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詩經與國圖對照表

詩經與國圖對照表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8 23:12:58

導語:馬和之是《詩經》畫史上的重要人物,在他之前,已無《詩經》畫傳世而隻見于文字,在他之後,他的《詩經》畫作又成了後世畫家們争相臨摹的經典。

馬和之的一生畫了多少幅《詩經》畫如今我們已不得而知,真假也難以完全分辨,但不可否認的是馬和之的藝術造詣,他将中國古代繪畫中可能出現的山水、人物、花草、鳥蟲等形象全部吸取表現在《詩經》畫中,并用空靈的構圖再現了宋儒的情感和内涵。

詩經與國圖對照表(南宋畫院之首馬和之)1

《唐風·鸨羽》

孔子說過,“不學詩,無以言”,意思就是不讀《詩經》,便不懂如何說話。

作為儒家經典,古代以《詩經》為主題的畫作也不在少數,如劉褒、衛協、張墨等都畫過詩經圖,但這些作品均已不複存在,因此目前世人見到最早的《詩經圖》便屬馬和之的了。

作為文人畫家,馬和之以文人意趣統攝畫作,他所繪的《詩經圖》,超越了名物圖、釋義圖的層面,成為意蘊深遠的詩意圖。

詩經與國圖對照表(南宋畫院之首馬和之)2

《唐風·采苓》

筆法飄逸,以韻見長

《畫繼補遺》記載,馬和之《詩經圖》在“頗合上意”的同時,“筆法飄逸,務去華藻”。

馬和之,錢塘人,南宋畫家,近師李唐,繼而上追李公麟、李成、郭熙、孫衛、吳道子、王維、顧恺之等人。其畫風既有李公麟的秀潤,又有吳道子的磊落。

詩經與國圖對照表(南宋畫院之首馬和之)3

《唐風·揚之水》

關于他的身份曆來多有争議,有說他是禦前畫院畫家之首的,有說他是進士的,還有說他是工部侍郎的,但不論他是什麼身份,都不影響他和他的《詩經圖》在畫史中的地位。

雖然馬和之的《詩經圖》被歸類為人物故事畫,但是,馬和之注重以文人意趣來統攝畫面,很多作品以山水、花鳥為主體,并不着力于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的刻畫,筆墨簡淡飄逸,意境空靈高遠,不但突破了南宋畫院的寫實畫風,還具有了文人畫的抽象寫意特征,因此後世多以“高妙”“逸格”來評價,并推崇備至。

詩經與國圖對照表(南宋畫院之首馬和之)4

《唐風·杕杜》

而這都得益于他所獨創的螞蟥描。這種筆法是馬和之改造了吳道子的蘭葉描而來,它是依據筆迹形狀命名,“所畫的線條兩頭輕中間重,并且線條時斷時續,人稱螞蝗描”。

如果說吳道子畫以氣為主,那麼馬和之則是以韻見長。他常用一組或正或反的抛物線進行人物造型,營造出風由下而上飄揚飛蕩的視覺效果。

詩經與國圖對照表(南宋畫院之首馬和之)5

《唐風·有杕之杜》

加上皴與皴之間的連接并不緊密、結實,而常有意到筆不到的虛空,人之形體以及衣服在由下往上的鼓蕩中,變得靈動而搖曳,仿佛這種飄搖之風再猛一些,卷軸上濃墨、淡墨聚成之點、線就會随風散去,複歸于虛無。

所以他的畫是活潑飄逸的,仿佛所有的樹木、花草,人物的衣褶都在搖動着,但整幅畫的氛圍卻是萦繞着一股靜谧之氣。

詩經與國圖對照表(南宋畫院之首馬和之)6

《唐風·羔裘》

《詩經圖》中的空、靜、幽

單從繪畫作品來看,馬和之的畫風與他同時期其他畫家有較大的差别。他仿佛完全忽視當時宮廷的流行畫風,沉迷于其不落世俗窠臼的繪畫實踐,在南宋宮廷畫院中自得其樂。

馬和之《詩經圖》給觀者帶來的體驗大抵可概括為“空”、“靜”、“幽”三個方面。

詩經與國圖對照表(南宋畫院之首馬和之)7

《唐風·無衣》

“空”主要體現在簡練而又留人遐想的構圖上,《詩經圖》的畫面大多情況極其簡約,背景多做留白處理,令有限的畫面人物或場景元素經過他的布局、描寫,反而承載更多的容量,使得畫面意境更加豐富,達到了以少勝多的境界。

他的用筆看似随意奔放,但實際極為精妙,可謂“惜墨如金”,而且畫中的色彩隻占了極為有限的部分,然而似乎又恰到好處。

詩經與國圖對照表(南宋畫院之首馬和之)8

《唐風·綢缪》

如《唐風綢缪》,主要對近處的山澗和人物做刻畫,遠處皆做空白處理。畫面一樵夫在山坡上仰頭遠望,而目光所及的這片空白卻是畫面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将觀者的思緒和目光一并引向畫面沒有觸及到的意蘊中。

又有《豳風·九晟》,畫面中段汪洋隔水,遠處點染坡地,近處一角小岸,以這種平遠的形式的構圖将整個畫面空間延伸到畫外。與其非常相似的還有《鹿鳴魚麗》,也是同樣的構圖方式。

詩經與國圖對照表(南宋畫院之首馬和之)9

《豳風·九晟》

“靜”和“幽”同樣也成為馬和之《詩經圖》特色的一部分,觀者在欣賞畫作時,會不覺身臨其中,看着畫仿佛就能呼吸到叢林裡的新鮮空氣,看到遠處的悠遊白雲、綿延高山。

而中國畫的旨趣也在于此,一如徐渭、八大這樣高明的畫家一般,筆墨隻是形式,而筆墨的内涵則是圖像之外的生命表達。

詩經與國圖對照表(南宋畫院之首馬和之)10

《小雅·鹿鳴之什》

想要達到這樣的效果,除了文化修養外,還需要有高超的空間處理技巧。馬和之除了善于運用“平遠”之法外,還精于闊遠、迷遠和幽遠。

北宋郭熙曾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實踐,對山水畫空間問題提出了三遠。而後韓拙又在這“三遠”外加了“闊遠、迷遠、幽遠”,豐富了繪畫的空間表現。

詩經與國圖對照表(南宋畫院之首馬和之)11

《小雅·南有嘉魚》

闊遠、迷遠、幽遠是在平遠的基礎上向畫面深處延伸,向迷離的空間拓展,而借用這種空間法則所表現出來的繪畫通常霧霭蒙蒙,極為符合北宋文人提倡的那種平淡而又有言之不盡的意味。

馬和之正是尋得其中的意味,這種空間構成被他大量地運用在《詩經圖》中。

如“有近岸廣水,曠闊遙山者”;“有煙霧溟漠,野水隔而仿佛不見者”;“有景物至絕,而微茫缥缈者”中無論是人物還是山水小景,畫面都透露着這樣的景緻,這種煙霧缥缈的縱橫,讓畫面空間視角變得非常廣闊,以至整個畫面的意境一直延伸至畫外。

詩經與國圖對照表(南宋畫院之首馬和之)12

《唐風·椒聊》

結語:

馬和之是《詩經》畫史上的重要人物,在他之前,已無《詩經》畫傳世而隻見于文字,在他之後,他的《詩經》畫作又成了後世畫家們争相臨摹的經典。

——END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