還會繼續産生水電和人工成本。目前餐廳的營業額僅僅恢複到去年同期的70%到80%,因此,公筷公勺的這些費用,對門店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據了解,公筷倡議提出後,北京市西城區已有近500家規模較大的餐飲企業響應,但一些中小餐飲企業,還存在資金困難。
此外,越來越多的社會公益組織也正在參與到公筷公勺的推廣使用當中。
(來源:央視财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