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人們,對“九省通衢”的概念不太有直觀的體會。尤其是現在,十八線小縣城也有高鐵,地級市就直飛新馬泰,世界是大是小,似乎隻是餘額是多是少的問題。
四通八達,是種什麼體驗?李白可能比較适合解答這個問題。
李白不僅喜歡寫詩,還喜歡送詩。誰來到了自己的城市,誰明天就要去遠方,他就像個短信提示,定點準時送一首詩。通過這些,就能看出一個地方的地理格局。比如定位武漢,李白在這都寫過什麼?首先當然是那首小學生必背之——《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看題目就知道,孟浩然要去廣陵,也就是今天的揚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這麼個好地方,從黃鶴樓一片孤帆就過去了。此外,他在這裡還寫過:
《江夏送林公上人遊衡嶽序》,一位僧侶要去衡山;《送黃鐘之鄱陽谒張使君序》,這位要去鄱陽,在今天的江西;《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這位要去京城長安,進京方向;《暮春江夏送張祖監丞之東都序》,這位去的是洛陽;《送張舍人之江東》,這位去的是江南;《博平鄭太守自廬山千裡相尋入江夏北市門見訪卻之武陵立馬贈别》,題目看着有點複雜,看前面幾個字大概就明白了,鄭太守從廬山千裡來尋他,看着就有點感人。
列了幾首,看着李白迎來送往,大概就知道九省通衢是個什麼概念了。在沒有高鐵飛機的時代,大家東南西北地一通跑,都要從這裡過一下。在這裡,流向四面八方的江水滔滔不絕,李白人人有份的詩文滔滔不絕。
武漢,作為九省通衢,有一個抽象評價:武昌之地,襟帶江、沔,依阻湖山。左控廬、淝,右連襄、漢,南北二塗,有如繩直。
這段話看着就有點兒燃,讀起來就有一種仿佛自己是諸葛亮,正在隆中對的感覺。大意就是,長江、沔水、漢水、淝水,都在輻射範圍内,南北之間,被這裡拉成了一條直線。所以,去哪的人,都容易在這裡遇見李白。正是這樣的地位,這裡有過文人吟詠,士人輾轉,商賈輻辏,光華璀璨。無論是唐詩還是宋詞,這個地方都繞不過去的,這裡也是文化裡的九省通衢。從疫情發生之初直到今天,都偶有來自這片土地的人被歧視的新聞,這讓人看了不是滋味。有詩的地方,就是有文化的地方,有文化的地方,就是有尊嚴的地方。安頓過王維、孟浩然、李白的地方,在這裡生活過的人們,應該有“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笑傲淩滄洲”的傲氣,在一些新聞裡卻是戰戰兢兢,看着讓人有些難過。
李白和他的朋友們,都沒繞開過武漢,其實今天的人們何嘗不是?這個靠着長江、開着櫻花、做着熱幹面的城市,有多少人會從這裡經過?實在應該善待來自這裡的人,因為有很大概率在某一天,這裡也将接納我們。
聽聞武漢已有些春意,用一首李白的詩結尾:待取明朝酒醒罷,與君爛漫尋春晖。願春風吹拂這裡,願春光撒向大地。
作者:易之 來源:《光明日報》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衆号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